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应邀为“浙大工程师学院—贵阳市委党校县级(处级)干部培训班”作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3-04-23 10:32   来源:城市怎么办

image.png

4月21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平,应邀为“浙江大学——贵阳市2023年春季县级(处级)干部暨数智赋能专题培训班”作《坚持民主促民生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专题讲座。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培训管理委员会主任俞伟东,贵阳市县级(处级)干部100余人听取报告。

王国平指出,城市治理是由党政界、行业界(企业界)、知识界、媒体界、市民界(含新市民)等不同社会主体,通过互动的、民主的方式,建立复合的运作体制,共同治理城市公共事务的模式。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城市治理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是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培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条件,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

王国平指出,城市治理须秉持四个理念:一是坚持“以民为先”。要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治理为人民、治理靠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治理成效让人民检验”。二是坚持“五界联动”。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媒体引导力、市民参与力“五力合一”,搭建协商与参与平台,才能解决不同利益个体、群体之间的矛盾,整合力量,共同推进治理目标的实现和治理效益最大化。三是坚持“四问四权”。必须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干不干”让百姓定,“干什么”让百姓选,“怎么干”让百姓提,“干得好与坏”让百姓评,切实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四是坚持服从多数、关注少数。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服从多数、关注少数,不因为少数人的意见而动摇决心,不允许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影响多数人的利益。同时,合法、合理、合情地关注并尽力解决少数人的诉求,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王国平强调,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坚持创新治理体制,改进治理方式,推进了城市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坚持民主促民生,推进民主治理。落实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民生工程社会参与制度,发挥媒体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市民民主参与能力。二是培育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多元治理。完善“五界联动”的社会复合主体运作机制,搭建资源集聚和综合服务平台;转变政府职能,从“花钱养人”走向“花钱办事”;建立民主参与机制,使社会复合主体成为实现社会民主的重要形式。三是完善社区体制,推进基层治理。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社区治理体制,构建社会服务“四大网络”,提升社区服务“七大功能”,落实“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有房办事”的保障机制。

报告引起在场学员的热烈反响。在互动问答环节,大家踊跃提问。王国平就如何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城市更新与城中村改造等问题作详细解答。

关于如何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问题,王国平认为,一是摒弃“拆老城、建新城”的模式,走一条“保老城、建新城”的新路。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化推进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二是广泛借鉴新世纪以来“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善”“危旧房改善”和“物业管理改善”等“四大改善”工程的杭州经验和手法,将其贯彻到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的全过程,并利用好未来社区、城市更新等政策红利,努力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关于城市更新与城中村改造的问题,王国平强调,城中村一定要有严格的界定,要科学合理地区分“城中村”“城边村”和“城外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城市不同区位的“村”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实现三大效益的统一。王国平建议,城中村的拆迁改造,要坚持整村拆迁的模式,以大项目带动为抓手,将征地拆迁、环境整治、规划优化等内容一揽子打包解决,让包括新市民、失地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成为城市更新的最大受益者。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