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飞地”带动山海协作——衢州6大飞地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2-07-13 09:54   来源:城市怎么办

“科创飞地”是统筹区域协调、山海协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有力抓手。

2021年浙江省继续践行“八八战略”,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飞地经济发展明确了建设目标:在大湾区新区、省级高能级平台等相关产业发展平台为山区26县布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飞地”,并强调支持衢州市本级、丽水市本级等到沿海经济发达市县布局建设“科创飞地”。

自2012以来,浙江衢州先后在上海、杭州、北京、深圳等地创建6大“科创飞地”,取得了诸多探索经验和阶段性成效。

一、上海张江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

早在2012年,衢州市就跳出发达地区在后进地区设立产业园的传统飞地的思维定势,于2013年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谋划成立了“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探索了“上海孵化—衢州生产”模式。

2013年底,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租用了上海张江核心区域6000余平方米楼宇作为生物医药实验平台。在知名的衢州乡贤、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赵南明教授的引荐下,5名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带着项目来到了张江园区。

2015年,衢州市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了自己的孵化基地,正式以“创新飞地”的模式将孵化基地打造成为衢州接轨高精尖技术的桥头堡。

2019年,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下属公司出资6951万元,买下了原租用空间,并改造和完善硬件设施,设立工作专班,开通政务服务的“绿色通道”,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目前,上海张江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已是一栋建面1.25万平方米的5层综合楼,总投资金额0.82亿元,由衢州市智造新城管委会管理。基地内已有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包括疫苗、抗病毒药物及抗癌新药等国际前沿生物医药项目,已有2个项目完成孵化并导流回到衢州实现产业化,跑通“研发在张江、生产在衢州”的发展模式。

二、衢州海创园

衢州海创园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山海协作工程背景下的全省首个“创新飞地”,首创了“研发孵化在杭州、产业转化在衢州,工作生活在杭州,创业贡献为衢州”的异地聚才模式。

2012年8月,杭衢两地携手共建“创新飞地”。2016年海创园一期正式开园,占地26.7亩、总建筑面积6.7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2亿元。

2017年8月,杭衢两地又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号召,再度携手谋划启动了海创园二期建设,二期占地48.96亩、总建筑面积13.09万平方米,投资额11.97亿元。

2021年11月8日,海创园二期正式落成开园。两期总投资15.27亿元,总占地面积75.66亩,共有建筑11栋,以“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山海协作的新典范”为目标定位,将按照“产业+配套”7:3的使用比例来构建园区生态新体系。

截至2022年一季度,入驻海创园的企业达59家,产业项目延伸涵盖衢州市全部6个山区县,发挥了地处杭州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的优势,通过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发挥了资本引领产业转型提升的重要作用。

三、杭州柯城柯创园

杭州柯城科创园位于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科创中心6号楼1-4单元,是利用保障余杭建设发展的土地占补平衡指标调剂资金,衢州柯城在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购买1.51万平方米楼宇空间打造而成,总投资额约2亿元。

2018年3月,余杭和柯城两区签订山海协作升级版协议。2019年1月,柯创园正式交接开园。

2021年6月的报道显示,柯创园已入驻项目34家,其中数字经济类项目21家;培育科技型企业1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家;引入硕博以上人才45人;完成产业转化落地4家,转化协议投资额13亿元。其中,三问智能家居产业园、优美世界、大美美妆等项目已陆续在柯城实现产业化落地,鲜沐科技已获1200万美元B轮融资,拟在柯城建设LED水晶草莓植物工厂及集采仓项目。

此外柯城柯创园还探索了“科创飞地”复合“消薄飞地”的路径。2019年,柯城区整合扶贫资金3284万元,量化股权到区内86个经济薄弱村,购买柯创园的3609平米物业,作为柯城区在余杭的消薄飞地。

柯创园通过招引企业入驻,获得稳定的物业租金和税收收入,确保每年投资额的10%计328.4万元作为固定收益,反哺86个经济薄弱村。余杭区明确每年消薄飞地内注册企业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全额结算给柯城区。据报道,2020年度、2021年度柯城区8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分红累计约860万元。

通过“物业购置、股权量化、政策商确、招商纳贤、收益结算、兑现支付”等形式,柯创园走出了一条以“消薄飞地物业经济作为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以获取固定投资收益的方式保障薄弱村的集体收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四、衢州绿海飞地(杭州)

衢州绿海飞地(杭州),又名杭州科创产业园,与衢州海创园二期一路之隔,位于IT公园1号楼1-21层。于2018年12月开园,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92亿元,重点探索“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本地”的产业培育模式。

五、北京中关村产业协作园区

北京中关村产业协作园区又名为衢时代——绿海飞地产业协作园(北京),园区位于海淀北部核心区翠湖科技园的绿地中央广场,距离地铁16号线稻香湖站仅150米(注意与2013年落户衢州的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区分)。总建筑面积约7021平方米,包括商务楼14号楼7-10层、商业楼10号楼及82个车位,总投资额2.66亿元。

北京中关村产业协作以打造“国家级孵化器”为目标,构建融合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衢州—北京协同创新生态圈”,以“衢州在京众创空间”和“衢州种子孵化园”为基础,建立集“技术开发、公共服务、企业孵化、国际交流合作”功能的综合平台。

园区重点承接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产业园、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等产业转移项目,立足打造两大平台,即:东南数字发展研究院北京分院和衢州石墨烯产业研究院。石墨烯研究院抢抓石墨烯产业正处产业爆发前夜的时机,促进石墨烯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与中浙高铁合作研发石墨烯轴承钢项目。

六、衢州绿海飞地(深圳)产业园

2018 年 5 月,总建筑面积3897平方米,总投额3.44亿元的浙江衢州绿海飞地(深圳)产业园正式落户深圳前海桂湾金融先导区,位于卓越前海壹号8号楼三、四两层,这是在深圳行政区域内的第一个“反向飞地”。

飞地的建立是衢州飞地招商经验在珠三角区域的重要落地,重点对接珠三角区域的优势产业开展了一系列投资宣介活动,为衢州打通与深圳乃至珠三角区域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打好前站。

衢州探索科创飞地的经验表明,飞地可以视作城市的小型片区,同样绕不开“人、钱、地、体制机制”的“四大难题”,其中人才引育、资金资本、土地空间是发展的“果实”,而体制机制是土壤下的“根系”。

飞地经济因其独特的发展方式,需要梳理并破解更为复杂的体制难题,包括飞入地+飞出地的政策、办事、数据打通问题,联络处(如原衢州“驻杭办”“驻京办”)的多头管理、缺乏统筹问题,跨省跨市的财政体制结算问题,科创企业从孵化到落地的引、育、奖、留问题,资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代理人问题,园区考评考核的专业性问题,人才享受飞入地公共服务和子女教育问题等等——衢州发展“科创飞地”的成果及提升空间为飞地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审核:蔡峻

  作者:邱浩钧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