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浙江经验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17 12:51   来源:城市怎么办

编者按

近日发行的《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是城市工作管理者、规划者、建设者、研究者必读必学的理论著述。杭州城研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和全体研究人员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近期将陆续播发学习体会,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真正以理论武装提升城市学研究水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当前,制约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尤以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表现最为明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于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是积极构建良好新型城乡关系的应对之策,同时也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夯实基础、创造动力。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结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我们可以对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一、党建引领

以“共富工坊”促进城乡空间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在我国拥有近十四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生活的两大空间载体,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有利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城乡空间融合就是将乡村的青山绿水与生态资源优势融入城市,同时将工业化与现代化元素融入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从而塑造乡村空间与城镇空间融合渗透的发展格局。

“共富工坊”是由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利用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工坊,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近年来,浙江省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共富工坊”5599家,累计吸纳农民就业27.8万人,人均月增收约2600元,合计年增收约87亿元。

以浙江台州为例,台州市以产业为核心,突出党建统领,有效链接企业与农村、产业与农民,形成党建引领“共富工坊”的台州模式。一是整合城镇产业资源,探索村企合作模式,调整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如椒江区以“共富车间、专线”为基础,探索统一组织、接单、派工、验收的模式,畅通村企双向合作渠道;临海市联动联盟、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建设以“厂房式、车间式、居家式”为主要形式的“共富工坊”,推动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二是挖掘乡村资源要素,探索“农业+”新业态,推动城乡空间融合发展。近年来,台州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农产品资源搭建村企合作平台,挖掘文旅资源吸引城镇游客,积极打造共同富裕的台州样板。如三门县通过党组织牵头统筹对接全镇农副产品供应商,将当地的蜂蜜、牡蛎等农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并依托“红色直播间”等平台扩大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玉环市以文旦为媒,嫁接旅游、民宿、直播等多种业态,通过推出文旦宴、“贵妃”文旦、文旦数字藏品等,打造文旦旅游品牌,形成了独特的“文旦经济”新业态。

二、精准施策

以“两进两回”推动城乡资源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城市拥有资本、信息、人才等资源优势,乡村则拥有土地、粮食、河流等资源要素,城乡资源融合就是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实现互通有无、双向流动,保障城乡间资源流通对称以引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两进两回”分别指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自2019年浙江推进《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两进两回”行动的意见》以来,已实质性加速科技、资金、人才资源要素流向农村。202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6万元,较2017年增长51.56%,年均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0,低于全国2.45的水平,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以浙江湖州为例,“两进两回”长效机制深入推动“人才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建设行动”战略,着力破解乡村人才引不进来、沉不下去、活不起来的困境,乡村人才队伍逐步健全。一是搭建载体,优化环境,加强政策保障。湖州市率先在全国制定出台了农业标准地政策,每年安排一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需求;以市校合作、地校合作形式整合力量,积极创建“技术联盟+产业联盟+创业联盟”的创业创新共同体,提升创业载体能级;实施“百名专家驻百村服务”工程,建立“首席专家”结对帮扶制度,全力推进科技进乡村;加强政银合作,全领域制定涵盖项目、用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链,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二是精准引才,强化育才,吸引贤才,深化创新机制。湖州市紧扣当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打造以领军人才、专业精英、乡村创客、能人乡贤、工匠能手“五类”英才为主的湖州特色人才品牌,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名大学生招引计划”等,并配套不同的补助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农科院农业科技人员体制改革,打造“技能型”农民,着力推进湖州农民学院“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项目,破解农民能力素质提升难题;以“名誉村主任”“乡贤参事会”等新社会组织为载体,实施“万名贤人回乡计划”,实现县镇村三级乡贤组织全覆盖,服务乡村,回馈故里,促进强村富民。

三、数字赋能

以“数字经济”助力城乡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自2003年以来,浙江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殷切嘱托,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改革为主线,走出了数字经济特色发展道路。2022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均居全国第一。

数字化改革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是引领共同富裕的核心驱动力,要持续发挥数字化改革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大作用,让全体人民共享更多发展与治理成果,需在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做大分好共同富裕“蛋糕”。以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资源配置优势,催生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吸纳更多劳动者参与经济活动并兼顾公平分配。二是构建数字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因此,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深入推进“互联网+”,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渠道,丰富数字生活场景以满足人民多层次多元化需求。三是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乡村产业兴旺与共同富裕奠定经济基础;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探索农村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的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数字鸿沟”,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四、总结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在探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尤其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国具有自己的国情特点,无法照搬照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浙江作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近年来通过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探索中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提炼并加以推广。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虽然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在稳步缩小,但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格局尚未发生本质变化,具体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仍然突出、农业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仍然滞后、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尚未破除、农村民生保障短板仍显突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有待突破等,成为制约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因此,将城乡融合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总结浙江经验,不仅要调动城乡居民参与积极性,打造“城乡协同共富”共同体;也要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分区域、分阶段地推进“城乡有序共富”;更要创造“城乡多维共富”,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又提高当地社会公共服务,既改善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又富足其精神文化。只有通过城乡空间共生、资源互通、产业共促、制度互融、社会共联、文明互识,才能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2月.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S]. 2023年3月3日.

[3] 李宁. 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04):473-480.

[4] 郭晓鸣,丁延武. 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思考[J]. 经济纵横,2023(03):8-16.

[5] 台州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助力 美丽城镇建设[N].来源: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2022年9月29日.

[6] 邱芬. 浙江湖州“两进两回”力破人才“五难”问题[J]. 农村工作通讯,2020(13):36-37.

审核:毛燕武

  作者:韩巧燕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