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打造特色“共富工坊”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8 11:26   来源:城市怎么办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共同富裕的先行区,浙江省部署实施党建引领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共富工坊”建设的指导意见》(浙组通〔2022〕32号),探索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难题,是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创新之举。据统计,自部署实施“共富工坊”建设以来,全省已新建或改造提升“共富工坊”3700多家,累计吸纳就业24.5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达2.6万人。

一、“共富工坊”的余杭实践

何为“共富工坊”?其发展模式是由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而成,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在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余杭区通过深化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培养新型农业人才队伍、拓展全产业链增值增效空间,打造具有余杭特色的“共富工坊”,走实乡村振兴共富路。截至目前,余杭区共打造各类“共富工坊”55家,其中余杭街道禹上稻乡、中泰街道紫荆笛音、仁和街道三白潭鱼池、瓶窑镇凤都共富车间、径山镇茶仙子、黄湖镇青山艺坊、鸬鸟镇蜜梨7家“共富工坊”获首批星级“共富工坊”称号,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3000余人,村集体增收达到2000余万元,人均月收入增加3000多元。

1

鸬鸟镇:

农文旅融合,打造以“蜜梨”为圆心的多样式“共富工坊”

鸬鸟镇位于余杭西部生态区,因境内有形似鸬鸟之山而得名,镇域面积约7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约为88%,受土地资源、空间发展的制约,它是全区唯一没有工业园区的乡镇。近年来,鸬鸟镇党委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以蜜梨、民宿、露营、文创等多种业态发展体系为基础,农文旅深度融合,同时探索党建统领共同富裕新路径,打造了品牌带动式——蜜梨工坊、科研转化式——科技小院共富工坊、乡创人才式——鸬鸟汇林双创园、电商直播式——鸬鸟味·道不完共富工坊、文旅带动式——菩提谷共富工坊、无它心舍共富工坊等多样式特色共富工坊,有效串联起全镇6个行政村、N个共富工坊,形成“1+6+N”全域抱团式“共富部落”,“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富裕新动力”建设卓有成效。

打造“鸬鸟蜜梨”金名片。鸬鸟被誉为“蜜梨之乡”,蜜梨是特色农业产业。为解决蜜梨发展所需的政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需求,自2020年起,鸬鸟镇积极与浙江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引入浙江省首家农业(蜜梨)科技小院,深入开展以蜜梨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小院共富工坊”联手“蜜梨工坊”,助力蜜梨增产、梨农致富,目前全镇蜜梨生产规模达625公顷,年产量达1.5万吨,年产值达2.8亿元,3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鸬鸟蜜梨连续6年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同时协同开发多种类蜜梨加工产品,带动就业岗位近400个。

撬动“农文旅”富强支点。鸬鸟镇融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蜜梨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做强蜜梨产业。积极打造“山花节”“蜜梨节”等特色节展活动,联动“电商直播式、文旅带动式”等共富工坊,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一方面以文创卖农产,继续打响鸬鸟蜜梨金字招牌,推出丰富的农文旅融合产品;另一方面展示鸬鸟全域景区化环境,以云上游鸬鸟、云上赏鸬鸟,吸引更多人来鸬鸟。联合成立乡村产业运营公司,对6个全域景区村实施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民宿农家乐等区域特色经济快速发展。

深化“党建引领”促发展。鸬鸟镇将“西部富美”党建联建与共富工坊有机融合,通过邀请不同行业领域产业发展“领头雁”、村社书记、科办骨干、选调生等担任红色管家,将“三个一”联系制度落到实处。全力推出“涅槃”“揽星”两大计划,大力培育新型科技型企业、代表性文创企业,创新人才招引方式,探索鸬鸟特色“共享人才官”。积极打造余杭首家乡创人才式“共富工坊”——鸬鸟汇林双创园,以人才为重心,农业为圆心,重点引培农创、文创和科创型企业,并提供政策、金融、人才、公共、营销及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全链条服务。

2

中泰街道

多元联动,构建以竹笛产业为核心的“共富工坊”矩阵

中泰街道紫荆村拥有约8000亩竹林面积,其中苦竹林约占6000亩,被誉为“中国竹笛之乡”。因内壁、节长等天然结构优势,紫荆苦竹主要被用于竹笛、竹箫的加工制作。经过40余年的发展,紫荆村竹笛产业已成为超3亿元产值的主打产业,占国内外竹笛市场量的85%以上。目前,紫荆村内160余家竹笛加工企业(户)已加入“共富工坊”,形成淘宝店铺80余家,竹笛制作产业、旅游产业、互联网电商、竹笛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链日趋完善,竹笛年销售量约450万支,带动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00余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0余万元。

多元联动聚焦竹笛产业谋共富。紫荆村党委着力打造“紫荆笛音共富工坊”,牵头成立杭州市竹笛行业协会,联合竹笛行业协会党支部,204家竹笛加工企业(户)成立4个片区党小组,积极构建“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链模式,并探索“党委+行业协会(党支部)+企业+强村公司+合作社+经营户+银行”协同工作体,发挥共富联建优势。统筹资源,积极推动与浙江农林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12家单位进行产学研协作,并依托竹梦里党群服务中心组建共富学堂,开展竹笛演奏、直播培训等课程,培养高素质新农人队伍。设立流动共富工坊,通过工坊派单形式用工,带动农村高龄老人、带小孩居家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8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5.3万元。

数字赋能创新竹笛发展新业态。依托余杭区丰富优质的直播电商资源,着力打造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将废弃旧小学改造为设施齐全的直播间,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MCN机构,对“笛二代”新农人进行直播培训,并提供一站式直播运维服务。组建“红韵共富直播间”党员直播室,不仅可帮助经营户代播,还通过该窗口定期直播展示销售竹笛、传授竹笛知识和技艺,营造浓厚氛围。统筹协调紫荆村竹笛商家与快递公司,搭建竹笛行业和快递行业合作平台,并开展银企合作,上线“中泰竹笛贷”,有效缓解企业运营成本压力。

文旅融合聚力竹笛培育新动能。依托苦竹培育和竹笛制作产销全链路技艺,中泰非遗工坊积极探索以竹笛文化解码共富路径,深入研究苦竹培育、竹笛制作工艺培训提升、竹笛产销技能培训、竹笛文化沉浸式体验、竹笛技能传承、竹笛文化对外传播,并形成竹笛研学旅游路线,以自身环境资源特色优势,创新“品牌保护+文化产业园大平台+苦竹现代示范园区”的文旅融合模式。

二、基于“共富工坊”

转化富余劳力为富裕动力的启示

“共富工坊”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新模式,推动产业进乡村、农民大就业、农民大培训,走出了一条新农村、新农民、新产业为特点的“三新”农村共富新路径,既发展了乡村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中国式“离土不离乡”新型城镇化的创新之举,也是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一是打造产业融合的强力引擎。发展产业是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之路。要根据农村本身所特有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与城市工业服务业等实现有效对接,并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延长农村发展产业链。“鸬鸟镇蜜梨”、“中泰街道紫荆笛音”、“余杭街道禹上稻乡”等共富工坊都是深入挖掘当地农村的特有资源,通过“政产学研资用”等方式形成“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链,并借助区内数字经济优势,引进遥望、有播、蚊子会等优质电商资源,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培育“小而美”农产品电商品牌、健全适用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等,积极发展电商经济新业态,进一步做优做强“共富播坊”矩阵。

二是筑牢生态保护的共同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绿色发展,树立山、河、林、田、湖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来换取经济上的繁荣。尤其是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更应注重生态保护。近年来,鸬鸟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了以“鸬鸟蜜梨”为主题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并搭建以“梨”为媒,以“文”为魂,以“旅”为介的区域公共品牌体系,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同时依托自然资源打造山沟沟国家4A级景区、房车露营公园等,激活新型的农业文化旅游,这一切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

三是集聚经济繁荣的人力资源。劳动力是实现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劳动力外流严重,老龄化、空心化等社会问题凸显。“共富工坊”的建设有效破解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多和闲置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产业振兴,既可以吸引外流的青年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学习电商新技能;也可以通过“流动共富工坊”形式解决老年人、带小孩居家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改善农村“最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助力共同富裕的“提低”工程。

四是健全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共同富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政府需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激励、补贴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同时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以保障乡村产业的长效发展。为推进共富工坊建设,余杭发布“余上富美”共富工坊扶持政策,启动名师、名品、名校、名基地、名企业等“五名”工程,并有效整合人力、土地、科技、销售等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区电子商务协会优势,助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富裕新动力”。

【参考文献】

[1]赵枫,雍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2022年07期.

[2]李斌,贾敬全.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04期.

[3]浙江三年要建万家“共富工坊”[N]. 中国经济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058856693799713&wfr=spider&for=pc,2022-11-21.

[4]余杭区鸬鸟镇:科技增“产” 文旅促“销” 小小蜜梨撬起近3亿元产值[N]. https://mp.weixin.qq.com/s/wDdWg3SbiR-_8B9TYLuoOw,2022-08-01.

[5]筑梦竹笛之乡 余杭中泰贡献共同富裕镇街力量[N].

http://lyj.zj.gov.cn/art/2021/7/20/art_1277870_59014569.html,2021-07-20.

[6]多元发力打造“共富播坊”矩阵[N]. https://mp.weixin.qq.com/s/JOxgKF5lufkvOQy-53a5zA. 2022-12-24.

审核:毛燕武

  作者:韩巧燕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