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人的休闲之境——以西湖雅集为例
  发布时间:2023-12-25 08:26   来源:城市怎么办

宋末元初的词人周密作有一首《采绿吟》:

甲子夏,霞翁会吟社诸友逃暑于西湖之环碧。琴尊笔研,短葛练巾,放舟于荷深柳密间。舞影歌尘,远谢耳目。酒酣,采莲叶,探题赋词。余得《塞垣春》,翁为翻谱数字,短箫按之,音极谐婉,因易今名云。

采绿鸳鸯浦,放画舸、水北云西。槐薰入扇,柳阴浮桨,花露侵诗。点尘飞不到,冰壶里、绀霞浅压玻璃。想明珰、凌波远,依依心事谁寄。

移棹舣空明,苹风度、琼丝霜管清脆。咫尺挹幽香,怅岸隔红衣。对沧洲、心与鸥闲,吟情渺、莲叶共分题。停杯久,凉月渐生,烟含翠微。

南宋景定五年(1264)夏,杨瓒(霞翁)邀西湖吟社诸友会于西湖环碧园。雅集中,槐树清香沁入扇底,荷花清露惹人诗意,丝竹管弦声声清脆悦耳,诸人情致所来,吟咏性情,探题赋词。周密作《塞垣春》一首,杨瓒用短箫进行谱曲,音律谐婉动听,故而将原词作更名为《采绿吟》。

这次文人雅集的参与者为西湖词社成员,在南宋后期,以杨瓒、周密为核心人物的西湖词社,是临安(今杭州)最富盛名的文学团体,词社成员有张炎、王沂孙、吴文英、施岳、徐天民等,他们经常在西湖畔举办雅集活动,泛舟湖上,分题赋词,听乐观舞。在制词谱、吟唱时,时时以古琴、笛箫配合演奏,才情横溢,使得他们的雅集活动不仅具有文学性,还兼具音乐性,整体艺术水准颇高,艺术与生活充分融合,代表着宋代美学的休闲情调,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雅集的参与者是文人雅士,雅集的举办地西湖不仅是符合士大夫情趣和审美的自然景观,具有纯粹意义上的自然美,更是具有一种文化形态性质的人文风景之美,代表了宋人的审美典范。陈文锦《西湖一千年》中谈到,欧阳修以《有美堂记》为西湖文化定格。欧阳修《有美堂记》中云:“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夸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杭州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至美与至乐兼得,欧阳修此文,将士阶层审美标准具体化,这就“给西湖明确地定了性,奠定了西湖作为中国文化审美体系中的坐标地位”。因此,雅集与西湖的结合,展示着宋代士人游戏山水、亲近林泉,追求闲适、自然的生活,展现出潇洒飘逸而又极具才情的休闲情致。

同时,在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下,也包含了诸多宋元士人对政治出处、得失,以及对人生意义与价值乃至宇宙天地意识的思考和体悟。宋末元初的文人邓牧《西湖修褉序》中记载,戴祖禹领东西州客十四人修褉事西湖,后戴祖禹出示此次西湖雅集所赋诗歌请邓牧序之,邓牧言:

余追思醉越时,坐念西州故人,其乐其悲,弗得知也;西州故人念我,独得知其乐其悲乎哉。别未久也,道未远也,其不相知若是。则夫方生而知死足悲,既死而知生足乐,岂通论耶?一死一生,瞬息间耳,其不相知又若是。晋人去我千岁矣,不知我决矣;我去晋人亦千岁矣,不知晋人审矣。今日风流醖藉,与永和数子,同乎,否乎?以地观之,越不知杭,杭不知越;以人观之,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以世观之,古不知今,今不知古。则君与我握手而笑,生之类也;分袂而往,死之类也。古人所以叹别离之难乎,天运易流,人生有终,会面之不可常也,诗云诗云,传云乎哉。又恶知杭、越所不能限,死生所不能化,古今所不能,则无伺于诗者。

邓牧此文,将自己对“道”的理解与对政治、人生、社会的思考结合起来,表现了他对“道”的向往及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文中充满形而上学的、纯粹抽象思辨的哲学论述,以杭越两地、死生、古今等为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这是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中,将周遭具象的事物上升为“道”的哲学思考。文中还有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如“念西州故人,其乐其悲,弗得知也;西州故人念我,独得知其乐其悲乎哉”,颇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又有同《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一般,对死生无常的感慨。以此为例,可见宋元士人的休闲中不仅具有日常生活的雅趣,还蕴藏着一种宇宙人生意识的深度。

潘立勇教授曾谈道:“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促使中国的休闲文化在宋代全面兴起乃至繁荣。”以宋元文人西湖雅集为例,宋元文人在休闲生活中,不仅以艺术为生活增添注脚,还由此中体悟进入新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不同的休闲之境。

雅集活动不仅是杭州休闲生活史的一部分,亦是城市文化史的重要组成内容。杭州自古而来的的休闲雅趣生活,是探寻作为历史古都名城的杭州在当下文化传承方面很好的契入点。一方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历史文化内涵,保持杭州雅集休闲脉络的延续与发展。另一方面,借休闲产业促进对杭州雅集休闲文化的开发利用。通过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文旅结合、文化创意展览集会等,和官方举办的休闲雅集主题活动,挖掘雅集活动背后的产业价值和人本价值,使雅集活动与产业内在相结合,丰富杭州的现代文化,做杭州文化发展的“开拓者”。通过积极的文化保护与创新,实现“古意盎然”的传统文化与“前卫时尚”的后亚运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陈文锦:《西湖一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杭州:杭州出版社,2020.

潘立勇、陆庆祥:《宋代士人的休闲之境——宋代士人日常生活哲学描述》,《哲学分析》,2013.

潘立勇、陆庆祥:《宋代美学的休闲旨趣与境界》,《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本文系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浙江省休闲学会课题“后亚运时代杭州雅集文化传承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3CSX12)成果。

审核:毛燕武

  作者:马颖杰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