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村庄的浙江经验
  发布时间:2022-10-24 09:28   来源:​ 城市怎么办

经营村庄,是指把现代科层制结构组织起来的企业的管理办法和经验应用于按以派系为核心的差序格局组织起来的村庄社会,使村庄成为一个经济实体,通过经营促进集体资源开发与集体资产增值。

2017年,浙江省启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力图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2019年,浙江省委提出要“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浙江省通过飞地抱团、村企结对、党建融合、产业带动等模式,高质量做好“消薄”工作,激活乡村内生活力,增强村级综合实力,形成以下经营村庄发展路径:

01

优化村庄空间,吸引工商资本

该路径的典型代表是临安。

临安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76.55%。按照《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和人口规模,统筹安排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的部署,临安从“吃山”到“保山”,从“卖木头”到“卖山货”再到“卖生态”,在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吸引工商资本参与经营村庄方面颇有创新。

临安区先行探索村落景区建设,创新打破村行政界限,统筹村庄发展并突出各村庄特色,把村落景区打造成兼具村落味道与旅游业态的乡村新社区。村落景区由运营商与村集体共同成立股份合作制公司,村集体多以游客服务中心、农业观光区等设施入股,运营商多以资金入股,双方共同开展村落景区的资源管理、旅游开发等工作。

以临安区太湖源头的白沙村为例,村集体成立村落景区运营公司,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推出“嬉水节”“野猴节”“菊花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体验。2018年,全村72%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旅游三产服务业,带动全村75%的劳动力和500多个外来人口就业,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年经营性收入90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6万元。

02

激活村庄要素,拓宽转化通道

乡村能够拿得出手的最大资源是土地、宅基地、农房。而这些资源中,有少数确还沉睡着。不论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城市”,本质上都是地方政府以土地要素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的行为模式。这种经济发展的行为模式也可以在经营村庄中应用。

德清县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乡村资源。作为全国33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土地征收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德清积极以土地制度牵引,盘活土地资源。通过“理清一户一宅、管好宅法定、创新显化物权”,完善了宅基地的保障性、财产性和功能性,出台全国首个基于“三权分置”的宅基地管理办法,颁发全国第一批宅基地“三权分置”证书,并且适度放活使用权,允许农户将一定年限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赋予流转主体更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安吉县杭垓镇通过抱团发展激活乡村资源。2019年,该镇发挥丰富的竹资源优势,联合12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成立竹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各村将各自的乡村振兴贷款资金集体入股建设“电商物流园”项目赚取企业租金,每个村年收入至少达到25万元。另外,12个村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和地理环境,与公司合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既实现村集体经济“消薄”,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03

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地域品牌

乡村特色产业主要包括特色农业产业和特色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已经成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是指在特定气候条件、特有物种资源、特有环境优势下形成的农业产业。如玉环文旦,有130多年栽培历史,经地方长年栽培驯化、品种改良、系统选育等,已经形成了玉环文旦的特有品种群落。这种品种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是玉环地理标志产品,是特殊的物种资源。

特色农业产业,突出“特”字,突出“精品”,不以数量取胜,而以特色、质量胜出。例如,衢州市开化县大溪边乡上安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在“上安梯田”上种植红高粱,并酿制红高粱酒,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13万元。小村庄制作红高粱能胜出的关键至少有两点:一是“上安梯田”历史悠久,环境优越,自然风光,原材料品质有保障;山上酿制,体验式销售,口口相传,自带流量。由于口碑渐长,又控制生产数量,“上安红高粱酒”年年脱销。

04

用足政策资源,开拓增收渠道

一是结对帮扶政策。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2018-2022)年》(浙委发〔2018〕41号)等有关部署安排,重点对省内26个加快发展县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以武义县大溪口乡溪口村为例,乡政府和村委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共商提出特色化、多元化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结合溪口村的资源条件,发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综合学科优势,组建旱粮、食用菌、山地蔬菜、茶叶、乡村旅游等5个科技产业帮扶项目工作组,派专家、送资金,通过建品牌、抓项目、建基地、扶产业、探模式,精准帮扶脱贫和促进村庄经营,村集体年增加经营性收入15万元。

二是消薄飞地政策。“飞地经济”指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开展结对异地投资建设,将建设用地指标转移到省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设发展经济实体,打造新型高能级异地经济发展平台。以嘉兴市平湖市和丽水市青田县为例,两地采取“三供三保”的合作模式,即青田县“供土地指标、供钱投资、供人管理”,平湖市“保障落地、保障招商、保障收益”,共投资2亿元建设“飞地”产业园项目,青田县每年可取得实际投资总额10%的投资固定收益,附加包租固定收益与基金扶持。

参考文献:

[1]黄河啸, 张明生, 李宝值,等. 基于浙江多案例考察的经营村庄路径探讨[J]. 农业经济, 2021(6):2.

[2]张信, 张明生, 黄河啸. 美丽乡村打造后续经营村庄实践模式探索[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8):5.

[3] 李小娜, 章志刚. 经营村庄的临安经验[J]. 乡村振兴, 2021(10):2.

审核:蔡峻

  作者:商文芳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