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上虞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10 09:23   来源:城市怎么办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条件。绍兴市上虞区积极发动乡贤力量,通过“乡贤+”模式,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富新路。作为一项战略系统工程,上虞借助乡情乡愁这一纽带,集聚当地的各界精英人士反哺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并通过乡贤的积极引导和调动,共同促进力量凝聚,使乡土文脉得到传承,也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上虞引贤:

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乡贤作为一股柔性社会力量,在共同富裕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上虞通过政策引贤、项目引贤、情感引贤、身份引贤等路径选择,为乡贤统战作用的发挥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同时,依托乡贤统战在共同富裕创建中的身份广泛化、职业多元化、观念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以品牌为抓手、以平台为支撑、以文化为载体,助力乡贤统战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走出乡贤统战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富新路。

政策引贤。上虞通过政策制定,出台“乡贤联谊会建设”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乡贤联络联谊机制、参与融入机制、荣誉授予机制、工作保障机制等工作,规范乡贤统战工作。

项目引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项目制已成为一种新型治理模式。作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安排,项目制有效推动了各种乡贤力量的统合。上虞通过梳理乡村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项目库,使乡贤与乡村需求能够有效对接,有效地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感情引贤。大多数乡贤怀有叶落归根、反哺家乡的强烈愿望,渴望能为家乡发展尽绵薄之力。地方乡贤普遍有回家乡养老的朴素情怀,希望能够为家乡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出资出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更令人向往。上虞通过乡贤联谊会等活动的安排,密切了乡贤与故乡的联系,增进了反哺家乡的意愿。

身份引贤。乡贤是特定人群经济成就、社会地位、道德品行的肯定,上虞通过建立乡贤馆、乡贤墙、乡贤文化长廊来宣传展示乡贤风采,引导乡风文明。同时,也鼓励乡贤参加区域内的重大活动,强化乡贤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上虞用贤:

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模式选择

近期,上虞区委统战部出台了《关于开展“擘画共富、‘虞’你同行”全区统一战线助力锻造高质量发展金名片奋力谱写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新篇章活动方案》,上虞统一战线立足自身优势,聚焦群众所需,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宣讲、助推致富兴业、专业志愿服务、培育文明乡风、关爱扶贫济困等各项工作,努力为建设具有上虞辨识度的共同富裕美好社会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

对外构建虞商联谊会网络。做好乡贤摸排工作,在虞商乡贤相对集中的省市成立虞商联谊会,目前上虞已成立虞商联谊分会14家,凝聚乡贤3000多名。对内构建“镇村”两级新乡贤联谊组织。目前全区20个乡镇街道新乡贤联谊组织已全覆盖,民政登记的乡镇新乡贤联谊会15个,民政登记或备案的村(居)新乡贤联谊组织418个,多维度、立体式的乡贤工作“上虞网络”全面构建,生机勃勃的“共富力量”不断汇聚。

引进回归项目。打好乡愁牌,激励广大新乡贤将浓浓乡情转化为推动家乡发展的热情激情,不断携项目、资本、科技回归,做实做强共同富裕产业基础。上虞组织开展“虞籍乡贤故乡行”“虞商联谊会故乡行”活动,并主动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积极推动项目回归、资金回流。截至目前,共实现乡贤回归项目70个,回归资金300多亿元。乡贤项目“滨江新天地”已成为上虞“一江两岸”的标志性建筑;章镇“仁里美墅·宁墅”、岭南檀香山庄、梁湖裕润农业休闲博览园等成为乡贤助推乡村振兴的典范力作。

助力乡贤回乡。实施“乡贤项目扶持工程”,制定乡贤回归项目专项补助政策,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进行奖补,规定总投资额50万元以上、获得乡贤资助30%以上村级工程可申报乡贤项目,给予项目总额50%专项补助。目前已申报“乡贤工程”项目25个,总投资达3200余万元,已审核立项项目11个,乡贤回归资金达800万元、补助资金达900余万元。扶持工程撬动了大批乡贤回乡捐资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产业、提升乡村风貌。

特色农产品推广。四季仙果作为上虞的金名片,仅章镇镇的红心猕猴桃年产量就高达17500吨,年产值超3亿元。上虞积极借助乡贤力量拓展销路:杭州市上虞商会常务副会长、叶氏兄弟总经理叶维明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为500多位果农的400吨左右红心猕猴桃找到“婆家”;乡贤厉林堂主动牵线搭桥,让红心猕猴桃进入上海“万客时代”连锁超市,每年销售达8万多公斤。

乡贤助力慈善事业帮富。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众是推进共同富裕路上的重点帮扶对象,需要大力弘扬乡贤无私奉献精神,积极为家乡慈善事业贡献力量,帮助更多困难群众脱贫。目前,上虞由乡贤出资的公益基金达200余个,基金本金总额超26亿元,涉及垃圾分类、文化礼堂、道路修筑、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

三、上虞乡贤助力

共同富裕的经验总结

注重科学规划,为助推共同富裕添合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村庄发展,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乡贤回归干什么、怎么干的指南针。必须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强化规划引领,让乡贤投资项目方向与地方产业发展导向高度契合,形成各方发展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完善阵地载体,为助推共同富裕凝心力。依托地方统战部门的平台搭建,坚持标准化+特色化的原则,在镇村两级层面开展乡贤阵地建设。在镇级层面,重点打造乡贤馆、乡贤议事厅,推进乡贤文化进园区、进景区、进校区;在村级层面,按照标准开展乡贤综合性阵地建设,大力推进乡贤特色工作室建设。

加强沟通联络,为助推共同富裕聚智力。依托“线上+线下”方式,保持与乡贤的沟通与联系。在线上建立镇村两级乡贤组织联络群,加强与在外乡贤的联系与沟通,定期通报家乡发展情况,开展节日问候,发布活动信息,拜访在外知名乡贤。在线下依托各级乡贤组织,健全乡贤组织工作机制,并通过座谈会、协商会、通报会等形式,维系乡情,通融乡谊。

实施工作项目化,为助推共同富裕尽全力。按照“镇级引导、村级探索、组织自治”的工作思路,做好“乡贤+”的文章。镇级层面推行乡贤领办制,根据乡贤特长,实行“功能组+项目化”的模式,最终形成党委、政府与乡贤组织协同推进的良好互动局面。在村级层面,从收集村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开展志愿服务、带动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乡贤作用,助力基层治理。

审核:李飞孟

  作者:张唱晓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