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刘士林教授:科创湖区:城市与山水共生的新样本
  发布时间:2023-01-03 09:16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战略部署,传承钱学森先生倡导的“关于建立城市学学科”及以系统科学、系统工程思想指引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理念,2022年12月9日,杭州城研中心(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城市学研究会联合杭州钱镠研究会共同举办第十一届钱学森城市学思想研讨会。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在线作了题为《科创湖区:城市与山水共生的新样本》的主题分享,现将其录音稿进行整理,已经本人审阅,仅供研究者参考。

1997年7月31日,钱学森先生首次提出“山水城市”理念,这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先河。1994年1月29日,吴良镛先生提出:“无锡山水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要搞山水城市”,开了生态城市、人文城市、园林城市、公园城市的先河。江南城市自古以来多傍山依水而建,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改革开放以来,江南城市的天生丽质被充分意识到,并不断加强保护传承利用,如苏州之于“四角山水”、无锡之于太湖与运河、杭州之于西湖与钱塘江、上海之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等。以引领生态与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加强人才与城市良性互动为主要特点的科创湖区,不仅丰富了山水城市的内涵,也是山水城市发展的新样本。

区域和城市规划的新发展新趋势

自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来,湾区成为我国区域和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乡村、小城镇、城市、大都市(强调中心和国际化功能)、大都市区(包含郊县)、都市圈、城市群、湾区和经济带)之一。以濒水地理环境为重要特征的各类湾区、湖区策划、规划与建设成为区域规划和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已形成三个主要层级:一是参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以濒临我国海洋为基本特征的杭州湾大湾区、渤海湾大湾区、北部湾大湾区等,其中进展速度和程度不尽相同。二是具有跨区域性质、以濒临大湖为主要特征的有关湖区策划、规划和布局。如2020年江苏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三是以城市或城区为主要载体的湖区。如上海金山的“上海湾区”,如苏州吴中、吴江之间的苏州湾;如无锡太湖湾区;如常州西太湖“两湖生态创新区” 等。以上三个层级都与创新、生态、科技、高新技术产业、文旅、宜居等新型城市功能相关,本质上是城市与水共生的新探索。

世界级科创湖区是我国在城市实践中提出的新战略概念和新发展思路,也是对钱学森先生首次提出、吴良镛先生率先实践的“山水城市”的新时代新探索。其背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与国家新型城镇化确立的创新城市目标密切相关,是创新发展的强烈现实需求与优质地理空间相结合的产物;二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秉持的绿色发展理念密切相关,符合新时代科技、产业、生态、人文融合发展的趋势;三是与“城市病”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密切相关,在中心城区人满为患、生活和工作成本增加、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下滑的背景下,依托现代化交通体系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产业化和城镇开发程度较低的湖区地带,必然成为新型研发机构、新兴产业集群和年轻创业创新群体的首选之地。

因此,加强科创湖区的基础理论和战略定位研究,制定符合城市发展自然规律和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引领和规范湖区的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注重开展湖区基础理论

和战略定位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目前,与科创湖区的有关探索已在进行中,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提出“打造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苏州提出“建设环太湖世界级湖区”,无锡提出“太湖长江发展轴和沿湖生态发展环”,苏州高新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和创新湖区”等。其主题可以概括为:昔日作为鱼米之乡、湖泊密布、河网纵横的环太湖地带,正有意识地谋划和布局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文章。但在“科创湖区”是什么、为什么建、应该怎么建等重要问题上,目前还基本上看不到有比较成熟的思考和系统的表述,这不仅在理论上容易出现“这也是科创湖区,那也是科创湖区”等认识问题,在实践中也很容易引发“我这样建也行,你那样建也行”等实施困境。如果说,前者需要结合现实需求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加以解决,那么,后者则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战略规划加以引领。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科创湖区的谋划和布局,目前最亟需的还不是有关空间、产业、人才、政策等具体考虑,而是要加快开展科创湖区的基础理论和战略规划研究。基础理论着眼于“在逻辑上是否站得住”,要解决的是科创湖区的概念、内涵、形态、功能等问题,战略研究的重点是“在现实中应该怎么做”,要解决的是科创湖区的定位、目标、重点任务、评价标准等问题。前者做得好,在“头脑”中就容易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约束各种“主观意志”;后者做得好,在“行动”中就容易保持“一致”,最大限度避免发挥各类“机会主义”。

立足于山水城市的发展理念,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关于科创湖区的理论研究和战略设计,其中有两方面需要特别加以关注和探讨:一是要注意与西方有关的规划建设经验相区别,而不是一味地“对标”或机械的“拿来”,由于基本国情的重大差异,在西方行得通的,在中国未必行得通。二是还要与国内相关探索相区别,时代环境每天都在变化中,在过去行得通的,在新时代未必行得通。由此才能在方兴未艾的科创湖区规划建设中,走出一条低成本、高质量、合乎规律、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加快推进科创湖区规划建设

前期研究的建议

湖区在本质上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个新类型,特点是引导最有活力的资源要素向最美的自然人文空间集聚,目标是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为中心打造具有生态、创新、产业、人文等复合功能的新城新区。关于长三角现阶段科创湖区的规划建设,目前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开展有关前期研究:

一是研究一个转型。在长三角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以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为核心,开展转型政策、机制和路径研究。目前很多湖区沿岸主要用来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要实现向科创湖区的功能转化,会碰到哪些政策、体制机制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开展深入的调研和研究,以便为确立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提供支持。

二是研究一个循环。自然生态、科技产业和江南文化,是长三角湖区规划建设的三要素。按照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促进科技产业、江南文化和湖区生态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构建生态产业、高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业相互补充、互为整体的湖区现代化产业体系,联动长三角区域各有关湖区的规划建设,打通其中的堵点和卡点,完善湖区的商务、科技、人文交流功能,也是从一开始就要思考和布局的。

三是研究一个结合。结合长三角区域打造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在湖区应重点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性的创新产业集群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同时探索有利于湖区创新发展的政策、机制与营商环境,打造真正体现和代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富有江南文化特色的世界级科创湖区。

供稿、审核:邵莹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