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第十一届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2022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年会、‘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主题论坛”中,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以栋以《高度重视“越王城山”文化价值 四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典型文化地标》为题作主旨报告。现将相关报告内容发布。
孙以栋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吴越文明,是浙江文化根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钱塘江文明中的重要基因和文化标识。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且与史书记载相符合的古越文化遗址,展示吴越军事谋略、生活生产等领域成就,是杭州历史及越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见证,也是励精图治、忍辱负重、尊师重贤、有勇有谋等一代一代“弄潮儿”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新时代弘扬“永立潮头”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1989年,越王城遗址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文旅影响力。但是,与其潜在的文化禀赋相比,越王城山在精神内涵、文化影响、产业布局等方面价值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建议要全面加强对越王城山历史遗存的资源梳理,通过物质要素、精神要素、文化语言与符号要素、规范要素四个方面进行基因解码,因地制宜,将越王成山基因全面融入城山广场、越苑等空间,以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务实拼搏等精神,探寻城山越王“印”记、重塑城山越王“风”情、扩大城山越王“气”韵、勾画城山越王“云”景,将“越王城山”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地标,使其成为湘湖打造世界级景区和度假区的“点睛”之笔。
(一)展示研究行动,探寻城山越王“印”记
提升遗址等级:推动“越王城山”遗址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提升越王城城山寺遗址、城山寺台基下方的战国遗址、越王城城墙等遗址保护水平;做好越王城遗址档案;提升石砌的洗马池、佛眼泉、观潮胜地、城山怀古、龙泉双涌、祖道亭、水流云在、点将台、城山大钟等相关景点品质。
推动文物展示:征集民间收藏,将“越苑”打造为展示越王城山春秋越文化空间载体,高质量打造越王城山博物馆;联合国内外博物馆、民间收藏持续举办越文化文物展示活动,成为国内吴越文化展示示范区;推动“跳防风舞”“书鸟虫文”等非遗保护传承。
展开梳理研究:加强对越王城山文献普查、梳理、研究,设立专题保护项目,从地理、历史、领域三个维度梳理越王城山历史发展脉络。进一步加强对馆藏和民间遗存的地方文书档案、宗谱、鱼鳞图册、未刊本等开展整理研究,建立越王城山完整的历史文化档案。
(二)融合发展行动,重塑城山越王“风”情
提升空间风貌:提升遗址园林景观、公共设施文化内涵与品质,实施文化“景点+创新转化”模式,以“微改造、精提升”,将古越文化元素中鸟蛇崇拜、鸟虫文、陶、罐、瓦器物造型等图案、色彩符号融入越王城山空间设计,萃取“城山怀古”等诗意词句,通过书法、石刻等形式,打造“城山怀古”诗词廊道;打造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景区空间。
丰富文化供给:依托越王城山城山寺遗址、历史典故、诗词歌赋,依托鸟虫文、鸟蛇图腾等纹样图案,展开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网络文学等创作。创作一批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助力杭州、浙江打造文艺精品高地。
赋能文化产业:做好活态传承,依托遗址遗存、人物典故、诗词歌赋等要素,讲好越王城山故事,推动越文化网络文学、文化民间故事发展。以传统线装书印制技艺出版反映越王城遗址建筑、名人、非遗、画册、历史传说等系列文献画册书籍。拍摄系列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短视频、动漫。打造小而精的戏剧节目,创作一批越音越曲。
深化文旅融合:提升越王城山旅游品质。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的丰富越王城山文化体验;依托“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在时园推出“腌菜蒸汤味最鲜”等古越主题文化餐饮,打造“越吃越味”沉浸式主题餐厅。打造越风主题酒店民宿,推动越文化研学游;打造以人物形象、典故、诗词、竹制品、越瓷、湘湖龙井云雾茶组合的“越王城山”伴手礼,依托“晓风书屋”打造“越风主题书房”;打造古越非遗展示馆、手工艺展示馆、文创手工作坊聚集地,推出“古越”匠人手作。依托越王城山广场空间,以吴越争霸、怀古颂诗,打造演艺节目,助力湘湖打造演艺集聚区。
(三)交流推广行动,扩大城山越王“气”韵
树立品牌形象:打造“越王城山”音乐会、嘉年华、美食节、文旅集市、美食嘉年华、光影艺术节、科技节、光影秀等主题文化体验活动,推出集购物、观光、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越王城山”星空夜市。推出“越跑·越健康”等登山越野活动。开展夏季、周末或节日精品夜市等系列活动,做到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打造主客共享越地空间,推动“浙江人游越王城山”“杭州人周末亲子游越王城山”。
丰富推广手段:加强在各类交通站点设施、工具推出越王城山广告宣传;支持利用互联网、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渠道,搭建“九位一体”线上线下联动的越王城山传播推广体系,运用微博、微信、抖音APP、B站、快手、直播带货等新媒体、新技术为湘湖越文化开展“短平快”宣传,以网红口碑传播扩大“越王城山”影响力。
推动国内交流:以历代文人墨客对“越王城山”关注的基础,举办“越王城山”采风活动;依托诗路文化带,强化省内越文化交流;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共建吴越文化高地,加强江苏、浙江两省在吴越文化领域研究,举办“吴越文化”苏杭双城高峰论坛。强化珠三角合作,推动港澳台越文化交流。
提升国际影响:立足国际视野,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对越王城山及越文化关注,推出“越王城山越文化之旅”线路;加强与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交流,依托湘湖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平台及“亚洲之光”,举办“越王城山”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以越王城山推动钱塘湖文明研究,助力“文明交流互鉴”。建立越王城山国际文化传播渠道,推动越王城山文化列入省对外文化交流和境外旅游推广资源库项目,依托“一带一路”,积极举办境内外越王城山为品牌的越文化展会;通过“浙江窗口”网络、浙江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浙江“文化印记”宣传,弘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越王城山文化精神,推动越王城山成为“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金名片”之一,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凸显“中国风、浙江韵、古越情”。
(四)数字科技行动,勾画城山越王“云”景
完善网络服务:以“元宇宙”发展为契机,全方位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VR/AR、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越王城山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加强越王城山遗址5G全覆盖,推动文物数字监控系统建设。依托全省诗画浙江·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一张网”“一朵云”,开发越王城山APP、小程序等,依托二维码等互联网手段,展示传播相关遗址信息。
打造数字平台:打造越王城山数字平台,打通越王城山“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计算”数字链条,以越王城山文物资源为基础,建设全球最全面、最系统的建设越文化数字博物馆、数字资源库。建立一个越文化数字记忆共享平台。
开发云上产品:以互联网+创意产品新模式,发展“越王城山怀古”数字文旅产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对越王城山内容创作、产品研发的支撑作用,发展适应新媒体、新受众、新生态的越文化数字创意产品,打造越王城山云上数字景区,推出越王城山云上新产品、云上新业态,开发手机游戏《越王城山之吴越争霸》,促进越音越曲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结合,打造具有越文化标识的音乐文化产品。形成具有越文化数字风向标的现象级产品。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越王城山景区与融媒体平台、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发展富有创意的沉浸式休闲体验项目,借助声光电、云计算、AR、VR、3D全息投影等人工智能、交互新技术开发越王城山系列沉浸式体验产品,以历史故事演绎、生活场景为内容高质量重构越王城山空间,推动越王城山数字文化和旅游体验。加强文物科技研发,推动科技手段在南方土遗址保护的应用,提升遗址保护水平。
供稿:陈正怡然
审阅:施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