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杭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做好经济工作尤为重要。从2022年的经济数据来看,杭州实现生产总值18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增幅低于全省1.6个百分点。这是杭州奋起直追的动力和压力。作为“新春第一会”的杭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强调,要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动员全市上下以奋斗的姿态打好经济翻身仗,奋力夺取全市经济发展开门红。眼下,杭州已经全面吹响拼经济的号角,聚焦打好经济翻身仗,亮出了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确保不低于、力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等总体目标。
一
抓机遇,坚持把办好亚运会作为拼经济的大契机
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过去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召开,极大地提升了这三大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了城市及周边区域文化旅游等产业迅速发展。如北京冬奥会共推出5000多种文创产品,特许商品收入突破25亿元,冰雪器材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07%。
今年是杭州亚运举办之年,市委书记刘捷同志在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杭州市运行保障指挥部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利用好亚运机遇,积极争取更多国际航线、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国际组织在杭落地,实质性推进国际“赛”“会”之城的建设,高水平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全面提升杭州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亚运会对杭州来说是不仅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杭州提出抢抓亚运发展机遇,推动更多浙江本土企业参与亚运建设。继续扩大非独家供应商品类,开放更多合作类别,鼓励和引导浙江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亚运建设,吸纳更多优质的本地民营企业进入杭州亚运会赞助企业行列。抢抓“亚运窗口”机遇,是实现本土企业需求推动和品牌塑造的良好契机。杭州将努力利用亚运影响力助推浙江企业借船出海,搭建多元市场营销平台,增加赞助商品露出机会,助推亚运赞助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打造更多“杭企”金名片。
亚运会期间的交通枢纽是展示城市形象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位于余杭仓前的高铁枢纽正在建设科创走廊会客厅,打造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以高铁枢纽配套设施优化,为城西科创大走廊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枢纽经济整合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打造高铁枢纽面向全球的国际科创要素对接服务平台,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深化长三角数字经济领域开放合作。
亚运会将对拉动内需,促进杭州文旅和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文旅方面,杭州应该以西站枢纽高铁网络和沿线站点为依托,在亚运会期间推进数字赋能文化旅游。推出“高铁+美食”策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出畅游长三角、旅游云护照等产品,推动文旅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因此,要进一步优化“i杭州文旅咨询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完善杭州文旅小程序和杭州文旅咨询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富阳区黄公望村、桐庐县深澳村等多个社区文旅产业,重塑杭州亚运旅游经济新品牌。
二
强实体,坚持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作为拼经济的强引擎
实体经济是经济的命脉所在。当下,浙江正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高质量是其中的关键词。杭州数字经济实力雄厚,作为数字经济排头兵,进入“十四五”阶段,杭州正在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并通过不断引导加大对关键制造业、工业的投资,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目标。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11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1%。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成为杭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引擎。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我省今年明确提出,将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实施“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实体经济的发展,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从环境上看,杭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是广受海内外青睐的投资热土、创业沃土。继省委书记易炼红调研阿里巴巴后,杭州和阿里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市委市政府强化“店小二”“保姆式”的服务意识,健全“全方位”“全天候”的沟通机制,落实“包容”“审慎”的综合监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政策扶持是评价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衡量标准。对此,杭州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去年12月26日召开的杭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力打好经济翻身仗,杭州将精准高效实施“2+X”集成政策,专项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用优厚政策、殷实待遇、宽松环境吸引外资、台胞台企登陆杭州干事创业。杭州市的政策如何体现自身特色,在省里“8+4”政策体系的框架下,出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了一揽子的包括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等8个领域政策“大礼包”。强化政策协同,一体化推进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人才四个方面制订要素保障清单,同时积极落实480亿元财政支持,精准有力保障政策落地。如西湖区专门出台云栖小镇2.0专项政策,在扶持云计算大数据优势产业的同时引进生物医药等传统行优势企业,落实一产一策配套政策,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升级改造。
三
补短板,坚持把欠发达地区作为拼经济的新赛道
持续增强欠发达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拉动区域经济短板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指向。抢先机拼经济,要重在挖掘内在潜能。补市域欠发达区域的短板,是推进城乡共富的有力助手,也是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拼经济新赛道。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全省经济加快发展作出贡献。在推进城乡共富过程中,杭州市要着力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坚持把欠发达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有打好经济翻身仗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18753亿元,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不断增强,工业压舱石作用显现,新动能持续引领,服务业稳定恢复向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投资结构改善增势强劲,展现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巨大潜力和强大势能。这是开展城乡共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石。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促进共同富裕。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2022年,杭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83元,城乡收入比为1.71,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山海协作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推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对口协作、引导鼓励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辐射、促进欠发达地区劳务输出的重大举措。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我省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在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进程中,杭州市将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念好新时代山海经,优化结对关系,统筹全域资源配置。如2022年,西湖—淳安“消薄飞地”推动生态资源异地变现,先后引进了远算科技、微链等科技企业,累计落地项目217个;16个“科创飞地” 孵化项目315个,回流山区26县产业化项目94个。
强化精准帮扶举措,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继续推动消费帮扶合作,加快“消薄飞地”建设。积极探索“农产品+市场”模式引导结对双方,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销售平台做好产销对接。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建设目标,发挥发达地区先进理念和援建资金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标志性援建项目建设。同时,立足村庄资源禀赋,推进结对帮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实现双赢。如桐乡帮扶开化大黄山村培育以茶产业为主导的集生产、销售、表演等休闲功能于一体的项目,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多维度实现结对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四
重队伍,把激励干部人才干事创业作为拼经济的重要保障
干部队伍是干事创业的带头人,打好经济翻身仗,需要强化干部创先争优的意识,激发实干担当热情。年初,杭州总结近年来作风建设的有效经验,出台全周期纠治“四风”措施,阻断干部队伍建设中由风及腐的突出问题。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注重提高干部加强担当作为意识教育,强化指标管理意识,完善企业帮扶全过程服务机制,健全政企沟通反馈机制,优化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落实。因此,要聚焦提升干部作风和活力,强力助推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拱墅区祥符街道建立街道班子成员联系包干制度,针对重点企业配套服务专员,推出助企发展祥‘服’8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一方面是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激发干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2021年以来,杭州市共澄清失实检举控告59件,办理容错免责备案事项6起,为干部敢闯敢拼营造激励氛围。加强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激发干部群众创业热情是拼经济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是进一步优化争先创优机制,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积极鼓励区县推进共同富裕重大改革,优化现有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让敢拼敢试敢闯的干部有更好的展示平台和发展机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
针对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特别是推进山区共同富裕,解决解决区域发展的短板必须要重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广大群众,激发干部群众创业热情、增强勤劳致富本领。在富阳区“富春红链”党建共建机制引领下,实现春建乡、里山镇茶乡间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互通,将党建组织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
(王延隆: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审核:毛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