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顾名思义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最初的TOD开发是以站点为中心,周边开发几个居住区或者商业街区环绕所组成。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探索与迭代,TOD开发逐渐从站点周边延伸至更大范围的片区综合开发,业态也从“居住+商业”进化为“居住+商业+X”。
2021年杭州市出台《杭州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在规划中指出:“推动轨道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功能综合化、开发立体化、出行便捷化的 TOD 城市活力节点。高水平建设“轨道上的杭州”,为形成新发展格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综合能级提供重要支撑。”
事实上,杭州的TOD发展从地铁一期报批时就开始谋划,伴随着城市格局的深刻变化、城市发展的导向索引,TOD呈现形式也在逐渐与城市发展肌理相适应。
1 一代TOD稳定城市风貌,增加居住供给
一代TOD是以居住类型为主的居住型物业,其他公建设施为配套,典型案例为绿城杨柳郡。杨柳郡为杭州地铁1号线与4号线七堡车辆段上盖物业,项目地处杭州东站东部,为稳定城市风貌,确保城市景观的连续性,确定了上盖开发策略,项目园区整体围绕年轻人的学习生活为主题进行设计,运用活泼的外立面色彩融合居住、教育、商业、休闲,形成活力型青年YOUNG CITY居住社区。
杨柳郡在开发之初就确立了为城市年轻人解决居住问题的发展方向,在方案规划中设置了较大比例的居住功能,配套了幼儿园、小学、商业街、公园等公建设施,最终形成大型居住型社区。
2 二代TOD建设立体城市,给予生活告白
二代TOD以居住+商办类型为主的生活型物业,商办设施与居住设施共同形成城市象征,典型案例为万科天空之城。
万科天空之城坐落于余杭区与西湖区交界处的杭州地铁5号线五常车辆段之上,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规划了办公、商业、住宅、文化、体育、教育等多重业态,致力于打造共创未来的智慧轨道城市。
项目在盖上与盖下汇集了天空之城小学、云空城幼儿园、天空邻里中心、天空体育中心、天空艺术中心、天空广场、商业小藤街等更多未来社区的配套场景,相较于单纯的大型居住型社区所提供的基本服务,万科天空之城更像是提供了一种城市生活态度,在基础生活的教育、工作、休闲、娱乐之外,通过天空藤集、云端露台、兴趣社群等媒介给居住于TOD上面的市民给予一种生活的告白,立体的城市不是冰冷的而是温暖并且富有烟火气的。
3 三代TOD缔造区域中心,构筑城市之眼
三代TOD以居住+商办+公建类型的区域型物业,整个TOD项目定位为区域中心,涵盖居住、城市楼宇地标、商业综合体、科技馆、公建广场、大型公共交通节点等,典型案例为金茂秦望综合体。金茂秦望综合体位于富阳秦望地块,项目以打造富阳“城市眼”理念进行站城隧一体化TOD开发,以秦望广场为项目空间核心,布局建设高端商务、五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商业水街、科技馆、秦望旅游码头等多类型功能。
整个项目集群以“公共属性为主、商业开发为辅”的原则,交通方面构建地上地下互联互通一体化交通体系,各种交通动线分层布置,同公交首末站、预留地铁站、水上码头等共筑区域性交通枢纽;商业方面以221米的城市制高点融汇酒店、商务办公、览秀城商业综合体、商业水街成为富阳理想的休闲娱乐和商务办公场所;公建方面通过秦望广场的核心节点,链接科技馆、江滨城市阳台、商业水街、水上码头等功能支点,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的完全开放空间;住宅方面以未来社区为营造出发点,植入智慧人居与邻里场景,凸显“人本化、数字化、生态化”的理念,打造高品质人居社区。
4 四代TOD综合片区开发,建设全域城市
四代TOD以居住+商办+公建+X类型的全域型物业,片区覆盖较大,范围甚至扩展到两个地铁站,涵盖科研教育、交通枢纽、城市地标,成为城市新的中心一极,典型案例为杭腾未来社区。杭腾未来社区作为面向智慧城市的全域未来社区,通过以交通为导向TOD模式形成对西站的功能互补,建立人、产业、商业与站点枢纽的紧密联系。
以公园为介质POD模式主动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城市灰空间,让生态走进城市生活;联合天元公学打造校舍融合、以教育为导向EOD模式;联动周边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国家级超重力实验室、浙江省人才大厦共同建立以创新驱动活力的IOD。通过功能复合、链接紧密的杭腾未来社区,全面移除传统城市空间中的“边界阻隔”,打造杭州首个高铁站城一体融合、产城人自然高效互联的新型城市空间。
纵观杭州TOD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车辆段上盖居住业态的开发逐步嵌入多个社会型业态复合嫁接,场景生态圈不断丰富,从单一的上盖开发步入节点开发再到片区开发,逐步从建造小区步入建设片区,涵盖内容不断延伸。
随着智慧化、科技化的提升,杭州TOD的发展在业态场景方面,植入未来社区理念,形成可视化与多样化的场景式空间;在生活营造方面,不断深化调研市民诉求,搭建社区集群、生活市集,满足市民精神需求。
做为大体量的开发模式,杭州TOD在开发成本方面,仍然强调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平衡,以一定量的住宅开发销售为站点周边的公共建设平衡资金需求,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在公建功能方面,仍然要求具备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教育养老、休闲娱乐”功能,以可步行半径内解决市民基础需求。
审核:李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