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融合与同频共振: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治理转型的现实向度
  发布时间:2023-12-18 08:25   来源:城市怎么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一次指出,“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教育领域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技术之于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3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强调,推动教育治理高效化和精准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实现业务协同、流程优化、结构重塑和精准管理。置身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嵌入教育治理是应对时代之变与社会之变的重要战略选择。

01

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治理的三重逻辑

教育治理是政府协同社会组织、市场、学校和公民个人等行为主体,运用参与、对话、协商、谈判等形式,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以应对时代挑战,达到好的治理效果。顺应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教育治理变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数字化技术嵌入教育治理指的是“基于数字化的教育治理”,即数字技术被当作手段或工具应用于现有的教育治理领域,其引入的直接目的是提升教育治理效能,主要遵循以下逻辑:

1.教育治理创新的理论遵循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治理创新的理论遵循。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赋予了教育治理以全新的理论想象空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数字方法为核心,以管理平台、移动应用为载体能够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教育治理实践的时间范围、场域空间和对象类型;另一方面治理理论创新需要诉诸于全新的技术赋能,教育中亟需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社会治理为参照,为结合中国国情实现教育治理理论的再解释、再建构与再创新提供条件。

2.教育治理体系重塑的技术逻辑

数字技术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更是教育治理体系重塑的逻辑起点。总的来看,数字技术嵌入教育治理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引入会使原有的教育治理生态体系发生局部变化甚至整体变革,从而推动教育治理场景的革新、重构。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会通过与教育的互动调适来完成技术的升级,并在不断调适的过程中推动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3.教育治理优化的现实依据

教育数字化是优化教育治理的重要抓手。“数字化”的出现为教育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通过以数据为核心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业务、全流程教育治理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治理模式向“数治”转变,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一体化教育政务服务公共支撑体系,能够打破数据之间的壁垒,加速实现数据共享和办公协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02

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治理的价值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能够进一步推动教育治理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从而加快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

1.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科学化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革新,提供了集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解析、数据挖掘分析、数据融合计算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智能化治理方案,使智慧校园建设、数字教育资源整合、智能信息辅助决策等高校治理实践获得了技术支撑。这些新兴技术能够教育治理中学校的决策理念、决策机制等关键要素产生影响,有利于创新教育治理模式、推动学校精准化治理并进一步提高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2.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智能化

当前,数据获取、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等大数据技术系统性突破,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教育治理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主要以数据为基础赋能教育治理智能化。通过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技术能够面向教育治理需求获取有效数据,以在线教学为例,“教育大数据”依靠其捕获、记录、生成教育数据的技术优势及以可视化方式编辑、呈现、共享教育数据的平台优势,实现教师智能化管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3.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高效化

数字技术能够调动治理主体积极性,赋能教育治理效能提升。一是赋能多元治理主体高效互动。通过借助各种数字技术拓展了公众参与教育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建立起政校互动、家校互动、校社互动的互动机制,从而塑造全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二是赋能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通过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深度嵌入教育治理全过程,构建精准化风险预警、智能化服务 感知、网络化行动协作的教育治理平台,为教育治理效能提升提供支撑。

4.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精准化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校规模化因材施教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信息技术优势,赋能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手段和管理途径的变革,能够推动教育治理中人才培养的精准化。依靠智能技术对高校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并智能推送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具体依托数字技术分析用户数据信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教学服务,最终实现高校规模化因材施教。

03

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治理的挑战

尽管数字化技术在助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方面意义深远,但其仍然面临着应用的技术风险、信息壁垒、治理主体数字化胜任力不足等问题和挑战;

1.数字技术进入教育治理场域的自带风险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意味着数字技术的自带风险将“顺势”进入教育治理的场域之中。一是可能加剧技术与教育的隐形冲突。若是毫无顾及地用技术偏好引领教育治理的实践趋势,甚至于把技术跃迁视作治理进步的必然途径,那么,极容易造成将教育治理中的所有问题解决诉诸于统计结果、数学模型亦或数据挖掘,以至于遗忘了抽象数字背后变化、多样、复杂的教育现实,其结果很可能会陷入技术与教育的隐性冲突之中。二是可能加剧教育数字鸿沟。数字技术嵌入教育治理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帮助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在数字化轨道上拥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因不同地区的师生、教育管理者掌握数字技术的能力不对等,很容易产生新的教育数字鸿沟。三是容易出现信错误性信息。如ChatGPT人工智能模型虽然实现了人与机器的自然对话,但其给出的结果主要基于其训练数据的统计规律,而非像人类一样,是对复杂世界和抽象系统的真正理解。对于一些特别专业的教育治理事项,其得出的结果不一定可靠。

2.数字技术嵌入教育治理的信息壁垒

尽管数字技术在教育治理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总的来说数字教育治理仍处于初期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未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缺乏不同数据的深度整合与信息的有效集成。囿于传统科层制的管理体制,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倾向于独自构建教育数据系统,系统之间缺失融通机制和统一接入标准,数据开放共享不足,存在信息壁垒、协作效率不高,尚未实现数据信息的共商、共建、共享,导致教育治理过程中面临不同程度的治理壁垒。从横向上来看,由于各部门拥有的信息种类繁多且十分复杂,且拥有独立的数据系统和数据标准,缺乏整合和协同机制,导致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从纵向上来看,各层级数据的整合存在着技术和人为等方面的阻力,难以真正实现学校数据库以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数据库的连接融通。因此,无法实现数据、资源、服务的一体化融通,导致不能基于教育治理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

3.教育治理主体数字化胜任力不足

数字化胜任力是一种为了工作、休闲和交流,自信和批判地运用信息社会数字化技术的能力。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育治理场域势必引发知识传播及生产形态的变革,而作为技术使用者的教育管理者、教师、以及家长等行动主体数字素养的培育相对漫长,教育治理主体数字胜任力脱嵌的不确定性风险大大增长。对管理者而言,数字技术赋予教育治理,有别于传统管理过程中的固定化和程序化,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逻辑思维,以及动态的、实时的数字化管理能力,而上述能力欠缺束缚了教育数字化治理的意义和效率。对教师而言,其角色面临从教育教学、学习服务、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的转变与发展,面对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态势,其数字化资源获取、数字化管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等数字化胜任力不足将严重制约其在教育治理过程中作用的发挥。对家长而言,作为教育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在数字赋能教育治理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不同阶级、职业、年龄和区域的家长在数字化技术素养方面都存在差距,难以为教育治理提供有力的校外支持。

04

推进数字化技术与

教育治理双向融合的路径选择

1.构建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育治理体系

数字化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教育领域更是如此,转型期的教育治理实践面临多种困境、混乱、矛盾和冲突,亟需构建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且有韧性的教育治理体系,从而穿越转型期的混沌。针对转型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风险,从国家到地方需要审慎设计数字技术嵌入教育治理的相关制度,明确治理目标、治理主体、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内容。具体而言,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的目标是推动教育全领域、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应用,旨在面向未来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企业治理主体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建立多主体协同治理网络;运行机制层面应关注技术规范与主体规制,提升数字技术治理能力和风险意识、规范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建立多层次的参照标准与干预机制。保障机制方面,明确教育治理中的各主体数字责任意识,以最大程度弱化或消解数字化转型期数字技术引发的现代化风险。

2.建构数字技术与教育治理的融合互动机制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治理过程的多元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为避免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过程中数据孤岛及治理壁垒现象的进一步蔓延,亟需摒弃狭隘的个体意识和部门利益,建立健全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一是基于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整合与优化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接入、整合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学校等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集成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教育管理、协同办公和综合数据管理等功能。二是以数字技术推动教育管理服务流程再造,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各部门相互协助、通力合作。三是建构数字化的教育治理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不同教育治理主体的信息共享,实现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全面互联、 深度融合、多元互动。

3.打造高素质的数字技术管理人才队伍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应着力提升领导层及管理层的数字化素养与治理能力,加快打造高素质的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以此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强化数字化治理意识与治理能力,根据具体的教育治理实践需求,加强管理人员的数字技能培训,提高在教育实践中采集数据、管理数据、使用数据、保护数据的数字化能力。其次,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应提升数字化应用意识,加强智能化技术学习、了解数字化管理知识、提升智能化管理操作技能,借助数字平台的挥技术优势实现对学校内部事务的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管理。最后,学校应在数字素养框架下,有针对性地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并将数字素养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之中。具体可通过开展数字素养讲座、课程、实践等途径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数字素养。同时教师需强化数字化协同育人意识,科学指导学生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数字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李宇阳.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与教育治理现代化——兼论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治理转型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 (07): 36-46. 

[2]吴砥,李环,尉小荣.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背景、发展需求与推进路径 [J]. 中国远程教育, 2022, (07): 21-27.

[3]袁利平,林琳.高等教育技术治理: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J]. 江苏高教, 2022, (07): 1-11.

[4]戴岭,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目标指向和行动路径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 (07): 14-20.

[5]刘邦奇,王雅筱.区域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挑战、逻辑框架与实践策略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 (10): 89-97.

审核:方志明

  作者:毛智辉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