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化:取他山之石,筑校园新貌
  发布时间:2023-10-28 09:14   来源:城市怎么办

“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歌德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那校园何尝不是培育人才的教科书?

学校是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家庭外,活动时间最久的一个场所。孩子们在学校中学习知识、与人交往、塑造三观取向,并逐渐找寻到真实的自我。一个好的学校,应是永恒的课堂,不仅能通过日常教学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也能通过校园环境的营造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校园的规划者及管理运营者,应着力打造一个能全天候把自然与学习生活场景巧妙融合的校园空间,让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亦能感受到在学校的生活是非常丰富和幸福的,并借此打造一个永恒的课堂。

01 万物共情,整个校园都是学习自然的教材

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老师的人席草地而坐,在一棵大树下向一些不知道自己是学生的人讨论讲授所知道的知识,这便形成了最早的学校。学校在形成之初,便天然表现出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相辅相成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也逐渐发展形成了教室、运动场等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教学环境。义务教育阶段正处于孩子的急速成长期,会表现出极强的感知力和观察力。良好的校园生态景观能够提供场景多样、兼具视听体验的美丽空间,使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孩子拥有一个与自然近距离接触交流、与自我对话的场所,极大满足了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孩子在感知生态、感知美与细节的同时,也能锻炼自身独立思考和自我探求的能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起着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塑造学生的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变革,校园环境的塑造不仅仅局限于“贴近自然、回归自然”,而应是以协调发展、绿色生态的观念为指导,整体规划每一处景观、庭院与回廊,使校园成为充满生命力和学习力的场所,进而实现校园“一步一课堂、一景一舞台”。

02 校园绿化景观存在的诸多问题

1.校园绿量不足

目前,一些校园内遮阴类的乔木数量种植较少,校园道路两旁大多难以形成绿荫景观,遮阴效果较差。多数绿化面积呈现块状分布,种植面积较小且多琐碎,景观整体效果发挥程度有限。此外,草坪作为在校园绿化中占据较大比重的绿化形式,在校园景观维护过程中往往也没有得到相应合理规划和维护,进而导致草坪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绿化量。校园绿化的整体生态效益水平不高。

2.景观季相单一

校园植物景观效果较为单一,且没有考虑到四季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呈现出相对单一的景观。且栽种植物多为绿叶落叶植物,到了秋冬季节植物落叶大片凋零,校园景观的观赏作用大幅降低。校园景观季相的单一不仅会影响校园环境的景观效果,而且也会影响环境对于学生的教育功能。在校园景观的营造设计中,应注重打造“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季相变化。

3.植物缺乏层次感

当前多数校园植物规划缺乏层次感,大多呈现乔木-草地、乔木-灌木、灌木-草地的双层模式,少数还有一种植物的单层模式。校园植被整体呈或乔木过多,或低层植物较少,乔灌草类植物的比例失调现象明显,同时藤本等具有立体效果的植物种类数量明显欠缺,校园绿化缺乏层次感。植物层次感的缺乏会导致校园景观的单调、季相单一,影响校园景观环境的营造。

03 校园绿化如何彰显园林景观特色

1、体现校园文化内涵

应将校园绿化设计纳入校园整体规划,避免出现“建筑先行,绿化填充”的窘境。将绿化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融合,寓文化于绿化。在校园绿化设计的过程中注重选择与校园文化相辅相成的植物种植,种植与校园文化相适应的植物,例如云南大学的梧桐、武汉大学的樱花,这些树木在构成校园景观的同时也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此外,为更好地将校园文化寓于校园绿化之中,在校园规划中可以预留一些景观空地用以组织师生参与绿化建设的活动。组织师生合种植物、认养植物等活动,让校园中的每处绿化充满回忆与情感,形成独特且充满文化的校园绿化景观。

2、注重设计主题

校园绿化建设应注重整体规划,明确设计主题和目标,即以教育教学功能为主要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满足教育学习和放松身心的功能,整体规划设计校园绿化景观。同时在明确设计主题时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周边环境以及历史艺术效果等情况,打造具有明确主题和功能的校园绿化景观。

3、融入地域特色

校园绿化景观的建设要注重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注重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梳理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发掘具有地域特色的符号,将其融入校园的景观绿化。通过地域特色的挖掘与融入,创新校园景观的设计形式,促使校园景观绿化更具标志性和协调性。同时,在校园绿化的植物选取上也应体现地域风格,关注本土的标志性、特色性植物种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生态和绿化景观。

4、重视审美

校园景观绿化的一大基础功能就是提供观赏、陶冶情操。校园绿化景观应具备美感、艺术感,吸引学生欣赏大自然、贴近大自然,进而产生美的感受和概念。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重视大众审美,实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尤其注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角度,打造多角度、全方位的景观绿化效果。除视觉审美外,注重景观绿化的文化体验,使学生能够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理解校园文化。

04 园林设计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综合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视觉效果

在校园绿化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乔木、灌木以及地被植物,考虑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形态、外观颜色、香味特征等自然特性,创造可供欣赏和实用价值的植物景观。利用园林植物建设校园绿化景观时,首先应注重植物的排列组合,深浅相搭、疏密结合设计植物群落。遵循园林文化中“嘉则收之,俗则屏之”的设计原则,在可借景之处,应选用较为高大或低矮的植物,以实现视线的通透和景色的相衬;在景色较差、视野不足之处,则应密栽植物或选用树冠较大的植物来实现视线的遮蔽。

2.应用植物季相变化进行造景设计

造景设计应整体考虑四季景相变化,关注不同植物之间的生态联系,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外观特性,进而实现四季皆景的艺术配置效果。造景设计的植物选择应与校园整体环境、文化氛围相适应,合理选择常绿或落叶植物、开花或不开花植物、高大或矮小植物。根据景观设计的呈现效果,安排植物主次、株型对比、叶色质地变化等合理设计布置校园景观,实现四季有景、疏落有致、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绿化。

3.校园绿化景观主题化

校园绿化景观的主题化是打造校园特色景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校园内小型果园、菜园、花园等主题景观的打造,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的景观绿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给予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校园主题景观的维护,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例如,北京四中的房山校区将屋顶天台设计为36块试验农田,每个班级都拥有一块自己的农田。一年四季,学生在学习之余还可以种植各季蔬果,从实实在在的劳动中感受到收获的快乐。

5.口袋公园兜起校园绿化生态

口袋公园是指面向大众的、规模相对较小、形态多样且具有游乐休憩功能的绿化空间。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用地限制小、离散分布的特点,应用到校园景观绿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利用校园边角地,挖掘校园绿地的休憩功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的口袋公园就是一个集聚会、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其既能满足学生静坐休息、放松身心的需要,也可以作为举办热闹活动的弹性空间。同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口袋公园还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用先进策略理念和技术创新,控制一定区域内的雨水和排水,为打造校园绿化生态夯实基础。

05 结语

校园绿化景观是构成校园环境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促进绿色校园、开放校园的建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培育和日常教育。人通过校园绿化景观的设计规划影响校园环境,同时,校园绿化也反过来对学生产生影响。良好的校园绿化有利于贴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校园绿化建设应注重创新设计,利用借鉴园林艺术、口袋公园等形式的优势,重塑校园绿化景观“新貌”。

【参考文献】

[1]勉惠.中学生校园绿化设计与实践[J].生物学通报,2021,56(04):34-36.

[2]张波.校园绿化与校园人文建设的整合实践探寻[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6):162-163.

[3]覃娇芬,周曦曦,廖明慧.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文化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1):49-51.

[4]张秋红. 浅析校园绿化景观特点与规划设计[N]. 中国建设报,2012-11-16(008).

审核:方志明

  作者: 戚佳玲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