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超常教育哪家强——兼谈浙江超常教育的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2-08-29 16:14   来源:城市怎么办

超常教育一般指对超常儿童进行的一种个性化教育方式,我国超常教育研究始于1978年春,起初在于希望早出、多出各类优秀人才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同时在社会上出现关于教育公平的呼吁,受到传统思想等的影响,一些学校停止了对超常学生的选拔和培养。

全国超常教育现状

北方地区

东北地区以东北育才学校为代表,其超常教育实验部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和“五位一体”的超常教育培养体系。

北京地区针对少数智力优秀学生开展超常儿童培养实验。市级层面重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落实“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后设立“超常儿童早期培养实验研究”“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海淀改革实验协作体”“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研究”四个项目组,探索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衔接的培养机制,同时开发了一批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建立了中小学和高校、科研机构支撑合作的工作推进机制。部分中小学进行了长期探索,如北京八中的少儿班和素质班,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班。此外,北京育民小学、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等也曾开展超常儿童培养实验。

东部地区

上海市教育学会于1998年对“资优(超常)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专题研讨并开设了相关项目,许多中学积极加入,到2013年共计30所项目学校和2个区(徐汇和金山)完成了第一轮(3年)试点,最终形成4种较为典型的培养模式:专设试验班模式(以上海中学为代表);全体与部分学生相结合的金字塔模式(以七宝中学为代表);校际联动模式(如卢湾高级中学和向明中学的联合);区域统筹整体推进模式(如金山区的“金山计划”)。

江苏省将开展“2022年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将在全省13个设区市进行试点,培养学科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

南京市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市教育局遴选出小、初和职业学校共65所作为首批“星光基地”学校,每所学校2万启动经费。在实施“星光计划”过程中重视两大对接,一是中小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实现对接,二是学校教育与南京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实现对接。例如,“明天科学家”板块的基地学校侧重于培养拔尖和创新后备人才,在全市建立20所左右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及有关国际、国内大赛培训基地,并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10个左右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室。

浙江省“英才计划”2022年学员遴选工作先后在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第十四中学等五所中学开展宣讲推介活动。学生需要经过高中学校推荐、前置培养、导师审核、学科前置测试等环节进行申请。“英才计划”主要针对理工科人才,而杭州天元公学提出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连贯式培养的“6+2+X”课程体系,重在选拔和培养“文理艺体”多元结合的超常儿童。

南方地区

广东的深圳中学经相关部门批准,开办了“华为-深中数理实验班(高中)”,同时还融合优质资源,与华为、腾讯、清华、北大等著名企业、高校共建21个创新体验中心和创新实验室。其他的典型学校包含零一学院,面向全国优秀大中学生,提供拔尖创新人才开放式贯通培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通过科教融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的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模式,既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下沉”,也实现了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提升。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将积极探索与大学的深度融合方式,建立可操作、可复制的“创新+教育”办学模式。实行分类、梯级、定向培养,创设高本联培新模式。

浙江省超常教育发展情况

超常儿童的天赋对他们后天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浙江省在历史上属于状元出现全国第二多的省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也给当今的超常儿童选拔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再看2022年全国开设少年班高校的录取情况,具体见表一(表中内容摘取浙江省录取排名情况)。

表一中可看出,浙江省在2022年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科大少年班和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录取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大学物理卓越计划中处于前列,但在北大数学英才班和东南大学少年班中成绩不佳。

图三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各类班级设置

综上可知,浙江省的超常人才资源从古到今都在全国领先,早期培养成效也处于全国前列,同时,也应该看到,距离每个超常儿童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还需要补齐以下短板:

(一)法律政策不完善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逾发重视人才培养,提出一系列人才计划,总体来看,针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居多,但对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精准政策较少、系统性工作还未引起足够重视。

(二)资金来源单一

公办学校经费源于政府,民办学校经费源于自筹;超常教育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选拔和培养模式的研究,目前的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保证超常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招生机制不完善

我国高校招生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很难选出具有某些突出特长的学生,他们中许多具有拔尖创新人才的潜质。此外,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招生主要是按区进行,这样会导致超常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难以对大量超常儿童进行因材施教。

(四)培养体系不完善

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多元化的,高等学校有不同的学科专业,需要不同的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但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对超常儿童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数理化竞赛方面,这对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要求还远远不够。

(五)社会协同不完善

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目前主要集中在少部分中学,这些学校还不能满足中国所有超常儿童的教育需求,对他们的培养需要社会各个机构、组织和团体等的共同努力。

关于浙江省超常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法律政策方面

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立法,用法律来保障超常教育的实施。允许公办学校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建立“尖子班”、“特色班”,如东北育才学校少儿部、北京八中少儿班和素质班等。

(二)资金来源方面

建议公办学校积极与社会各企业、组织、团体等单位进行合作,扩大超常教育的资金来源;民办学校也可以与公办学校合作,进行优势资源互补。如安徽肥东志诚双语学校超常班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国家宋庆龄基金会合作举办;深圳零一学院与全国十余所顶尖大学、中学组建了创新教育联盟,与华为、华大基因、腾讯等头部企业组成创新企业联盟。

(三)招生选拔方面

建议在基础教育招生上设立绿色通道,对具有超常儿童潜质的学生放宽户籍限制。如2018年安徽肥东志诚双语学校创新实验班不限制户口地招收小学应届毕业生;深圳中学不局限于本区招生,范围扩大到全省。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应具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权,最好直接同中小学挂钩,及早发现有专业特长的超常学生。如北京大学的“物理卓越计划”、清华大学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初三到高三具有学科特长的优秀学生,一旦入选,不用参加中高考即可入学;而西安交通大学的少年班则招收15岁以下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入选后不用参加中高考和研究生考试。

(四)培养体系方面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是多元的,以满足社会多方面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如杭州天元公学的超常儿童培养体系中就包含了棋、琴、书、画、语言、数学、足球、游泳和综合类的超常教育课程。建议教育部与中组部、发改委、人社部等部门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机构,共同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做好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五)社会协同方面

要加强多主体协同赋能促进超常教育发展。加强各类场馆、科研机构、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创新校内外结合的科学教育模式,形成有机协同的整体合力。为退休科研人员和科学教育教师参与科学教育提供通道。研究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与科学教育的对接机制,选择适当项目实现科学教育转化,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向科学教育转化。推动大中小学以及学校、社会的系统培养。要打破教育学段割裂格局,将大中小学的合作关系从招生选拔延伸到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等环节,比如大学可以与高中联合培养人才,推动优质资源和先进理念向下延伸,如深圳的零一学院。中小学校要在积极开拓校内资源的同时,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同培育有潜质的学生,促进潜能开发与正确的志趣引领。比如利用科研机构、博物馆、军队等等校外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参加科学实验、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等。

  作者:谭阳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