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大年初一,万象更新
城研中心给您拜年啦!
新年快乐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
过年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不知屏幕前的你
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今年的春节如何过的呢?
北京:“哪儿qie啊您?” “庙会!”
老北京过年,最具年味的当属庙会。
春节时期,大小古刹均向香客、游人开放。庙会上,既有拉洋片等传统技艺展示、杂技相声表演,也荟萃炒肝、炸灌肠、茶汤等北京风味小吃;有一代代孩子喜欢的大风车,也有老北京喜欢的文玩把件。
小贴士:老北京庙会起源于辽,发展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明清两代,有“庙会天下”的美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各位,我先吃一步
年夜饭就一定要大年三十晚上吃?NO!
湘西过春节和汉族不同,要过“赶年”,年夜饭比汉族早一两天甚至六七天。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过年时间,彭姓过腊月二十四,田姓过腊月二十五,向姓过腊月二十六,覃姓过腊月二十七,李姓过腊月二十八,王姓过腊月二十九,其他姓过大年三十。
小贴士:相传明朝时期,朝庭紧急调集湘西士兵赶赴福建东南沿海一带,抗击进犯的日本倭寇。因过年将至又不误军令,土家兵亲人提前一天过年,为此进行的一系列忙年及庆祝活动就称过赶年。为纪念土兵抗倭,这一带世代相传这一风俗习惯,如今已被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广州:行花街,走大运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这朵红花鲜,那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家喻户晓的广州民谣,描述的正是家家户户逛花街的情景。
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至年三十深夜,花街就像个日夜不息的鲜花盛会,把迎春气氛推向高潮。“行花街,买意头”。年前买点鲜花回家,寓意着来年大吉大利、大展宏图。
小贴士:花市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当时广州芳村的花棣(今花地)已成为花木产区。行花街民俗时间逐步固定于年廿八到年三十晚深夜之间。目前,迎春花市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绍兴:祝福,岁暮谢年,谢神祖,名此
祝福,俗称“请大菩萨”,是属于绍兴地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指出,祝福是“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小贴士:祝福活动起源于宋元时期,一般在腊月廿四至廿八夜,选择旧历上“宜祭祀”这一天进行。2007年6月,绍兴祝福入选浙江省非遗民俗类代表性项目名录。
昆明:铺松毛,团圆围坐
铺松毛是常见于昆明地区的一个年俗,过去昆明物质相对匮乏,逢年过节,合家团圆,亲戚来访,桌椅板凳不够用的话,昆明人就在地上铺满青松毛,全家人席地而坐,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热热闹闹。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过年在家里铺满松毛的习俗慢慢淡化,但每户人家都会放点松毛在自家客厅,除了寓意“藏财”外,还因为松毛具有特殊清香,家人祈福时可以用作求清吉平安。
小贴士:古老的彝族在举行庆典或宴会宾客时,用松树的枝叶建造棚子,地面铺一层厚厚的青松毛,席地而坐有清新宜人之感。后来这一风俗逐渐被云南的其他民族所接受,成为各民族共有的习俗。
各地庆祝新年的方式不同
但我们对生活的祝福和
对新年的期待和热情是一样的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甲辰年,愿大家平安喜乐
前程似锦,终至所归!
供稿:戚佳玲
审核:方志明
投稿邮箱:urbanchina@vip.126.com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