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佐坤杭州运河老厂与工业遗产保护
  发布时间:2022-06-16 11:04   来源:城市怎么办

image.png

一、《杭州运河老厂》推介

人们常常把关乎一个地区人口繁衍生息、一个城市兴盛发展的河流比作“母亲河”。要说杭州的“母亲河”,不仅仅是钱塘江,还有运河。杭州城因运河的开通而开始真正兴起,杭州城市经济因运河而迅速发展,杭州城市布局因运河开通而逐渐向北、向运河边拓展。

进入19世纪后半叶,杭州近代工业首先在运河沿线兴起,成为杭州工业的摇篮。运河杭州段沿线也一直是杭州工业重地,诸多延续几十年、上百年的运河老厂像一颗颗明珠般镶嵌在运河边,成为杭州近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末以后,因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些工厂或迁移异地,或停工歇业,老厂房或成为文化创意园区,或成为市政和房地产建设用地。如今的城北运河边,已听不到机器的轰鸣,看不见忙碌的工人,但依然伫立的老厂房仍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杭州运河老厂》选择了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华丰造纸厂、浙江麻纺织厂、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大河造船厂、东南面粉厂、杭州红雷丝织厂、杭州凯地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民生药厂、杭州丝织试样厂、杭州新华丝厂、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杭州新华造纸厂、杭州炼油厂14座具有代表性的老厂,从建厂之初到今日百态,向读者们讲述了运河沿岸老厂历史的变迁,杭州近代工业发展的兴衰以及当下杭州产业转型升级的蓬勃发展。

二、运河工厂历史

1.运河工厂的兴起

杭州运河沿线近代工业的兴起是时代的产物。早在明中叶后,杭州一些主要手工业部门及农业就逐渐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基本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不但生产自己所需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所需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五口通商后,上海很快成为中国贸易中心,杭州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杭州的商品生产和对外贸易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加速了杭州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积累了资本,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创造了商品市场。

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部分权贵在“自强”“求富”旗号下,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在浙江也创设了浙江机器局,架设了浙江的电报线。洋务运动兴办企业之风及以杭州为中枢的电报线路的架设,对杭州近代工业的兴起具有重要影响。而后清政府产业政策放宽了民间设厂开矿的限制,“谕令各省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运河工业因此而兴起。

2.运河工厂的发展与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财政经济上实行关税自主、裁厘改税、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政策,使中国资本主义进入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杭州运河工业也获得长足发展,其表现:一是老厂新生而发展,二是传统行业进一步发展,三是新兴工业的兴起。

这一时期,传统的丝绸工业,新兴工业的造纸工业、染炼印花工业和碾米工业,以及烛皂工业、制伞工业、面粉工业都在杭州运河沿线有新的发展

总体而论,1912年至1937年是杭州运河沿线地区工业发展较快时期,晚清设立的老厂经改组、创新焕发青春,新工厂时有创设,而且资本规模有所扩大,工业门类更加齐全。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杭州经济受到长达12年的战时环境影响,运河工业也受到严重摧残。

3.运河工厂的改造、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运河工业与杭州这座城市一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杭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浙江省委“积极恢复与重点发展生产”的方针,采取诸多措施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时期,运河工业发展显示两个特点:第一,老厂迅速恢复生产。第二,一批新兴的国有工厂拔地而起,使运河地区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不少工厂是省、市甚至全国的龙头企业。

这一时期,杭州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的政策开始对包括运河地区工厂在内的私营工商业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到1956年底,杭州运河地区各工厂实行了公私合营,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运河沿线各重要工厂都成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

以拱宸桥为核心的运河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是杭州轻纺工业集中区,经过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新建、扩建和迁建,这一地区集中了一大批重要的棉纺、麻纺、缫丝、丝织、印染、织布、造纸、轻工等轻纺工厂,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重要的轻纺工业区。

4.运河工厂的改革、发展与转型

20世纪80年代,通过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扩大企业自主权、经济责任制、分配制度、税收制度、人事制度等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杭州运河老厂与省市其他工业企业一样焕发了青春,增强了活力,促进了生产。

20世纪90年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乡镇企业改制崛起、个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的体制、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的不适应性日益显现。同时,随着杭州城市化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生活质量意识的提高,以纺织行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污染的运河工业已越来越不适应杭州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运河老厂先后进入兼并重组、改造、转型、搬迁的艰难历程。

杭州运河工业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运河工业的淡出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昔日辉煌的运河工业文明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渐行渐远,适应杭州城市转型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制造业、商贸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教育传媒业、文化创意业等行业在运河沿线地区迅速发展。以运河为轴线,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城市综合体为依托,以总部楼宇经济为特征的运河商圈正在快速崛起,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已颇具成效。古老的运河工业区又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保护工业遗产

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保老城、建新城”、“两疏散、三集中”的战略决策,通过大规模搬迁工业企业,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了工业企业从老城区向新城区转移。城区企业的搬迁,搬出了企业的新天地、城市的新天地和职工生活的新天地,真正实现了“三赢”。

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后,其工业遗产要实行原地保护,要找到工业企业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在逐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杭州,工业企业可以离开老城区,但工业遗产必须永远留在老城区,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肯定工业化对杭州城市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坚定不移地保护老城区的工业遗产,留住老城区的工业文明。实践证明,保护红雷丝绸厂、大河造船厂工业遗产的决策完全正确。因此,要坚定不移、不惜一切代价地打好“环境牌”和“文化牌”。打“环境牌”就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打“文化牌”就是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工业遗产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老城区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陶水木、周丽莉.《杭州运河老厂》.杭州出版社.2018年

[2]王国平.《保护历史建筑 传承城市文化》.《研究通报》2012年第21期

[3]王国平.《以保护工业遗产为前提 加快两大工程建设步伐》.《研究通报》2011年第26期

审核:施剑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