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莲都探索
  发布时间:2022-08-22 10:50   来源:城市怎么办

艺术乡建是以艺术的方式直面乡村发展态势和回应乡村社会问题的产物,也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乡村发展政策的社会参与式的乡建形式。

今年5月,浙江省委宣传部、省乡村振兴局、省文联共同印发《关于开展“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开展“艺术乡建”,引领乡村文化发展,以文艺因子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人民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浙江文艺的引领力、传播力、服务力进一步提升,文艺赋能乡村发展活力更加明显,打造“艺术乡建”的省域典范。

一、艺术乡建的价值内涵

首先,艺术乡建的核心价值是文化价值。艺术融入乡村的重心是在修复物理空间的同时,构建乡村社会的文化场域,更新乡村的文化生态系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构成,艺术乡建旨在扬弃现代城市治理的逻辑,以艺术元素为媒介复兴乡村生活的文化样式,也即彰显乡村的礼俗传统、行为习惯,以及传统建造、历史遗产、民艺百工的符号性意义。

其次,艺术乡建的主要目标是重塑乡村文明和信仰。艺术乡建是接续乡村文明的重要媒介。在推动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构建的行动中,艺术乡建的落脚点是接续被现代化进程割裂的乡村文明和价值观念。艺术以温和的方式将其自身的思维和价值观念融入乡村,并以此为根基推动乡村建设,接续断裂的乡村信仰体系和精神传统,实现乡村文明和信仰的现代构建。

二、艺术乡建的莲都探索

“古堰画乡”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境内,距市区20公里,这里不仅有奇绝醉美、风光如画的山水,世界级的完整灌溉遗产,还是“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的发祥地、“中国摄影之乡”创作基地、中国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最美乡愁艺术小镇,更是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浙江省优秀特色小镇创建单位。

近年来,古堰画乡围绕艺术小镇、文旅小镇和生活小镇“三镇合一”发展定位,实施艺术乡建,努力探索从山水到艺术到文旅到生活到产业,递进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用艺术活化空间资源,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古堰画乡以“丽水巴比松”油画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为主轴,紧紧围绕“真山真水”,以画为“媒”,塑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文旅小镇。目前,小镇新老区块已经形成集“写生基地”“艺术创作街区”“画廊街区”“艺术休闲度假区”于一体的“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共生共荣的艺术生态系统。

除了画的元素,古堰画乡也充分发挥摄影小镇的原生优势,利用国际摄影节举办地、中国摄影博物馆等资源,同步建设省级摄影小镇。目前,入驻古堰画乡的艺术工作室、画廊已达126家,油画年产值达1.2亿元;全国近300家高等院校在此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年接待写生创作15万人次以上。

以艺术作为生活方式,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正在成为古堰画乡的现实景观。古堰画乡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创客、归侨、宋韵国风爱好者等群体向往的栖息地。自2006年起,古堰画乡就招引来一批省内外职业画家。十几年过去,曾经带着创业梦想的画家们,在文旅发展中逐渐融入了古堰画乡的生活环境。

同时,古堰画乡发挥生态特色优势,推进艺术植入产业,大力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转型。增强村级产业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联性是制度赋能的内在相连,强化产业关联推进城乡交流,一些中年妇女和老人实现在地性就业,有效遏制农村人口外流,甚至部分城市人口采取流动性居住的生活方式,形成城乡之间常态性互动。

以艺术彰显地方特色,激发内生造血功能

每个乡村都蕴含着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社会民俗风情,乡村建设需要避免同质化,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打造品牌效应。为了充分体现“山水清佳,风气朴茂”的文化特色,古堰画乡将原有传统的小街区、小尺度的道路及水网作为其发展主题并营造适宜的空间环境,继承原有空间模式,还原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道路规划契合传统村落结构,在充分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减小道路尺度,加大道路密度,营造小街区的传统街坊空间等。这种景观规划与设计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和艺术,也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乡村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艺术乡建”怎么做?“浙”份指导意见给出了方案.乡村振兴, 2022(6).

[2] 屈行甫.新时代艺术乡建的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7).

[3] 郑炜.艺术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莲都探索.浙江日报, 2022(7).

审核:蔡峻

  作者:商文芳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