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工作系统建构与数字治理
  发布时间:2023-03-27 11:17   来源:城市怎么办

编者按:近日发行的《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是城市工作管理者、规划者、建设者、研究者必读必学的理论著述。杭州城研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和全体研究人员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近期将陆续播发学习体会,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真正以理论武装提升城市学研究水平。

城镇化是现代化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城镇化为前提,亟须通过城市学研究更好地引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我们可以对上述战略部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城市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此我国著名战略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早在1985年便提出“关于建立城市学的设想”,倡导以系统科学思想、系统工程方法指引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践的全方位创新。探索城市系统的组成、生成、演化过程及城市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既是我们认识城市复杂巨系统的主要层面,也是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在2009年成立时的初衷。

城市工作格局在于统筹好

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空间结构直接关系城镇化质量,影响房价、交通、生态等城镇人居环境和竞争力,处理不好会滋生和助长城市病”。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及做好城市工作,首先就是要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从全域视野来谋划城市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

城市布局优化调整,需要统筹好城市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产业结构。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空间, 建立城市群区域发展联动机制,推进区域合作与协调。

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201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一尊重、五统筹”的要求,强调指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仅体现在空间的扩张和人的活动变化上,更体现在系统科学的思想认知上,既要与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等“七大思维”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又要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城市交通及其与国土空间系统的关系,是城市学研究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不仅体现在城市交通相关研究继承了钱学森城市系统科学的理论构思和研究方法,也反映在TOD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格局变革性意义。交通导向的土地成片开发与产城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空间、规模、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力量。顺应这一趋势,杭州城研中心在2020年发起成立了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城市综合开发专委会,汇集各方共同研究城市化战略。

城市系统重构在于统筹好

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做好城市工作, 就要注重统筹好规划、建设与管理这三大环节, 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

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并强化规划执行力是城市系统稳定的前提。为解决城市复杂系统中的市场失灵和动态失灵问题,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城市规划。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摒弃静态思维和简单化思维,从动态的、关联的视角应去看待城市规划,用动态的措施去应对城市发展。要线上线下相结合,注重吸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吸纳专家、大数据等群体性智慧,鼓励群众参与,提高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同要求因地制宜,下好城市治理“绣花功夫”, 就要从科学规划城市做起,从设计抓起,不断创新城市规划技术体系与管理方法,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及规划的综合效益。只有城市规划科学了,才能防止规划设计“千城一面”“千篇一律”,城市发展才有方向和重点,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才有可能。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同要求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融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与治理的鲜明导向。在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既要重视人居环境建设,在城市宜居、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上下功夫,也要合理布局城市功能, 尽可能地让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和学习在居住地附近完成,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落实低碳绿色循环的发展理念。

无论是从关注城市的物质和空间形态,还是从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角度,都要以多学科思维、系统论方法来研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同问题。杭州城研中心-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智慧城市CIM实验室以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规划建设管理协同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与数字化,构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功能单元即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通勤圈·就业圈·消费圈·社交圈·教育圈·医疗圈·运动圈·休闲圈·生态圈。

城市治理提升在于统筹好

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首先要积极推进城市改革;其次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结合优势;另外还要重视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塑造,以城市有机更新为载体,创造有利于文明传承、科技创新、制度变革的城市文化氛围。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顺应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转型之路,促进数字化在系统集成及数据、算法、算力等四个维度的能力提升。特别是要通过构建智能感知网络,提高发现城市治理细节的能力,要推进城市治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在指标化、数量化管理和服务中提高精准对接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准。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强化城市服务管理的精细化与单元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推进城市治理数据共享,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智能化与精准度。提高城市网格化管理质量,将网格化管理的重点放在为社区居民精准服务上,把网格建设成为服务居民的基层治理基本功能单元而不仅仅是管理居民的行政单元。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推进治理社区化的管理重心下移。推进城镇化、做好城市工作,就要把城市社区治理作为关键环节。在国家机构改革和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的背景下,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合理选择和确定城市社区治理单元,积极防范和应对基层治理的风险,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依托于杭州城研中心的AIIA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委员会每年开展园区社区运行治理课题调研,希望通过数字化赋能基本单元改革、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综上所述,城市复杂系统并不是若干系统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系统间若干复杂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新技术在城市多个场景应用之后已经改变了城市发展的范式,这是当前阶段城市研究的基础问题,也是做好城市工作必须直面的现实难题。因此,将城市工作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进行重新审视,有助于我们在学理上应对还原论和模拟评估等传统的认知方法过度简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21世纪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数字化转型期城市未来发展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愈加明显。杭州城研中心通过举办城市系统科学论坛的形式,传承发扬钱学森先生关于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依托数字技术把人的思维、知识、智慧及各种数据、资料、信息综合集成起来,通过“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系统”,探索有目标、有理论、有方法地系统性解决城市运行难题路径。这也是面对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导致的信息碎片化问题及其给数据流动共享造成的障碍,当代城市管理者、研究者认知城市复杂巨系统特性及做好城市相关工作的必然要求。

  作者:李明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