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沈满洪: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发布时间:2023-01-04 10:11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22年11月19日,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沈满洪受邀出席首届“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论坛”,并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题作主旨报告。本文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研究者参考。

7fd7812456dbab10f1a676d497fc2df6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一、坚定不移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一段时期以来出现了三种争鸣:推进还是不推进?积极推进还是消极推进?稳妥推进还是冒失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命题,并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明确给出了三种争鸣的答案。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选择;应对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的事情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事情:中国将严肃履行“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事务中将充分体现大国担当并将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气候治理。

f1d919e867039a1a8820db1b8142f7b7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二、准确理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积极推进而不是消极应付碳达峰碳中和

“积极”与“消极”相对应。“积极推进”是对“消极推进”的纠偏。中央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积极”和“消极”两种恋度。“积极”就是要按照“双碳目标”,积极谋划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创造必需的相关条件、积极推动低碳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低碳制度设计、积极采取实质性推进的举措。“消极”就是做表面文章,“雷声大,雨点小”,甚至试图利用最后的机会抓紧实现碳排放“攀高峰”。“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就是对“消极者”敲响了警钟。

稳妥推进而不是冒失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稳妥”与“冒进”相对应。“稳妥推进”是针对“冒失推进”的纠偏。中央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稳妥”和“冒失”两种态度。“稳妥”就是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就是要坚持“先立后破”而不是“先破后立”,就是要顾及经济基本面特别是民生保障。“冒失”就是不顾经济基础、不顾现实条件、不顾民生保障,例如在天然气没有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就实施“煤改气”,导致工作的被动。“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就是对“冒失鬼”敲响了警钟。

465806cb9b1b3acf5adb3f30b1bea81c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三、统筹兼顾: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是中央确定的重要原则。统筹兼顾是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的具体运用。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就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发展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只要应对气候变化、不要推动经济发展,更不是放弃现代化目标,而是既要应对气候变化,又要促进经济发展。

一方面,努力追求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定下的经济成本最小化。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还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都要成本-收益核算,这就是优化决策。必须以最小成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另一方面,努力追求在发展目标给定情况下的碳排放最小化。现代化目标给定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实现碳排放最小化。只要真正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就有可能做到碳排放的最小化。如果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增长”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只会是碳排放最大化。

统筹兼顾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峰值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在时间表确定的情况下,峰值越低,面前的难度越大,将来的难度越小,峰值越高,面前的难度越小,但将来的难度就越大。在我国碳排放峰值确定的情况下,达峰时间越早,我们面前的压力越大,将来的压力就越小;达峰时间越迟,面前的压力小,将来的压力大。所以在峰值和时间的权衡上面要做大量的测算,而且要把测算的结果转变成配额,尽快分配到各个地区。

edc6dcb7f244f2c0a5221c7b914746a9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统筹兼顾碳减排与增碳汇

碳中和是人为碳减排量与人为增碳汇量相等时的状态。碳排放量趋于零,即使没有碳汇增量,是碳中和;碳排放量减小到一定程度,被新增碳汇所吸收,也是碳中和。碳中和必然是碳减排和增碳汇相向而行的过程。

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是碳减排。一是通过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效率提升实现碳减排;二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碳减排;三是通过消费结构优化从高碳消费转向低碳消费实现碳减排。

另一方面,就是增碳汇。一是通过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实现生态系统增汇;二是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填埋、碳利用等工程技术手段实现工程系统增汇。

近期重点靠的是生态系统的碳汇,如果减排成本低就选择减排,如果边际增汇的成本低就选择增汇,两者之间的权衡取决于边际成本大小,边际相等的时候就是临界点。

统筹兼顾改善能源结构与提升能源效率

当前部分人认为由于碳排放80%多来自能源领域,能源领域有80%多是化石能源,改变能源结构是所有能源转型的所有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能源的问题确实是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革命是至关重要的,想方设法做大新能源结构,现在全国新能源占比25%左右,江苏省已经达到50%。但是提升能源效率也非常重要,我国能源效率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能效达到它的水平,意味着用能不增加,GDP可以增加3倍。

aa8dc69570c02f7fce6d8424b689804e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统筹兼顾生态碳汇与工程碳汇

无论是生态碳汇还是工程碳汇,实现碳中和的功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增碳汇的成本是不同的。如果生态系统增汇的成本低于工程方法增汇,那就优先发展生态系统增汇产业;反之,则优先发展工程方法增汇事业。片面强调生态系统碳汇是不妥的,片面强调工程方法碳汇也是不妥的。正确的态度是统筹兼顾生态碳汇与工程碳汇,选择平均增汇成本相对低廉的碳汇增汇技术。

从现有碳汇技术状况看,生态系统增汇成本相对更低,要优先发展生态系统增汇技术和增汇产业。从长远来看,工程方法增汇具有无限潜力,因为技术进步具有无限的潜力,要大力发展工程方法增汇产业。

四、创新驱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积极主要体现在创新驱动。因为中国式现代化跟西方国家很不一样,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当中先是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治理过程相当于是绿色化,它的碳达峰是自然达峰。中国的自然达峰2030年是做不到的,我们要人为控制,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工业化、绿色化、低碳化的“三化并举”。具体地说:传统工业化转向新型工业化、浅绿色发展转向深绿色发展、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

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创新,创新驱动是根本法则:主要是低碳科技创新和低碳制度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做到从低碳不经济变成低碳经济,从低碳不节约变成低碳节约,从低碳不环保,变成低碳环保等;通过制度创新可以遏制高碳经济的发展,激励低碳不经济的现象。

“创新驱动碳达峰碳中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6e71f9fd14e804c28020cd0a9d8b243a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供稿:汪聪聪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