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之城“因河而兴”背后是城市“滨水而生”
  发布时间:2023-10-03 09:44   来源:城市怎么办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期人类文明最早出现在亚洲和非洲的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有利于农作物的栽培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城市发展需要水、防水、管水、排水,水又支撑、制约或振兴城市发展,水与城市才能协调发展。

水可以创造生命,河流可以孕育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我们看待城市和河流的命题时,应该从河流的角度来规划城市,而不是从城市的角度来改造河流。因此,城市因河流而生,随着文明兴起传播,城市又因河而兴。

水与城的传承与发展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是以河流命名的,比如刚果、尼日尔、赞比亚等,中国有很多城市也得名于河流。历史上的长安城有“八水绕长安”之说,京杭大运河的货船曾经能抵达积水潭。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水城分离到水城融合,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工程”到近现代中国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实践,古今中外人类对“水与城”关系的探索从未停止。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部城市发展史就是人类对“水城关系”持续探索的历史。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方不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不强调水城融合,不重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导致城市发展逐渐走向衰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迈入新时代,为加快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亟需改变传统的水城发展模式,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系统探索城市与水之间的和谐共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城共融的实践与探索

案例1

运河是杭州市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一曲文化的乐章,是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对运河的保护利用,为改变运河的脏、乱、差面貌,从2002年开始,杭州连续10年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打造成为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点、运河特色的景观河、文化河、生态河,成为展示杭州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世纪“新地标”,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东方“塞纳河”。

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在遗产区内杭州市被列入大运河首批申遗的点段共有11处,包含6个遗产点、5段河道。河道总长度110公里,申遗点段数量在全国各个城市中位于前列。当前,围绕着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杭州正在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案例2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9月23日开幕!杭州运河亚运公园毗邻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段,是运河历史古迹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一段。三条水系穿过项目基地,滨水植被茂盛,拥有良好的景观资源。

杭州运河亚运公园将促渗、滞净、优排等手段融入设计中,以构建完善的海绵城市系统,对场地雨水径流进行最佳管理,并为周边河道提供优质雨水水源,改善区域水质及水环境,助力打造“海绵城市+绿建三星”双标准公园,创建亚运公园可持续设计典范。这里为人们提供了可全天候休闲、健身、体育活动的绿色城市公共空间,让当地居民抢先尝到“亚运红利”。

打造一流的河道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当今“城市竞争”的时代,尤其是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已经发生的“河流管理竞争”这一现象。该现象也将在中国的主要城市中广泛出现。

城市要有竞争力,就要有一流的产业;要有一流的产业,就要有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人才,就要有一流的环境。而河流治理,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是创造一流环境的“必由之路”和“最佳方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的基础竞争力。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河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河流带来的生态价值能够为城市增光。通过对城市的河道进行治理和规划,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打造“可以观”、“可以居”、“可以游”的城市,对城市居民和城市政府而言,都会是一个“最佳方案”。

“隔岸观城”就是欣赏一座城市。以杭州为例,城东上空远眺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天际线,江对岸为亚运村、钱江世纪城核心区、奥体、滨江,这一角度很好地展现了两岸新城连绵起伏的天际线态势,形成一波三峰的都市感。

钱塘江滨江段上空远眺奥体,随着杭州之门等多座地标的逐步落成,奥体-世纪城天际线迅速成型,以更高的整体高度逐渐取代了钱江新城成为了杭州的制高点。站在这里,既能眺望对岸钱江新城的都市景观,自身也成为了别人眼里的美好景观。

参考文献:

[1]李忠.《城市,从“因河而生”走向“因河而兴”》

审核:李明超

  作者:姚远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