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浙江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8-24 14:10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8-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围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做出明确部署,其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首要任务。2022年一号文件再次明确“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自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极具前瞻性的“数字浙江”建设战略后,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抓落实,浙江在数字经济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尤其在乡村产业数字化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典型实践

浙江依托良好的区域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基础以及大量的数字化服务主体,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并在各地已有不少成功经验:

杭州临安区山核桃产业通过数字赋能促进生态化治理,将现代化数字管理与传统农业生产结合,开发了产业资源采集、投入品管理、农事管理、产业模型、产业监管、品牌管理、全程追溯等8个应用系统。“农业数字化”“加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的三产有机融合、适度创新,拓展了生产及营销路径,实现山核桃全产业链数字化。该模式善于运用大数据捕捉农业与电商融合的关键衔接点,通过数字化管理有效调配人力、物资,提升有效性,并拓展深度。

湖州安吉县运用“产业大脑+超级工厂”模式,全面启动白茶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整合应用建成“一图一库、一户一码、一园一证”的大数据综合管理体系,打造安吉白茶可视、可控、可追溯的全程全域管理格局。并在原有标准化清洁生产线的基础上扩产能,有效实现降成本。该创新举措采用数字化方式推动整个产业升级,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难题,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借鉴意义。

嘉兴平湖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和企业合作,在数字“大脑”建设中依托智慧农业装备及智慧农业云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架构“1+1+N”体系, 即线下打造1个数字化绿色发展先行区,线上建立1个数字乡村大数据总平台、并开发“N”个特色业务子应用平台。与多个大型市场和国内知名生鲜电商渠道联盟,同时对周边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通过打造标准化、规模化、数据化、共享式蔬菜生态工厂示范区以及水稻清洁化生产及综合水价改革示范区,建立长三角农业清洁化生产示范区。该形式提供了清洁化农业生态工厂与电商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使农商协同途径多元化。

丽水龙泉市兰巨乡因地制宜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光伏温室大棚技术,在提高植物生长效率、就地消纳光伏发电量、建设全电农业生产链的同时,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观光农业。并围绕农业产业与“山、水、景”融为一体的总体布局,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旅游项目,将分散的农业精品园连点成线,编织农旅融合景区带,着力构建“基地+景点+产业”三位一体的农旅融合生态循环新模式,助推农旅融合向更广更深方向发展。该模式对“农业+旅游业”的乡村产业融合有重要参考价值,引发人们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更深思考。

衢州市余东村依托独特的绘画底蕴,通过数字技术对“画”赋能,打造墙体投影、光影长廊等数字化艺术空间。同时通过建“农民画全网数据库”,开发“年年有鱼APP”,实现画家、渠道、供应链全终端定制化模式。还通过网络平台和电商直播拓展渠道,实现由传统“卖画”转向数字时代“卖文创、卖版权、卖风景、卖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文创产业提质增效、乡村产业转型。并向高品质农产品生产空间、高活力创新创业空间、高品质居住生活空间、高颜值生态空间的未来社区美好愿景迈进。余东村通过“造产业”实现产业转型的成功探索,为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创业提供了参考模板。

浙江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取得亮眼成果,但也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明显问题需进一步改善:缺乏多元主体协同的“数字系统”,存在乡村产业升级的“融资约束”,急需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具有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风险”等等,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审核:施剑

注:以上内容转载自相关学术研究论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作者:宋逸香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