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中非城市发展的经验与基石——2023中非城市治理研讨会成果综述
  发布时间:2023-09-05 11:22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中国和非洲有着浓厚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2023年6月29日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非洲贸易指数”,中国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作为全国对非洲贸易第一省,浙江历来积极落实国家对非合作的战略部署,为服务中非合作提供政策研究、智库交流等方面保障。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8月5日,浙江省重点智库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国家级学会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主办2023中非城市治理研讨会,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沐涛,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沈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王兴平等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省规划学会城市综合开发专委会秘书长李明超主持,与会学者重点围绕中非工业化、城镇化与城市治理等议题研讨,并达成一系列共识。

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是中非工业化进程的关键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国际力量对比调整剧烈,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只有确保在世界工业化主链条之中,才可能获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资源要素。这方面,中国在工业化起步和推进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与非洲国家互为借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与非洲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紧密联结的命运共同体。

工业化已经成为非洲国家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创造就业、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关键。非洲吸引集聚全球工业投资和工业产能,与非洲的资源、劳动力优势相结合,在满足非洲市场需求的同时供应世界其他市场,是非洲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城镇现代化发展的可行道路。非洲开发银行、非盟等机构联合发布的《非洲工业化指数》报告显示,37个非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在过去11年间取得积极进展。非盟对此发声明称,非洲国家要持续扩大在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的投资,发展可持续的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进一步提升非洲工业的整体竞争力。而近年来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承建了一大批大型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不仅给当地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为非洲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工业人才,有助于提高非洲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合作共建工业园区是中非城镇化进程的动力

非洲国家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推进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有利于推动非洲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国在非洲合作建设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非洲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器,产业发展、空间建设和政策配套等城市治理愈发成为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根据《2023年非洲新城市概况》,非洲各地正在对超过20亿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再开发和建设新城镇,以满足该地区不断增长的城镇化需求,耗资将超过5140亿美元。对外开放吸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合作共建各类工业园区,正在重塑非洲国家城镇化的动力。首先是瞄准短板,建设系统性和规模化的基础设施、提供工业开发的基础条件;其次是采取现代工业园区的组织模式,在相对有限和集中的空间内提供高质量的现代服务体系,吸收外来投资、带动本地要素集聚和能力提升,并逐渐激发和形成本地工业创业与发展的氛围。工业园区承载现代工业的集聚发展,同时围绕园区的要素集聚带动人口集中和服务业配套发展,形成拉动城镇化的完整产业链、消费链和建设开发链,推动城市现代化。

产业与城市互为支撑是中非城市治理的共识

很多非洲国家依赖于资源出口等就业需求和产值创造有限的产业门类,因此造成了非洲国家的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进程的畸形城镇化格局。人口基数足够大,再加上居高不下的城镇化率,综合形成了从产业就业到医疗、教育、人居、交通、生态等日益严重的“城市病”问题,对国家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构成了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非洲各国政府正在为实现《新城市议程》规划的愿景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11项,即“让城市和人居环境更具包容性、更安全、更灵活和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迈入新世纪以来,浙江杭州在城镇化进程中总结形成了“以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引一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在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支撑下,城市特色小镇、城市大脑、未来社区等具有全国引领性的新型业态在杭州萌发并发展壮大,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异军突起。浙江与非洲交流频繁,2010年-2021年先后有40多个非洲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官员到访浙江交流合作,浙江在城镇化领域的探索实践可以为非洲国家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在非开发建设的产业园区既是中国产城融合导向的开发区模式创新和拓展,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乡空间治理体系理论的跨国跨文化实践。

作者:李明超,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