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城市综合开发研讨会暨第十三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土地住房)初评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3-09-15 12:02   来源:城市怎么办

城市综合开发以轨道交通导向TOD与生态环境导向EOD为重点,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8月25日,2023城市综合开发研讨会暨第十三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土地住房)”初评会在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召开,近20位来自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综合开发、产城融合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重点围绕城市土地综合开发与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评选主题进行研讨,并对2023年度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土地住房)初选环节从200多篇参评作品中选出的100篇进行了点评和推荐。经专家投票选出的参评作品将和部分专家联名推荐的作品一起进入下一轮匿名通信评审环节,按照得分高低遴选前11位作为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土地住房)候选人,邀请参加拟于11月10日在城研中心召开的2023城市片区综合开发论坛暨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候选人报告会。

会议由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城市综合开发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杭州城研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明超主持,城市综合开发专委会秘书处、城研中心研究一处3位研究人员先后汇报了轨道交通TOD导向和生态环境EOD导向综合开发及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成果梳理情况。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毛丰付认为,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严峻挑战,老龄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老龄化这一问题在城市管理和规划层面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应该从空间政策向社会政策延伸;二是以TOD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要更多的从城市空间利益分配的角度出发,实现公共交通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公共职能向社会功能协调与转化;三是从公共交通的角度出发,如何平衡公共交通带来差异化,实现青年友好,老年活力,中年减压,激发老龄化活力以此实现共同富裕是未来研究与探讨的趋势。

杭州市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城乡建设研究所所长匡力勤认为,职住平衡主要是围绕用地和公共交通是如何协同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职住平衡”的提出目的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在减少上下班通勤量方面作用不明显,但有益于平衡双向的交通流;第二地铁是“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而双向平衡的交通流为地铁选线和运营提供了最优的客流条件;第三构建围绕地铁站点周边的地上和地下慢行系统的打造,实现地下互联互通,是用地与交通协通发展、缓解交通问题的最佳方式。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教授、浙江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杨建军认为,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就目前的杭州而言,首先是地铁沿线的居住人口密度不够高,未能达到地铁的乘客量要求,影响地铁的运行效率;其次是杭州市开展交通治理应该大力推进TOD模式,形成一套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公交和慢行系统协调和衔接的三网融合公共交通体系,以提高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交通出行中的分担比例;第三是三网融合的管理体制机制也是关键因素,需要完善,以保障公共交通体系效率的发挥。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学术副院长、教授吴一洲认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要从整体开发和全过程的视角来看,城市规划和片区开发的研究不能脱离与城市整体的关系。第一比如TOD地铁站的设计要与城市的控规单元或所在生活圈进行有机融合,又如职住平衡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空间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且具有时空动态的特征,要从职住主体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而不是就空间关系论职住关系;第二当前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已成为研究热潮,但对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与规律的相关研究不足,分析技术只是工具,在应用时要结合行动轨迹、空间舒适度、体制机制等问题相关的其他重要方面进行系统化分析;第三中国的行政力量很强,这是中国特有的优势,因此如何通过制度工具来解决空间问题,就很值得我们进行探讨,比如通过交通拥堵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通过住房政策调节房地产开发,通过土地政策优化城乡空间结构等等。

中国电建华东院城建院副院长吴登国认为,城市更新即将在我省全面推进,倡议应改善以往模式,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共同联动的方式进行。一是全面盘活存量资源,最大程度利用好TOD、EOD等激活因子推进城市建设;二是切实提高居民参与度,鼓励自发模式,助力需求真正落地,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三是结合数智手段加强“城市体检”这一环节,进一步精准“城市体征”,从而“对症诊断”,健康的“城市生命体”,才有高品质生活。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陈丹宇认为,职住平衡、国土开发、产城融合三大主题的交叉点之一是人,人是一个社会性群体,可以利用算法对人的日常行为活动进行刻画,通过刻画的结论来指导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副院长陈秋晓教授认为,在杭州轨道交通成网的背景下,要大力推进TOD开发建设,加快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和慢行系统三网融合,切实发挥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益,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市民出行便捷度和满意度;进一步优化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显著提升TOD开发推动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益。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师办主任,高级工程师林璇认为,产城融合是大城市外围特定区域的发展方式问题,应该重点关注适宜区域与尺度。产城融合发展的核心是就地解决所在产业区域居住工作人口的需求问题。发展中需要关注时间维度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人的需求实际上是在不断改变的。同时应注意区域人群需求和规划供给的匹配问题,以下沙居住配套为例,本区域产业人群需要利用商品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多种形式来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高工、规划一所所长金艳花认为,城镇开发边界是土地综合开发必须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也对城镇功能和空间至关重要,希望可以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通过划定特别用途区优化、城镇范围控制线等方式,推动城镇功能丰富、城镇空间完整。

浙江省政府参事、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原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徐伟金认为,当前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将影响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城市开发建设方向。一体化区域具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密切等特征。一体化区域的空间形态多样,有单核型、双核型、无核型等。我省区域一体化经历了区域合作、区域协同以及区域一体化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分领域推进、分层推进以及完善区域协调机制等手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土地与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徐建春认为,土地住房平台的研究方向大有可为,即便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达到百分之七十以后,逆城市化时代土地问题依旧是个重要课题,城市的有机更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均离不开土地,不动产的转移持有等也将持续不断,仍是土地住房课题。建议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总结好各地经验、并提升为中国方案,形成典型定制、久久为功。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徐保根认为,土地住房问题的评奖活动应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设置权重统筹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实践性。在城市片区开发研究及这次评奖中应重点关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同、政府与企业关系、资金平衡、老年人与青年人工作生活融合等问题导向。现实中,详细规划是公众关心的重点,片区开发中应尽量避免详细规划的频繁变动,提高民众对政府信任度。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靳相木认为,当前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陆续报批,但并未从中央到地方下达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以县域为例,新一个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总规模如何管控,包括集中建设区内的新增空间如何使用,乡村建设用地腾退出的空间规模是否可置换为城镇空间规模等,均需尽快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明确。

浙江经略规划咨询集团董事长、正高级经济师魏李鹏认为,TOD、EOD导向的城市片区综合开发是城市新区建设、城市存量更新的重要细胞。在片区开发中,要注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但需要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统筹协调各片区功能配置和业态运行,尤其是促进不同片区之间的交通互联、服务互济、设施互通,避免“小而全”、“大而散”问题产生,也就是说要更注重效率、效能、效益的综合平衡。

供稿:何晨、姚远、温寒

审核:李明超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