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
  发布时间:2023-04-12 11:52   来源:城市怎么办

编者按

近日发行的《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是城市工作管理者、规划者、建设者、研究者必读必学的理论著述。杭州城研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和全体研究人员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近期将陆续播发学习体会,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真正以理论武装提升城市学研究水平。

城市是承载现代国家建设和治理最为重要的战略空间,城市建设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达成。当然,城市建设得如何,归根结底还是由人民来衡量。

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关于城市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建设人民城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树立系统科学的发展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将“人民城市”理念贯穿于城市工作的规划、建设、治理的各个环节,以共建为根本动力,以共治为重要方式,以共享为最终目的,是人民城市的实现路径,“共建共治共享”既是社会治理新格局,又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新境界。

人民城市是各方主体的“共建”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实践不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因此,人民城市的建设,也要坚持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人民参与城市各类基础设施、文化制度、社会风尚等各个领域,共同成就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强调人与城市的相互成就。一方面,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每个人发挥自身能动性,参与城市建设,让每个人的作用最大发挥,以实现自身价值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城市是开放包容的,具备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机会充裕、包容多样的机遇之城,使得城市中每一个人都能奋力追求梦想,形成对城市发展的正向激励,最终实现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

人民城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治”

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人民城市理念就是打破传统以管理者为中心的治理路径,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共治理念,将人民作为城市治理的主体地位,将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转变为绣花针般的城市治理,完善以规划、建设、管理为一体的城市发展系统。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为城市治理赋能,提高城市治理效率与精细化水平,利用大数据手段主动发现社会治理的痛点和盲点,展现城市治理的包容性与弹性。另一方面,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更多“家门口”服务,降低公共服务供给成本,畅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人民城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

需要的“共享”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城市的共享反映了主要矛盾变化下我国城市发展目标的变化。共享关系着人民群众顺利享受发展成果,保证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最普遍的受益群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本质体现。一方面,要强化民生导向,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在全社会促进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另一方面,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因地制宜打造街心绿地、湿地和郊野公园,建设城市绿道绿廊,强力激活公共文化设施潜能,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让居民共享品质生活。

审核:蔡 峻

  作者:商文芳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