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视角下公共艺术如何再造社区
  发布时间:2022-07-06 10:07   来源: 城市怎么办

未来社区是浙江省全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是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本单元。未来社区建设是个新生事物,并无先例可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建什么、怎么建、怎么支持”都需要在探索中寻找答案。

在以往的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过程中,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是,虽然通过缜密科学的规划和大量的资源投入,使得社区的硬件条件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但也面临着新出现的社会隔离、社会服务设施缩减或者私有化、社区公共交往空间被侵占等问题,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可能向着更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社区的归属感不升反降,从总体上看,如果社区无法满足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走向衰落。

哥本哈根、巴塞罗那、多伦多、东京等国际都市的新型社区规划,可持续一直是关注的发展目标。可持续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加体现在居民精神生活的永续活力,而文化正是成就社区可持续性发展、保持永续活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未来社区集成框架中,文化的植入与配置至关重要。浙江省《高质量打造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实施意见》中特别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教育、党群服务、体育健身、全域旅游等各类资源的整合,强调公共文化空间与未来教育、健康、创业 服务等其他资源的多跨场景叠加。

01

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提升的困境

公共文化空间包涵了“公共空间”和“文化空间”的相关概念,是民众公共文化活动的一种物质构建和精神构建的共同体。这就意味着,公共空间的硬件、环境和文化价值同等重要。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能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和文化需求,为市民创造交流的空间,并建立互助互信的社区氛围。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规模虽小,但地理位置便民,拓展文化服务的人群范围,并缓解了重点文化空间的服务压力,成为当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在现实中, 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构建面临设施不足、 管理滞后、 效能不高、 多头管理、 供给方式单一等老大难问题, 制约着未来社区建设。不少试点未来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能够按照标准化、定制化方式建设,基本的公共文化空间都设置有阅览室、培训室、书画室、健身房、党群活动中心等基本场所 由于很多试点社区由专业公司设计建设,因而出现文化空间面貌相近、功能相似,缺乏各自社区公共空间的特色和 “文化辨识度”,“标准化”多于“独特性”, 二者没有深度融合,难以体现社区所在的历史文化脉络、当地的城市风貌、社区人文气质、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等等。

此外,在旧城区改造类的未来社区建设中,老城区进行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重构,社区居民需要适应和提升以有效使用、利用公共文化空间,对居民的原有文化记忆、习俗习惯、心理心态都提出新课题。如何对老城区进行公共文化空间改造,在保留烟火气的同时,引入人文性、艺术化、时尚化元素,营造精致文化空间?如何把传统文化记忆、文化技能融入到社区未来新生活体验中?如何让外来新居民接受原属地文化,结合居民邻里生活真正落实到未来生活场景中?这些都是现实的挑战。

02

公共艺术介入未来社区更新的意义

公共艺术目前成为改造更新类的未来社区景观提升的手段之一,在应用于老旧社区更新时为其注入了活力,推进社区物质提升的同时也挖掘了内在的精神文化,在社区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效地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间,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传递着城市的文化魅力。在当今城市发展存量更新的背景下,公共艺术的设置空间逐渐由城市街区转移到社区空间,创作主体由艺术家转为社区居民,重视人与人、人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在“人本主义”理念下的老旧社区更新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验证,以一种平易近人、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改善社区原有单调乏味的视觉空间,提高了社区整体环境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创造出高品质的社区空间,为居民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场所。公共艺术的应用对老旧社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展开创作时能使社区文化建设变得更加多元化,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吸引公众参与,从而增强公众的自身利益,并凝聚着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新类型公共艺术应用于社区是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为居民打造出公共参与的包容性友好空间,并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使社区中的人际关系更具自主性和创造性。公共艺术应用于老旧社区强调的是解决问题而不只关注美学问题,其创作目的是为民生而发言,其以艺术为工具试图解决着老旧社区待解决的问题,在老旧社区的微更新和激发公众参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他山之石

03

韩国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的策略路径

国外的公共艺术与社区融合发展的案例中,韩国具有非常独特的代表性。韩国的公共艺术在近20多年间发展迅速,1995年韩国还修改了《文化艺术振兴法》,规定在新建或增建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物的情况下,必须拿出百分之一的经费用于公共艺术项目。据统计,在1995年至2008年的13年间,韩国一共投入了五亿多美元打造了万余件公共艺术作品。但是由于强制性的要求,许多艺术家在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和了解当地的情况,也没有创作热情,所以有许多创造出来的公共艺术作品并不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针对这种情况,从 2006 年开始,韩国政府推出了一些发展公共艺术的计划,用来提升公共艺术的品质,其中就有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提出的“2016 城市中的艺术”计划和“2009 艺术村庄计划”等项目,主张将艺术引入生活,以公共艺术的形式介入社区的景观营造,既可以美化社区环境,又能增强居民的文化生活,在促进地域文化传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首尔梨花洞“壁画”村,它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首尔市中心附近沿坡而建的棚户社区,其后的20年间曾服装制衣工厂林立,然而,随着产业没落及当地居民搬离,此地逐渐失去往日的生机。为使这个半山村落的社区空间能重塑转型,艺术家们在尊重当地地形地貌、搜集社区历史、整理居民记忆的基础研究之上,运用空间整合、立面重塑和当代公共艺术表现的再造手法,将不同形式、内容、材料或表现手法的作品有针对性地呈现于社区街道及节点空间,不仅极大地改善了空间的视觉环境及良好地传达了当地的历史文脉,更实现了与现代场所精神相适性的地区环境的延续。同时协同梨花洞周边的骆山公园和惠化站区域共同规划设计,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片区,使其陆续成为韩国综艺节目与影视作品取景地或旅游打卡地,迅速为该社区的重塑升级打开全新的格局,带动了整个地区的人文艺术生活品质和旅游经济收益的双重提升。

04

公共艺术推动未来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通过多元化的公共艺术形式介入,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加强了社区人与人、人与空间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好地推进了老旧社区空间的改造与更新。

未来社区建设和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关系到千家万户,需要文化底板为支撑、艺术创意为手法、文化传承为使命、信息科技为保证、生态发展为可持续等各层面同时调动和共同协调。韩国的艺术营造社区公共儿文化环境的具体实践,提倡以公共艺术为切入点,通过政府、居民、艺术家、专业院校学生等群体共同参与,利用多元化、参与式的艺术形式促使景观空间与公共文化有机结合并焕发新生。虽然不同国家社区建设具有差异性,但用艺术的方式介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路径和举措的研究为浙江未来社区建设提供了更多启示。

而在今日实践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如何保证公共艺术介入未来社区的整体和谐度,如何拓展人本化、数字化、生态化艺术在社区乃至城市的发展空间,如何达到多维平台的应用落地与信息安全,如何形成区域特色助力经济增长,都是不同社区在未来建设中值得深入思考和细化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余培敏;刘秀峰.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提升的困境与路径[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20(01)

[2]孙磊;范晓莉.新类型公共艺术在老旧社区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2,(05)

[3]王春娟;李蔚青.未来社区建设视域下文化景观设计与实践[J].美术大观.2021,(11)

[4]张越.公共艺术介入新型农村社区景观空间中的设计应用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7

审核:蔡峻

  作者:张朵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