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量到增值,挖掘杭州三项“世遗”引领城市文旅发展潜力
  发布时间:2024-01-24 08:17   来源:城市怎么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杭州拥有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项世界遗产,数量居国内城市第二位。发挥世界遗产综合带动效应,打造中国水城融合新IP,挖掘“三世遗”引领城市文旅发展潜力既是杭州的重要责任,也是杭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途径。

从增量到增值,挖掘“三世遗”引领城市文旅发展潜力。现在国家提出了新时代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文旅资本面临现实矛盾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各省、市、县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成立文旅产业基金。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抽样调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36.7亿,超过2020-2022各年前三季度,但仍低于2019年前三季度9.23亿人次;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020至2022各年份全年,但与2019全年相比,尚未恢复同期水平。

图片及数据来源: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以上数据为国内旅游人数统计)

相较于各地方政府积极启动文旅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地方文旅集团在多元化融资以及项目签约收购方面的大刀阔斧,投资热度相对较低。一方面,对于社会资本来说,回收期长,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项目稀缺。另一方面,对于国有资本来说,保值增值,对于项目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REITs等新型融资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对于资产质量和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因为REITs稳健发展,底层资产质量过硬是基本保障,特别是资产合规性、收益稳定性等方面,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

所以,优质项目供给依然是关键,除了关注资本增量,我们还应该积极挖潜为文旅赋能的“世遗资本”。

杭州“三世遗”综合效应开始显现

杭州拥有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处世界遗产,西湖、运河是要素复杂的大型活态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是典型的土遗址。经过实践与探索,一整套具有杭州特色、符合杭州实际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已经形成。站在迎接亚运会、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窗口的历史节点上,杭州要承前启后、开拓创新,擦亮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深化“后申遗时代”的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工作,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杭州样板”。

申遗成功后,杭州及时出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修订《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以地方立法加强世遗保护。《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也已进入立法程序,整体推进历史地段、传统风貌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

发挥杭州世遗综合效应的

文旅融合路径探讨

在新时代,提升杭州“三世遗”保护、传承、展示、利用水平,擦亮世遗“金名片”,必须坚持“一盘棋”保护,强化文旅融合,深化传承展示和活化利用。

西湖:发挥“景区+世遗”叠加融合优势,实现西湖大型活态遗产高标准保护,使遗产更好地惠及民生,形成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大运河:推动“遗产保护”向“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大运河应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增加游客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强与大运河沿线城市的互动交流,使杭州成为展现大运河千年文化精髓、推进繁荣发展的代表城市。良渚古城:在加强大遗址保护的同时,要加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体验互动环境,增强游客吸引力,探索创新文化遗产活态利用的有效路径,使良渚古城遗址区域成为“中华文明展示地、文物保护标杆地、文旅融合样板地、共同富裕示范地”。

杭州可发挥世界遗产联动效应,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串珠成线,开发营销世遗旅游。比如以水为脉,打造“一城坐拥‘三世遗’、一河串起湖与城”旅游品牌。活化利用,深化文旅融合体验。杭州不少“非遗”项目本身就是“三世遗”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创新金石篆刻、丝绸、茶叶、瓷器、中医药等传统文化元素活态传承利用,既增强游客体验,又增加本地群众收入。统筹资源,创新文旅融合服务。开展文化遗产专题性、特色性展陈,开发研学等新型文化旅游项目。对外,用好杭州亚运会召开契机,开展境内外营销和招商活动,增强杭州文旅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斌.《杭州文旅融合的关键词:“三世遗”》.《杭州》杂志2023年第6期.

[2]《杭州档案》杂志、《杭州日报》历年报道.

[3]卓军.《坐拥3处世界遗产的杭州,该如何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杭州》杂志2021年第1期.

审核:李明超

  作者:姚远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