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姚永辉:宋代礼俗之变与士人精神的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04 11:21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一 宋代礼俗之变与士人精神的内涵与当代价值

1.1 人才选拔、制度变革:

宋代士人阶层的崛起

宋韵,虽是今人提出,依托的却是宋代的历史文化遗产。诸如日常器物、文献著述、艺术佳作和典章制度等,都是人所创造,又因人而设。文雅、理性、中和,皆是这些事物呈现的内在气质,主要原因之一是宋代通过变革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使社会形成了大量的读书人,文官运行的政治体制,凭借科举制度,形成稳定的社会影响,扩散着较为统一的社会文化追求。崛起的士人阶层,上通政治权力高层,下接百姓人家。正是这样一群处于社会中上阶层的士人群体,极大或从根本上影响、塑造了宋代的精神走向与文化品格。人才,是兴国的根本。

1.2 沉潜精专、通达适用:

知识带动价值,价值引领社会

宋代崛起的士人阶层,学问追求呈现两个面向:一是面向儒家经典的传承,学问言说方式日益专业化、深奥化和哲理化。二是面向当下社会,上自皇权下到庶人,讲求学以致用,这是整个士人阶层的关切所在。为学,讲的是精、深、博;致用则讲的是通、明、适,即通达与适用。因此,以知识带动价值,以价值引领社会,形成好学重理的世风人情。当前,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之间还存在着多道壁垒,尤其是文科专业,更多是局囿于校园和科研结构,难以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知识群体与国家建设之间搭建可持续性的渠道,如何让更多优秀的成果及时转化到应用场景,仍然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议题。

1.3 复兴文化、再造秩序:

从礼仪风俗入手

中唐至五代的秩序渐崩及外敌环伺的紧张处境,对于宋代士人来说,重塑主流意识形态以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迫在眉睫。他们极力思考建立核心价值、维护社会秩序之良方,最终选择改造礼仪习俗,从民众的日常生活切入,规范并推广“冠、昏、丧、祭”礼,尤为关注四组关系的处理:具象与抽象、琐碎与统合、历史与生活、高雅与通俗。以亲切可感、操作性强的礼仪读本在民间推广、宣传。北宋《司马书仪》(司马光)、南宋《朱子家礼》(朱熹),都是代表性的礼书,后者到元明逐渐成为官方礼典,影响扩大到全社会,传递着儒家以人为本、节约强本、理性祛魅的思想,形成了秩序有度的礼俗社会。宋代士人积极参与社会秩序的重建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强音,教学、著述、为学为官为政,大多指向如何让知识与价值引领社会,如何淳化风俗。

培养专业杰出、有时代使命感的知识人群体,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建设、传播礼仪文化,“一道德、同风俗”,是推动宋代社会进步的关键,亦是宋韵文化当代传承中应着力提炼的内涵。仓廪实而知礼节,正在如火如荼展开的“浙风十礼”,倡导六种时代新风、践行十种礼节礼行,抓住了礼仪风俗对风俗建设、国民素养、社会秩序、文化典范等打造的重要切口,“浙江有礼”行动正是这一宋韵精神在当代传承的范例。

二 对当代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2.1 高校拔尖教学科研人才的培育机制

(1)兴国必育人:社会关怀与专业强劲兼重

以人才选拔制度为背景,士人阶层或知识人群体好学深思、沉潜精专、通达适用,为宋代社会赋予了文雅、理性、中和、内敛的底色,推动宋代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以史为鉴”,今天要建设文化强省乃至文化强国,同样需要培育一群术业专精的知识人群体。“宋韵”文化中的精品,多是思想家、诗人、文人、画家、书法家等文艺人才所创。人才选拔应以立德为本,优秀人才应德才兼备,尤其应关切国家民族的发展,具备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学有所用、教有所传,为整个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促平台创建:以产教融合服务社会

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服务社会发展,需有足够的机会和顺畅的渠道。在全面推进我省“十四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进程中,应力促搭建高等院校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等协同创新的桥梁与可持续合作的平台,打通输入需求、输出前沿成果之间的循环通道。目前,大多为供需双方自发联系对接,高校研究不为社会所知,社会需求无法为高校科研人员所获悉。建议政府定期召开资源对接的见面会,在供需之间建立面对面的沟通渠道,“需求走进来”、“成果走出去”,减少成果转化的中间步骤,使成果转化做到即时、精准、有效。

2.2 强化高校与政府共建,深推“宋韵文化”

(1)深推“宋韵文化”的原则:面向未来、专业引领

宋韵文化立足过去,最终是为面向未来。作用于当下民众的生活,时间上指向未来,空间上指向国际,带动经济、文化等全域发展。在内容与实施手段上,需要考虑生活化、科技化、国际化的融入,而不是局限于讲述,讲述与讲好,应更关注如何讲好。通过一定的学术会议、艺术展演、文物展览、商品推销,“宋韵”可以成为社会文化品味塑造的基础,也可成为国际友好交往的桥梁。

(2)宋韵数字平台建设,“行在宋韵APP”

科技赋予宋韵传承和讲述以时尚和便捷,甚至打破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可以借用当代信息技术,创制一款嫁接于城市实景导览基础上的知识传播热门APP,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日常生活的特有城市体验。当用户穿行于城市与湖山之中,只要打开这款APP,扫描对象例如一座桥、一条河、一块石碑等,就会出现相应的历史介绍、简单解读的诗文、典故、名人名事、绘画作品等,传递着较为全面的宋韵之美,可将景点、遗迹串联为路线,最终形成多维度的网状格局,潜移默化中让用户感受城市空间。不仅如此,基于大数据技术支持,用户可参考文旅推荐的经典且多主题的路线,同时设计自己的游览路线,甚至可融入其他的行业介质。

(3)创办多元化宋韵主题活动

一是推出《中国诗词大会》宋代诗词专场:调动全民关注的热潮、极大提升宋韵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此前如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曾组织诗词诵读等视频作品征集比赛,影响范围较小,也没有打造全民竞赛的氛围,缺乏关注度。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力很大,包括社会、学校两个赛道等。二是打造“宋韵文化”全国性诗词创作大赛。从接受到输出,使城市、景点、人物、风俗等,通过诗词创作大赛让参与者体验宋代文化的精深与韵味。由此强化宋韵IP,发扬相应文化精神,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三是开设“宋韵十二月”文化体验活动。高等院校专业研究者与政府合作,内容专业、手段新颖。目前文化体验活动很多,但专业学者参与太少,缺少持续性的专业知识供给,活动多为焚香、点茶等,同质化严重,可依托德寿宫、清河坊等遗址与文化设施,开展宋代文化体验活动,形成杭州文化金名片。四是建设“宋韵文化送出去”项目:既然是窗口,有进来,就要有输出。例如与欧洲西班牙孔子学校合作,开设文化体验与交流、在线课程夏令营等。

整理:蓝佐坤

审核:施剑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