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应邀出席“第十五届文化中国讲坛”并作主旨演讲
  发布时间:2023-11-13 08:25   来源:城市怎么办

图片

2023年11月11日,以“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从钱塘江到西湘记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文化中国讲坛在杭州萧山横山湘湖书院举办。本届讲坛由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横山书院联合主办,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宣传部、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浙江省萧山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萧山区横山湘湖书院承办,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北京横山公益基金会协办。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平应邀出席开幕式并作《唱好“西湘记”打造钱塘江时代的新标杆》主旨演讲。

王国平指出,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通过持续实施西湖综保、运河综保、良渚综保、西溪综保、湘湖综保等一系列工程,成功走出了一条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了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历史性跨越。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回顾近二十年来湘湖综保工程的历程,进一步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争创一流,持续做好湘湖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唱好“西湘记”,积极打造钱塘江时代的新标杆,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使命担当,也是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打造世界名城的现实需求。

王国平认为,湘湖位于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交汇处东侧,与西湖这个“姐妹湖”隔江相望。早在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湘湖先民孕育的跨湖桥文化,是浙江远古文明的源头之一。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发现了一条用整段马尾松挖凿而成的独木舟,以及相关的作坊,堪称海洋文化之源。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新任萧山知县杨时在西城湖原址筑起了一个人工湖,周长约40千米,湖面3.7万亩,相当于现今西湖面积的4倍。因其“山秀而疏,水澄而深,邑人谓景之胜若潇湘然”,遂称之为“湘湖”。面对千年湘湖的现状与问题,如何实施湘湖综合整治与保护,延续千年湘湖的历史文脉,挖掘和弘扬湘湖文化内涵,展示湘湖历史风貌;如何改变湘湖落后、肮脏的环境面貌,恢复湘湖的生态功能,改善湘湖生态环境;如何通过打响杭州“湘湖牌”,培育和强化城市特色功能,提升整个城市品位;如何改善湘湖区域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如何通过湘湖治理,实现湘湖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是摆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及萧山区委、区政府面前的“难解之题”。2003年,杭州及萧山借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东风,组建湘湖新城管委会,正式启动湘湖综合保护与开发工程。湘湖综合保护与开发工程历时十三年,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建设,湘湖第一期工程,恢复水域面积1.2平方千米,开发面积4.64平方千米,于2006年4月建成开放,并作为主园区迎接了第一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的召开,广受好评。在第一期成功的基础上,2008年决策湘湖二期的开发,2013年7月,开始了第三期的保护与开发建设,湘湖基本上恢复了古湘湖的历史形态 ,“开而荡”的上湘湖得以成形,“葫芦状”的大湘湖重现人间,“二岛二山”尽在眼底。2016年10月,在百万萧山人民的期盼中,湘湖湖面恢复工程的收官之作、湘湖的点睛之笔终于精彩亮相。

王国平认为,自湘湖综合保护与开发工程启动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和萧山区委、区政府以打造“世纪精品、传世之作”为目标,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目的,把“圆百年湘湖之梦”从期盼变为现实。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湘湖的意义,不仅在旅游,更在湘湖是萧山城区的“蓝心绿肺”。同时,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湘湖水资源也逐渐成为萧山的备用水源。湘湖水域的恢复大大改善了湘湖地区的环境,由湖面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发挥着“地球之肾”的作用,为改善杭州的居住环境、投资环境、城市形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文化引领。湘湖除了生态这一重要“卖点”以外,文化也是重要的“卖点”。千年文脉加持,越文化、宋韵文化在这里积淀丰富,通过文化引领,特别是跨湖桥文化的发掘展示,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湘湖文化,进而通过跨湖桥文化来引领湘湖建设。三是坚持资源整合。注重把党政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党政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坚持“自筹资金、自求平衡、自创效益”原则,尽力把西博会的品牌资源、宣传资源、项目资源市场化、价值化,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办好事。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把“还湖于民、造福于民”作为实施湘湖综合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湘湖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条件,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让人民共享保护成果。同时,切实安置好拆迁户,让广大拆迁户成为湘湖综保工程建设最大的受益者,真正体现以民为本。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统一”,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公约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要强调生态效益,重在保护;重视社会效益,还湖于民;坚持经济效益,实现湘湖可持续发展。

王国平强调,湘湖的恢复、提升及其带来的休闲理念,改变了萧山,改变了杭州,也改变着萧山人、杭州人的生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湘湖的建成开放,推动了杭州旅游业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到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议展览旅游、养老养生旅游、体育健身旅游“五位一体”转变。湘湖旅游度假区被评为“中国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成为浙江省内第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度假区。萧山的旅游也迅速实现了“无中生有、以小见大”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一是推进湘湖成为“休博会”的主会场。2006年,杭州与世界休闲组织合作举办了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开创了“中国休闲元年”。作为主园区,湘湖承担了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圣火传递、开幕式、闭幕式、世界休闲大会、环球嘉年华等休博会核心项目、特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了休闲产业、旅游产业、会展业等的共同发展。为期184天的“休博会”,共举办了233个会议、展览、活动项目,全球近100个城市共同参与了“世界百座城市休闲风情馆”的展示,境内外3400万余名来宾、游客直接参与了博览会的相关活动,是杭州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办会水平最高的盛会,使得萧山旅游实现了零的突破,一举奠定了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城市地位。而 2006 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主题“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也通过湘湖的承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湘湖启动区一期在休博会开幕前建成开放,成为萧山旅游的闪亮明珠和休闲理念的绝佳载体,半年多时间接待游客突破 180 万人次。同时,为了举办第二届休博会,杭州2006年底启动了奥体博览城的规划建设,拉开了“钱塘江时代”发展新序幕。二是推进湘湖成为展示“跨湖桥文化”的主平台。“跨湖桥文化”是继“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之后,浙江省境内又一个新石器时期文化,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跨湖桥文化充分显示出杭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杭州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将浙江的文明史推进到 8000年前。就整个杭州而言,以钱塘江为界有两大文化类型,北面有“良渚文化”,南面有“跨湖桥文化”,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说明杭州的先民就是在沿江、跨江发展。湘湖作为展示“跨湖桥文化”的主平台,在新时期杭州沿江、跨江发展中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是推进湘湖成为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主力军。杭州是一座休闲的城市,崇尚休闲、追求休闲,具备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历史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人居环境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有四支主力军,即西湖、湘湖、西溪和运河。通过承办 2006 世界休闲博览会,休闲的理念在湘湖得到了充分的阐释,杭州首次以博览会的方式对休闲大会加以扩充和延伸,实现了休闲领域从单一的学术研究向研究休闲理论、传播休闲理念、普及休闲文化、组织休闲活动、开发休闲旅游、发展休闲产业的综合性休闲发展方向转变,为世界提供了富有东方特色的休闲经验。休博会结束后,湘湖作为杭州休闲产业的领头羊,继续承担着宣传休闲理念、举办休闲活动、共享休闲生活的使命。四是推进湘湖成为萧山美誉度和竞争力的主抓手。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载体、主阵地、主战场,要实现“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着眼于“环境立市”。对于杭州来说,尤其对萧山来说,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湘湖综保工程,体现了新的“萧山精神”、新的“萧山气魄”、新的“萧山水平”,是萧山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手抓”的重要载体,由此带动萧山营造出一流的人文、体制、法治、治安、政策、政务、人居、生态、硬件环境,创造了高质量发展的“萧山业绩”。

王国平指出,湘湖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是亚运会期间展示杭州旅游形象的重要载体,是杭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的重要区域之一。进入“后亚运时代”,面对旅游休闲的时代机遇,湘湖应该立足先发优势、延续成功经验、创新理念思路、补齐发展短板,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和国际牌“四张牌”,与西湖共下“一盘棋”,依托独特禀赋、深化协同发展,通过品牌共建、文化共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唱好新时代升级版“西湘记”,打造世界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湘湖综合保护与开发是杭州的生态工程、文脉工程、民生工程、竞争力工程,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期,要按照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坚持还湖于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系统深化湘湖综保工程,加快提升建设世界级创新湖区的创新能力,打造“钱塘江时代”的新标杆。“还湖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是统一的、互补的、相得益彰的。杭州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遗址已分别于2011年、2014年、2019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跨湖桥文化遗址具备申遗的条件。要树立雄心壮志,通过1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使杭州成为一座拥有五处、六处乃至七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从而推动杭州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知名度与美誉度再上新台阶,成为真正的“人间天堂”“世界名城”。

图片

本次讲坛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先生、冀星女士主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密封工程技术专家王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李焯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郁缀,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锋,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天津市文联主席、北京横山书院院长陈洪等多位文化大家、知名学者登坛开讲,共议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守正创新。

供稿:张 朵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