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应邀为“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专题研修班(第二期)”授课
  发布时间:2023-11-22 09:19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23年11月21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平应邀为“浙江大学-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专题研班(第二期)”作《智慧城市3.0的杭州实践》专题讲座,以杭州为例讲解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和各地市的厅、处级干部70余人参加学习。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华北区培训部部长张倩主持讲座。

图片

王国平首先对“智慧城市”与“智慧经济”的关系作了梳理。他认为,目前,学术界存在“智慧城市”和“智能城市”两种提法,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城市(Smart City,即SCity),中国工程院提出了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即ICity),把两者结合起来定义为智慧城市(ICity)比较好。 

智慧城市3.0,即新型智慧城市(New-Intelligent City,即N-ICity)。它的核心理念是以智慧城市经济为重点,抓好两个结合:即产业的智慧化和智慧的产业化相结合;城市的智慧化和智慧的城市经济化相结合。这个核心理念归结到一点上,就是要打造一种全新的经济业态,即所谓的“智慧城市经济”,简称“智慧经济”。

王国平指出,智慧城市3.0与以往所提的智慧城市建设相比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以新一代(智慧)城域网为基础,推进物联网进家庭。第二,以智慧家庭为载体,形成商业模式。第三,以系统供应商为平台,输出整体解决方案。

王国平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智慧经济。想要在以智慧城市经济为载体的智慧城市建设上“捷足先登”,从而“赢者通吃”,必然要有最大的决心、最高的目标、最优的规划、最好的政策、最强的合力、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效益。为此建议:一是建立发展领导小组,二是编制总体规划体系,三是建立城市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四是优化评估考核机制,五是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系统供应商,六是打造“案例教育+典型引路”的发展模式,七是建立高级别的发展论坛和博览会展示平台,八是建立以人才为中心的发展环境,九是推进高新企业“软硬结合”融合发展,十是全面推行“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机制,十一是推进“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十二是坚持“抓大不放小”发展战略。

报告引起在场学员的热烈反响。在互动问答环节,研修班学员围绕内蒙古城市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踊跃提问,王国平就相关问题作详尽解答。

关于如何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发展好内蒙古数字经济问题,王国平认为,一是资源整合不另起炉灶,在数字城市提出背景下,要珍惜智慧城市十余年建设成果,坚持抓智慧城市建设;二是坚持政府买单项目求实效,从百姓实际出发,摸索出费效比最大、性价比最大、投入产出比最大的路子,服务场景不贪多,不盲目追求“高大上新”,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三是善于借用外力助力发展,大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储存、网络安全等方面拥有天然优势,要发挥好政府企业的比较优势,不做高水平重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项目优先级问题,王国平建议,应该着重关注以下三方面,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积极探索OTO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成立集中办事中心,减少审批盖章,简化办事流程,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关注社区场景,以社区实际需求来决定智慧平台供给,完善基础配套,服务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三是推动政企合作,由相关部门牵头,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政府提供资源服务,双方形成合力共同搭建数字平台。

关于教育行业在ChatGPT等技术冲击下如何发展问题,王国平以其专著《广义教育学初探》中理念进行回答,指出教育行业应积极运用OTO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ChatGPT是一种创新的人工智能模型,代表了领域新前沿,更要善加利用并积极探索人机结合以节省人力成本。同时,学校应主动接纳科技发展成果,新的技术革命要为各类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所用。高等院校也应持续关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三大普及性技术,探索钻研前沿领域,跟上时代潮流。

关于如何通过城市间数据资源共享来共同推动东西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问题,王国平认为,杭州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着力打造全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技术、设备、服务、管理、营运的系统供应商,同时为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杭州模式。内蒙古一方面可一定程度参考杭州模式,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在全省范围内整合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力量,合理配置各城市间人财物资源,输出一揽子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另一方面要着重解决发展中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对称问题,政府牵头对接各大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利用大公司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等富余资源,助力数字经济建设。

供稿:何 晨

审核:李明超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