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1 14:13   来源:城市怎么办

自2009年起,全国老龄办在全国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旨在消除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的障碍,形成对老年人友好的城市环境。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有助对各类老年关怀措施进行综合统筹,其与居家养老、积极老龄化联系紧密。通过梳理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典型案例,为杭州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台湾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案例

台北市

建设城市-社区相结合的老年服务设施

台北市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将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设施、服务功能从城市转移至社区,通过社区服务的升级带动居家养老、积极老龄化。

教育发展方面,依托关怀据点、居民活动中心、社区大学、健康服务中心等多种社区机构,让老年人在社区内能获得多元化的课程。

医疗健康服务方面,与各医疗院所合作,把医疗保健服务直接落实到社区内部。为社区弱势独居长者建构专门的健康照护网络,整合社区照护资源,向单个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积极推进代际融合。经常组织祖孙活动;提倡“小长辈照顾老长辈”;招聘老年服务者,接受健康训练,在帮助他们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参与针对老年人的各项服务。

在城市空间原有功能中纳入老年人所需的新功能。鼓励企业、商店和机关团体参与设立银发友好站,为老年人提供休憩、如厕等必要活动;在公交车上设置紧急救护设施,驾驶员接受服务训练和救助训练,提高老年人急救成功率。

台中市

构建团体-社区协同的老年关怀体系

台中市老年友好型城市计划强调以当地文化为基础,促进老年人社会关系的多元发展,并倡导建立教育与伙伴合作关系。

成立老年友好型城市推动委员会,老年市民代表、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各方方代表共同商议决策,并设立多个小组。其中,健康老龄化组负责推动老龄友好卫生所认证、老年友好网络发展、专业人才培训等工作;居家养老组负责老人托管所和日间照顾中心的设置,以及个别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积极老龄化组则负责引导老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拓展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卫生部门跨任务执行小组负责协调。

鼓励全民参与老年友好相关活动,宣传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增强对老年人的社会关怀。

开辟适合老年人的城市导航平台,整合老年服务设施、交通指引等信息,为居家养老、积极老龄化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台南市

打造功能—交通—空间一体化的适老化空间

台南市重点从功能、交通和公共空间等三个方面进行适老化空间建设。

从街区及社区尺度构建完善的服务设施。鼓励商家加入友善老人爱心商店;依托小学、图书馆、公园、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活动;建立居家老人学习体系,在各区成立老年学习中心和长青学苑;开办行动医院。

构建适老化城市交通体系,提升公共交通。设立弹性公交,老年人出行典型线路,规划适合老年人旅游的干线交通,满足地方高龄者的出行需求。设计适合老年人的步行路线以及便于识别的标识信息。为失能老人和身心障碍者提供康复巴士接送服务,推广低底板公交车,新增候车亭设施。

对公建、绿地、骑楼等进行无障碍处理,形成行人友好的完整步行线路。

英国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案例

伦敦

自上而下政策推进

建立住宅规划政策和资金计划以应对目前和将来老年人的住宅和空间需求。

对伦敦50岁以上的居民提供技能培训和工作的机会;提供条件帮助老年人参与和保持日常运动水平;采取措施减少老年人的“数字疏离”;帮助老人参与志愿服务。

对老年人为伦敦所做的积极贡献进行宣传,形成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社会孤独感问题;设立都市老年节,每年举办一次免费的全伦敦老人文化节。

建立包容性设计策略、规范与标准,其中《包容性设计规范》对邻里空间、交通流线、住宅发展和公共建筑等四方面提出详细的设计指导。

曼彻斯特

注重多方合作推进

成立专门老龄机构——Greater Manchester Ageing Hub,以协调经济、就业、老年友好空间、住宅、规划、交通、老年文化等。

强调老年人参与合作设计,积极发展文化服务、消除对少数族裔老年人的障碍、帮助生活在贫困地区的老年人等。

强调发展终身社区的重要性,包括住房、户外环境、交通运输等。

日本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案例

秋田

注重多主体参与推进

秋田市在日本国内属于较为严重的少子老龄化地区。2011年,秋田市成为日本国内首个加入全球网络的自治体,并于2013年8月制定《秋田市老年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第一版),2017年3月,《计划》第二版出炉。

构建紧凑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医院、社区照料中心、商店等均在可及范围之内。

加强公共交通及道路步行情况的畅通,改善公共巴士路线。

改造适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室内空间,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经申请和认定,可以使用护理保险经费,用于适老化改造、购买和租借适老化用具等。

推出老年友好合作单位登录制度,银行、酒店、美容院、超市、商业店铺、建筑公司、保险公司等企业法人和社会团体组织可申请“老年友好”徽章,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通过牛奶配送员等相关服务人员以及邻里之间对独居老人进行安全确认。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内志愿者交流、代际交流、老年就业活动等。

创办老年友好报纸,向全市所有家庭配发。

成立老年城市行动计划推进委员会,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合作,上下联动,共同发挥作用。

台北市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将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设施、服务功能从城市转移至社区,通过社区服务的升级带动居家养老、积极老龄化。

总结

根据对中国台湾、英国和日本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梳理,发现各地都是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通过多元参与支持,帮助老年人尽可能参与到社会交往中。

①领导组织——成立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机构,获得政府支持,吸纳多方专家,引导老年人参与,形成决策智囊团。

②计划安排——制定近远期行动计划、规划,以社区建设为核心,从街区及社区尺度构建完善的服务设施,提供可及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

③物理空间——制定规范,推进适老化设计或包容性设计。

④社会氛围——积极宣传老龄友好理念,推动商店、银行等企业和社会组织融合老年服务功能,构建敬老、爱老社会氛围。

⑤社会交流——推进代际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学习机会;经常组织开展代际融合类活动。

⑥交通出行——为老年人提供特色公共交通,优化步行设施,支持老年人便利出行。

⑦信息获取——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信息渠道,如导航、网站、报纸、信息站等。

审核:李飞孟

  作者:姜圣华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