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与路径总结
  发布时间:2023-09-20 08:49   来源:城市怎么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实践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如何通过生态服务(产品)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最为核心的要义,也是整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生态环境本底条件较好的地区,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要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通过提高生态产品产出效率,创造更多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生态服务产品,如高品质饮用水、农产品、原材料食品等。积极探索“生态+”模式,发展以生态农林牧渔业为主的绿色农业,重点发展以绿色旅游业、绿色餐饮业、绿色文化产业等为主的绿色服务业,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生态环境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要发挥环保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强化环境约束管理促进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基点,提升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水平,推动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发展,推进绿色化与各领域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案例1——杭州市临安区

区位条件

杭州市临安区地处浙江西北部,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是浙西重要的生态屏障、长三角重要的物种基因宝库,也是太湖、钱塘江两大水系的重要源头.

基本概况

临安“靠山养山,靠水护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经验:

(1)村落变景区,美丽生态推共富。出台浙江村落景区建设地方标准,发布全国首个村落景区公共品牌“天目村落”。以市场化手段优化生态资源的开发,村落景区运营初具规模,生态型村落景区建设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2)锚定高质量,降碳减污助共富。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坚持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实施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工程,以G20峰会、亚运会为契机,促进绿色光伏产业发展,示范引领产业低碳转型。

(3)保护+利用,生态资源促共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成立生态警务室,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规划利用生态红线周边生态旅游资源,加大科普教育与文化宣传,提升生态产品知名度,实现百姓致富增收。

(4)生态金融化,机制保障催共富。聚焦“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保障机制,建设自然生态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台,建立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将林业碳汇纳入饮用水保护绩效评价范畴,形成基层政府GEP与GDP相关联的评价机制。

案例2——石家庄市鹿泉区

区位条件

鹿泉区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相衔地带,是省会石家庄的绿色屏障和西花园,也是河北中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基本概况

鹿泉区是石灰岩富集的资源型城市,早期依托石灰岩资源大力发展水泥建材业。近20年来统筹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绿水青山”的转变。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经验:

(1)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充分挖掘工业遗产资源,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实现水泥粉磨行业绿色转型,将“工业+旅游”深度融合,推动生态环境馆、水泥博物馆建设,开发水泥生产为基础的旅游主题,例如工艺流程参观、环保科技应用、生态文化创意等。

(2)开展生态修复与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深入开展河道整治工作,建设百里景观带整合景点资源,推进工业污染治理。

(3)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现代新农村,依托特色农作物发展乡村产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观光园建设,推动传统农产品向休闲商品转变、农业园区向休闲景区转变。

(4)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生态、文化、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运动休闲游、美丽乡村游、古镇文化游、商贸工业游、休闲农业游等旅游新业态。

杭州临安区和石家庄鹿泉区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和路径是多维度和多元化的,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要走合适的发展之路:

(1)生态资源路径:在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地区,围绕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探索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的实施路径。

(2)生态补偿路径:通过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转移生态功能重点区域(生态重要区域、生态敏感区域)支付财政资金,提升当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鼓励重点生态区提供更多的公共生态产品。

(3)生态转型路径:在资源开发强度高或资源枯竭的地区,以产业转型和产业提质为核心,对工矿业进行绿色改造和提升,培育资源节约友好型生态产业,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4)生态延伸路径:通过产业链延伸的方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生态产品要素融入到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形成“生态+”的复合产业发展体系。

(5)美丽生态路径:依托自身生态市场,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促进优质资源集聚,发展旅游、康养、特色小镇、摄影写真等“美丽经济”。

(6)生态金融路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GEP)评价机制,构建生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运营体系和交易体系,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市场化运作,将生态资源股权化、证券化、基金化。

(7)生态文化路径: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脉络,梳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激发绿水青山的人文生命力,推动文化、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

(8)生态数字路径:通过数字化推动产品价值提升,实现生态产品供需的精准对接,构建产业链数字服务体系,实现产业数字化、生态化、规模化、品牌化“四化”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总之,“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要遵循系统化的发展思路,做好不同路径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才能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

参考资料:

[1]秦昌波,苏洁琼,王倩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政策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8,31(06):985-990.

审核:李飞孟

  作者:黄子淳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