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28 11:16   来源:城市怎么办

编者按

近日发行的《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是城市工作管理者、规划者、建设者、研究者必读必学的理论著述。杭州城研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和全体研究人员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近期将陆续播发学习体会,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真正以理论武装提升城市学研究水平。

当前,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以及资源环境约束显现,我国城镇化发展步入转型期,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依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途径。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也明确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共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一、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

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重点是要做好城乡居民在户籍权益与财产权益的工作。在户籍权益方面,推进城乡融合,需要以坚持城镇化为主导,打破城乡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财产权益方面,应在要素市场赋予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更为平等的地位,为要素的平等交换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要在坚持为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市场化制度改革,实现对乡村土地经营与财产权利活化进行有益探索。通过对农民财产权利的保护与赋活,开创乡村发展的新途径,激发乡村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详细分析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现状。从宏观上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要从基本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考虑资源配置。二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应根据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的类型特征、供给主体结构和需求偏好,适时动态调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确保供给方式与供给主体、供给结构保持动态匹配。三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分摊机制。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强调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合作,同分摊供给成本。四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赋予人民群众更多表达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偏好的权利。

三、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

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原则的带领下,需要采取措施优化目前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一是提高农业生产率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切实提高土地生产率,多渠道增加投入提高农田质量;培养以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农业投入产出的规模化效应;明晰土地产权、土地规划与征地补偿立法等措施保障农民财产性收益,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二是构建多元化的乡村产业体系。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与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速融合农业与现代工业、服务业、信息科技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乡村产业种类和质量;加强监督引导,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始终保证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民是乡村产业的主要受益者。三是提高与优化农业补贴。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补贴空间,适时调整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实现农业补贴政策的法治化与制度化,建立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农业支持法律法规。

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

为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要素向乡村流动、满足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只有找到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有效路径,才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一是要突出组织体系对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渠道作用。通过发挥组织体系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中的渠道作用,着力推动组织体系信息一体化建设,构建资源要素云平台,突出网络覆盖与智能对接,实现优质要素高效下沉,快速补齐基层短板。二是要强化产权对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激励作用。产权的基础作用在于激励,产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以及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乡村产业发展等的内在动力。三是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赋能作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要素流动会从传统的线下关联向以数字及信息要素交换为特征的线上网络关联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城乡要素配置方式、提升配置效率,突破阻碍城乡要素流动的束缚,扩大市场交易范围。

五、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持续推进的新时期。在新形势下,必须从功能价值挖掘、多元主体培育、新业态催生、新载体打造和新模式构建五个方面入手,全方位高质量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充分挖掘农业农村功能价值。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多元主体。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新型主体的为农服务功能和联农带农作用,建立更加稳定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催生农村产业融合新业态。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适应当今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依靠技术和模式创新不断催生产业融合新业态。四是打造农村产业融合新载体。为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当前亟须打破城乡分割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规律,打造一批有利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载体。五是构建共享型产业融合新模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各主体都能够分享产业融合的增值收益,最终实现参与各方的利益共享。

审核:接栋正

  作者:张唱晓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