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7 11:18   来源:城市怎么办

编者按

近日发行的《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是城市工作管理者、规划者、建设者、研究者必读必学的理论著述。杭州城研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和全体研究人员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近期将陆续播发学习体会,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真正以理论武装提升城市学研究水平。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人口、产业和要素资源的集聚地。城市品质高低和建设好坏关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建设。

近日发行的《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是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关于城市发展理念的”集大成“。对于我们城市学研究人员来说,更是离不开的一本”工具书“,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01

城市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系列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期我国城市工作的发展方向。

由此可见,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02

旅游休闲是美好生活必备

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战略取向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矛盾转向的大背景下,旅游休闲作为典型的“幸福产业”,是衡量一个城市居民生活幸福度及城市宜居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美好生活的必备选项和应有之义。

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的,“只有休闲的人才是幸福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从生存、温饱向小康、富裕迭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倒逼城市供给从关注初级、刚性、有限的生存需求转向创新、多元、高效的生活需求。在全民休闲时代背景下,“要么宅到家,要么背包走天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和新常态。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反过来供给又往往催生新的需求。由此可见,基于生活导向与人性的需求,旅游休闲将不断为人们提供需要的恬适、快乐、品质、内省的生活,进而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03

旅游休闲重心回归城市

城市是重要的客源地、中转地和集散地,也是独立的旅游目的地。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对城市人的旅游休闲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疫情前,城市人时刻想要逃离,渴望从喧嚣和高压中解脱,让自己慢下来寻求身心同频;疫情以来,“非必要不出行”的常态化政策,迫使人们改变生活和消费行为,静下来漫步街头,去探索属于城市的那份美好。因此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呈现短距离、高频次、大众化的趋势,届时城市大休闲和乡村微度假将成为未来两大热点。

小红书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中提到,2021年下半年,小红书上“城市漫游”相关笔记发布量环比增长超过8倍,可见人们更多将目光投入到所生活的城市中来。据《2022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旅游人次25.3亿人次,其中城镇居民游客占比76.2%;国内旅游总收入2.04万亿元,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占比82.4%,城镇居民强劲的旅游消费需求和能力凸显。

综上所述,即使在疫情期间,人们仍然对旅游休闲有期待,无论是远方的风景,还是身边的美好生活,都是人们愿意欣赏、体验和分享的。这也正是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

04

推动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打造两个“一批”,是党中央对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为满足主客双重需求,赋能人民美好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主客共享,彰显人民性。在新的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速旅游产业的复苏;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以人民旅游消费为基础重构城市旅游休闲新格局,是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跳出旅游做旅游,做强城市的旅游休闲功能,将其主力消费客群有原来的以游客为中心拓展为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兼顾,并以本地居民为主,构建“主客共享”的内循环式的旅游消费市场结构,为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最为坚实的市场基础。

旅游休闲最终是要回归到日常的生活场景,让本地居民及游客广泛进入城市的公共空间,以主人翁身份体验当地生活,实现居民旅游休闲生活常态化的同时也让游客旅游休闲生活化。如杭州的“还湖于民”,就是对游客作为城市主人身份的主动迎合。候鸟式养老者、自由职业者和旅行居住者让三亚、海口、深圳、珠海等城市的季节性旅游者更加具有主人的身份。

文旅融合,彰显辨识度。当下城市大休闲时代,旅游不再是抵达目的地的结果,而是这一过程中获得社会归属感和对文化辨识记忆。因此未来应更加注重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旅游业态升级和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为塑造城市品牌和吸引力提供途径。

随着兴趣优先、追求个性、注重体验的Z世代主力客群崛起,对文化旅游休闲的需求日益强烈。首先要讲好文化故事,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文化资产,并结合城市文化空间进行旅游休闲转化,进而带来旅游流量,形成当下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和吸引点。其次要满足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体验的要求,即通过衍生一系列独具特色且符合当下消费习惯的文化活动和文创产品,全力打造更多融合性产品及互动场景,从而使得文化在旅游场所更加的体验化和价值化。再次是利用与时俱进的技术手段,如3D、AR、VR等技术,全方位展示优质文旅资源,并推动产业数字化实践,带给人们沉浸式文化体验和便捷的旅游体验。如杭州打造《宋成千古情》《最忆是杭州》等演艺作品,宣传城市品牌形象;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区域激活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遗产遗迹等文化空间,深耕非遗文化,转化为体验业态及常态化活动,并甄选迎合年轻人的创新业态,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同时满足当下人们的消费需求。

场景赋能,彰显生活化。对于旅游而言,城市空间是丰富的,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资源,市民公园、休闲街区、商业综合体等公共空间,以及老街、厂房旧址、背街小巷等没落空间。对于城市而言,旅游是极具活力的,空间有了人的高频次消费行为,才拥有了活力和灵魂。

随着城市更新的愈演愈烈和旅游需求的井喷,城市更新也将从空间更新升级为场景更新。将旅游休闲倡导的“生活场景”内涵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最大化利用城市空间植入新型旅游业态及产品,拓展人们游憩空间的外延,塑造文旅新风尚,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时也让城市更加引人、聚人进而留人。如上海市刚刚评出了六大文化和旅游地标,包括最有温度的生活秀带——杨浦滨江、最潮的旅游线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场馆、最酷的空中书店——朵云书院等,无不指向可触可感的当代生活场景。

正如丹麦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与设计师扬·盖尔所说,“一个好的城市就像是一个好的派对,人们在此停留的时间比原本必要的还长,因为他们感到快乐。”同样,一个好的城市旅游,应以人民为中心,从过生活、体验生活到享受生活、美生活。通过生活的注入,推动城市旅游不断提档升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休闲让城市更具魅力——在“浙大休闲学设置十周年暨休闲学科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2018.

2.《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

3.魏小安:城市大休闲和乡村微度假是旅游两大新赛道(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在全国休闲度假行业企业及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4.《2022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5.小红书《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审核:蔡峻

  作者:李海燕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