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业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28 09:44   来源: 城市怎么办

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到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从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到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千百年来,中国人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发展道路,为世界贡献了极具价值的文化与自然瑰宝,也是中国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7月18日,以“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开幕。截至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了6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国占18项,居世界首位。

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

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不是来自教科文组织对遗产类型的重新划分或补充,而是源自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狭义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而广义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基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创造,具有“生态农业”与“传统文化”的内核与特色,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传统农业系统。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作用

一是为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提供“新引擎”。农业文化遗产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系统,又是重要的文化和景观资源。人们可以从传统农业汲取很多经验,深邃的生态哲学思想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环保的生态农业技术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促进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传统文化、涉农产业的和谐发展,对于实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为乡村全面振兴拓宽“新通道”。据统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所涉及的县域中,有三至四成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独特的农业文化生态系统成为获得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文化遗产将转化成为父老乡亲致富的“聚宝盆”、农村经济发展的“蓄水池”。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挖掘传统农业价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持续挖掘放大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加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保留农业农村的自然风貌、乡土风韵,引导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富民产业,既促进农民增收,也为乡村文明铸魂。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如何焕发新活力

农业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需要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加快培育遗产地乡村共富产业,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地区发展实现互惠共赢。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积极推动农业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更好发挥农业文化遗产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功能。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创、研学、交流、推广。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价值,打造有山有水有乡愁的乡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科技价值,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进农遗保护的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

探索农业文化遗产多元价值的路径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各地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农业文化,也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随着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必将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把农业文化遗产放入共同富裕大场景中谋划推动,更好发挥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探索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1、构建多方参与的农耕文化传承机制,

激发古老农耕文化的新活力

一是落实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提倡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增产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二是积极组织农业农村、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专家,深入研究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建立起一套集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指标、评价方法、宣传展示、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支撑体系。

三是注重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注重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等领头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2、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旅游开发,

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一是处理好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生物资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科普与研学产业、健康与养生业为主要内容的“多业并举”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提升周边多元生态、制造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和鼓励年轻人返乡从事现代农业活动,在有效保护利用好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二是注重对传统民俗和文化内涵的衍生阐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积极汲取传统农业优秀的因素,挖掘保护并传承弘扬好传统农耕文明,设计和推出具有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丰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形式。

三是发挥示范性农业遗产基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挖掘示范基地丰富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

参考文献:

1.林钗,农业文化遗产推进稻作文化发展的浙江实践[J]中国稻米,2022,28(03),109-114

2.闵文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一个全新的领域,[J]旅游学刊,2022,37(06),1-3

3.常钦,擦亮农业文化遗产金子招牌,人民日报,2022年6月22日第九版评论

审稿人:李飞孟

  作者:张菲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