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积极布局老年大学 助力健康老龄化
  发布时间:2024-01-04 08:43   来源:城市怎么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预计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与此同时,伴随着老龄化进程而来的还有人口高龄化。预计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会翻两番。

有专家表示,虽然从时间上看,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历经百年,但从冲击的强度和烈度上看,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老龄化相比,中国的老龄化堪称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结构的“超级老龄化”。以主要国家老龄化率从7%至14%所用时间来看,法国用了126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72年,英国用了46年,德国用了40年,日本用了24年,中国仅用了21年。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否较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决定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变量,是影响21世纪大国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01# 重塑对生命尺度的认知

60岁的人是什么状态?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命尺度被拉长。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关于老年人的传统认知已经不再符合现实情况。老年人不仅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更是重要的财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推动实现老有所为,激活老年人力资源,提升老年人口经济社会活动参与水平,将老龄人口转化为“人才红利”“长寿红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践行积极老龄观的题中之义,对于推动老龄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由此可见,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60岁及以上群体,才能更好地挖掘老龄社会的潜力,激活老龄社会活力。

02# 老年教育推动释放“二次人口红利”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首先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如何释放老年人口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成为创造“二次人口红利”的重要方向。

联合国主张“老年人只要愿意并有能力,可继续从事生产性工作。社会应激发老年人继续工作的热情与动力,传授经济与科技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让老年人在承担新的社会角色和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中顺利实现再社会化”。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再教育或培训,可提升数字素养、职业技能等,使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升老年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老年人社会再参与和再就业的意愿与能力。

03# 大中城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迄今为止,我国出现了几万所各种类型的老年大学,如老干部学校、社区老年大学、远程老年大学、企业老年大学等,但问题是这些老年大学服务于各自的建设单位,满足建设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由于条块分割,缺少统筹规划,导致老年教育资源供与求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难以满足现有或潜在老年人口的教育需求。

1.老年教育资源总量短缺

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主阵地,但长期以来学位供给不足,成为我国老龄化事业发展的短板。由于历史原因,老年大学还存在结构性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老年大学“毕业难”,每年入学的新生占招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另一方面,老年大学是从老干部大学发展而来,生源以退休干部为主,面向社会招生起步较晚。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指出全国老年教育学习点已在216个市(地),689个县(市、区),4856个乡镇(街道),26698个村(社区)落地。但老年大学因为小班教学等原因名额有限,常常一座难求。在强烈的需求下,各地各部门都在出台政策,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2022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提到,“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老年大学”。同年10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杭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指出,到2025年,各区、县(市)均建有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电视大学。

开放大学、高校能够为老年教育提供优质、专业的资源,在增加供给方面作用突出。老年教育并非只有上老年大学这一条途径,老年大学主要是一个教学场所,社会上还应该设置其他形式的学习设施。

2.老年大学教学设备与场地不足

由于现有的设备和场地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老年教育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多地开始采用限制重复修读课程与报名课目数量的方式,解决老年教育资源被少数老年群体循环占用的问题,但在总量上依然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规模。另外,高等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但仅面向青少年开放。其图书馆、体育场馆、教室、课程、师资依然很难向社会全面开放,未能很好地服务于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教育资源的紧张,导致老年教育的普惠性、公益性、便利性、公平性无法彰显。

04# 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学校作为教育发展的主阵地,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自身也在沉淀和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而且学校在师资、教学设施、课程管理和学术资源等方面都具有天然的优势,如果能将现有学校的各类资源,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资源与老年教育进行整合和共享,则能最低成本、最高效益地弥补老年教育在办学条件上的不足。

1.校园闲置空间的再利用

根据相关统计,随着“少子化”对教育的冲击,2022年,全国幼儿园较上年减少5610所、普通小学减少5162所、小学教学点减少6690个。因此,可以用足用好以上关停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以承接周边社区的老年教育和老年活动。例如,日本最基层的社区型老年教育多由市町村教育部门主办,通常设立在中小学校、公民馆等场所,以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2.坚持满足社区实际需要的整合理念

学校整合资源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破解老年教育场地等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整合过程中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即以满足周边社区实际需求为导向。首先是要把学校中可以为老年教育服务的各类分散资源梳理出来,经过整理规划,形成切实可行的服务路径;其次,通过整合活动,使学校与社区之间互通有无,提高资源共享力度,进一步降低资源的重复建设;第三,高校对资源的整合和转化时,要注意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教学内容类的资源,要符合老年教育的实际应用和需求。

3.统一规划,双向融合

学校资源整合要坚持统一规划,要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充分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服务于老年教育。首先,学校要将发展老年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服务策略。第二,已有学校要在现有建筑内植入老年教育功能,例如在合适时间段开放图书馆、体育馆、教室、多功能厅等场所;规划学校应考虑将老年教育场所及适老化细节统筹设计,结合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同谋划布局。第三,要实现学校与社区老年教育之间资源的双向融合,校园资源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同时,社区中的优秀资源也可以为学校所用。

0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布局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资源,与时俱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这正是“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巧星.长寿时代,健康老龄化如何“跑赢”人口老龄化?.中国新闻周刊.

[2]翟帆,何菁.国家老年大学挂牌成立是我国老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教育报,2023-04-04.

[3]张飞.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体系构建的进路[J].安徽开放大学学报,2023(02):29-34.

[4]张红兵,刘晓欣,柴瑜.学历教育资源与老年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1,23(04):35-42.

[5]张建军,张晶晶,田红磊.终身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的老年教育功能:基础、建构与展望[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8(02):1-7.

审核:方志明

  作者:戚佳玲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