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恭与《山村图》题咏
  发布时间:2023-04-30 09:29   来源:城市怎么办

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元代大都(今北京)人。其先西域人,后居燕京,官至刑部尚书。善画山水,初学米芾、米友仁,后学董源、李成,墨竹学黄华。与赵孟頫并称南北,“近代丹青谁最豪,南有赵魏北有高”,是元代的画坛领袖。

至元后期,高克恭任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在杭爱其山水清丽”,柳贯《跋鲜于伯几与仇彦中小帖》中记“游仕于南而最爱钱塘山水”的五人中,就有高克恭,“彦敬兴至时,作竹石林峦……喜鉴定法书、名画、古器物,而吴越之士因之引重亦数人”。

高克恭闲居杭州时,日从事于画,心愈好而技愈进。大德元年(1297),高克恭于泉月精舍为仇远作画,仇远家余杭溪上之仇山,因号山村民,故画名《山村图》。仇远《题高房山写山村图卷并序》中记:“大德初元九月十九日,清河张渊甫贰车,会高彦敬御史于泉月精舍。酒半,为余作《山村隐居图》,顷刻而成,元气淋漓,天真烂漫,脱去画工笔墨畦町。余方栖迟尘土,无山可耕,展玩此图,为之怅然而已。”

针对此画,元人纷纷作题:

彦敬所作山水,真杜子美所谓元气淋漓者耶,仁近得之,可为平生壮观也。(赵孟頫)  

我家仇山阳,昔有数椽屋。误落尘市间,读书学干禄。井枯灶烟绝,况复问松菊。如此五十年,一出不可复。高侯丘壑胸,知我志幽独。为写隐居图,寒溪入空谷。苍石压危构,白云养乔木。向来仇池梦,历历在我目。何哉草堂资,政尔饭不足。视我舌尚存,吾居有时卜。 (仇远《题高房山写山村图卷》)

我昔游七闽,百岭争巀嶪。白云涨川原,深谷如积雪。又游天姥岑,幽磴缘曲折。长林翳寒日,十里行落叶。转头五十年,遐想正愁绝。开图意思动,戃恍生内热。何当驾松厂,分我翠一叠。弁阳我所庐,见谓山水穴。漂零愧楸檟,岁月老薇蕨。平生阮遥集,足痹屐齿折。何当赋归田,初志遂所惬。怀哉复怀哉,清梦绕林樾。(周密《题仇仁近山村图卷》)

先生高兴似樵渔,更有何人在此居。茅屋数间窗窈窕,睡时山雨湿图书。

万叠青山但一川,一村桑柘一村烟。隔林仿佛闻机杼,犹记骑驴掠社钱。(马臻《集句题山村图二首》)

《山村图》现已失传,但我们从当时诗人的题咏中,依稀能看到那一种清峭而生寒、遗世而独立的隐逸环境。画中寒冷的溪水汩汩流入空谷,还有那苍翠的怪石,年老入云的乔木,隐隐流露出作图者的内心与寄寓。仇远,字仁近,学者称“山村先生”,杭州人,南宋遗民。其在序中言,自己无山可耕,栖迟尘土。本为宋遗民,却出仕新朝,官位卑微,既不能得志官场,又无法再回头隐居,内心纠结痛苦。他曾在词中描写蝉,“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宫往事漫省,行人犹说与”,既表现了对旧朝的怀恋,又暗暗喻示自己生存环境的危机。而今高克恭画中那些凄凉山水、清峭冷寂,即是仇远的内心映射,他想遁出尘世,想重新隐居,却无法拥有这样一个环境。好在,高克恭与他心有戚戚焉,通过图画,为他构建了一个可供隐逸的山中居所。

上示四人题诗应不是同时所作,除赵孟頫题识是针对高彦敬画作而言,其他三人的题咏皆是借画作抒发自我内心感慨。就题诗人身份来看,此次题画活动其本质为仇远人际关系圈的一次文学互动。

高克恭《山村图》作画场所泉月精舍乃张逢源所居,张逢源,字渊甫,号月泉,在宋时为奉议郎、漳州通判,南宋理学家张九成之后。由宋入元,为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句曲外史张雨之祖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南宋皇室成员。入元后得元廷任命,出仕为官。其在杭交友十分广泛,赵孟頫所书《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中记:“处西湖之上,居多志同道合之朋。”后列仇远、邓文原、张楧、马臻、张雨等名。周密,字公谨,自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等,晚更号弁阳老人,张翥师。宋亡不仕,寓杭后,杭地文人仇远、白珽、屠存博、张楧等人日从之游。马臻,字虚中,又字志道,杭州人,由宋入元的诗人、画家、道士。大德年间曾随龙虎山正一道嗣天师张与材北上大都,未几辞归,隐于西湖之滨。仇远曾为其作《马霞外诗集序》,以君子喻其人,杭地士大夫慕与之交。综上看来,对高克恭《山村图》题咏,乃元初以仇远为核心、易代文人之间的一次交谊活动,几位文士通过为画题诗这一机缘,表达彼此之间惺惺相惜的情绪。

至正年间,景宁尚书得山村图卷,属张翥题。张翥为仇远、周密弟子,观此画卷后作《跋仇仁近山村图卷》,缅怀先师,中言“伤年运之既迈,感事物之非昔,怆然于怀,以序卷末,庶几览者知四三君子文献之可征也”。元明更迭,此图为崆峒外史王得之,携以见示蒲庵,蒲庵恸伤前辈凋谢,乃次韵张翥诗,附于卷末。后宋濂见此图画,题识云:“右高文简公画,赵文敏公题识,仇山村、周草窗诗,皆绝无而仅有者。河东张承旨尝为赋诗,吾友蒲菴复和之。予欲效颦,老病未能也。姑书此以识吾愧。”将元代文人题咏作了清晰的梳理。

明代,经李东阳、吴宽至文征明,《山村图》题咏仍在接续:

仇山有遗老,白首慕林屋。尘途谢簪组,雅志不为禄。谁将西湖水,来灌南阳菊。(李东阳)

村居隐隐却通舟,中有仙人旧姓仇。二百年余遗墨在,令人欲作武林游。(吴宽)

春山拥春云,蓊然失茒屋。下有幽贞士,冥心谢荣禄。卓哉渊明志,夫岂在丛菊。(文征明)

明人颂赞《山村图》所蕴含的隐逸精神,不为功名利禄、富贵利达所累,追求超凡脱俗之雅志,仇远因之成为了与陶渊明一样的隐逸文人的象征,为后人追慕。文征明题云:“高尚书为作山村隐居图,仁近自题其后,颇示不遂隐居之意。然易世之后,此图遂传为故事,则亦何恨哉。自大德初元丁酉,抵今嘉靖壬寅,二百四十五年矣。企仰雅怀,因追次其韵”。文征明时,《山村图》已不见踪迹,仅为文人口中传颂,但其仰慕先贤雅致,仍追次赋诗。

从元大德至明嘉靖年,《山村图》题咏活动横跨二百四十五年,不可不谓历时悠久。究其原因,一方面《山村图》文人题诗有文献价值可供后人采征;另一方面,《山村图》所蕴藏的文人隐逸高洁的志向,是中国古代士人精神追求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图画题咏活动在中国文化脉络上,有着重要的传续意义。

当今,文化传承及文化产业开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王国平理事长在《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中就指出:“城市文化建设,是在历史文化保护基础上的建设,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和发展。”历史文化不仅是实体的存遗建筑,亦包含古代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在意蕴。以元明文人《山村图》题咏为例,其文艺活动不仅具有艺术和审美功能,在塑造士人精神、城市品格,延续文脉方面,亦有重要的实际功用,这就对当前文旅融合趋向的旅游休闲产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即我们可以通过梳理古代文人休闲文化活动,重构文化记忆,借以加强旅游休闲的文化功能,进一步推动休闲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

审核:毛燕武

  作者:马颖杰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