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平台历年征集评选回顾
  发布时间:2022-06-08 10:10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中国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流动人口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解决流动人口“半城镇化”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研究重点。2011年,“城市人口平台”启动“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工作,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两奖”征集评选。平台成立以来,一直围绕城市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及户籍、待遇等开展“两奖”征集评选和成果转化工作。

一、征集主题大集结

# 2011年:农民工的户籍与市民化问题

# 2013年:流动人口的市民化与内需拉动

# 2014年: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与服务管理创新

# 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人口有序流动

# 2016年: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路径和模式

# 2017年:户籍制度改革与人的城镇化

# 2018年:改革开放40年:农民工贡献与发展

# 2019年:新生代农民工与乡村振兴战略

# 2020年:人口流动背景下的社区治理

# 2021年: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演变及治理

二、金奖代表性作品全回顾

(1)2011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代表性作品简介

《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工:长江三角洲十六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调查》(钱文荣、黄祖辉,2011)以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为背景,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为主线,借鉴人口迁移的相关理论,在对发达国家转型时期的农民市民化问题、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问题以及拉美国家的“转型陷阱”和发展实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为主要研究区域,以该区域的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多层次、多视角的访谈,系统的问卷调查,多类型的统计建模,对我国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探索。

(2)2013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代表性作品简介

《漂泊与寻根: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郭星华,2013)该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上篇主要讲述占流动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情况,下篇主要讨论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案研究提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不是同质线性和单一维度的,而是复杂多维的,具有二重性的特征。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比较以及未来身份归属等因素对其二重性认同有显著影响。

(3)2014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代表性作品简介

《初衷达成度、公平感知度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基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调研数据》(钱文荣、李宝值,2014)利用2010年针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调研数据,借鉴目标设置理论,运用渐进适应模型,对于初衷达成度、公平感知度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及其代际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总体上看初衷的基本实现对留城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初衷的完全实现和部分实现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作用存在代际差异,进城农民工公平感知度的提高不仅对其留城意愿具有促进效应而且在其初衷达成度与留城意愿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更能容忍较低的初衷达成度但对公平有着更高的诉求等结论。

(4)2015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代表性作品简介

《农民工的代际分化、行为选择与市民化》(刘传江,2015)基于中国乡城劳动力“二阶段转移理论”和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重点探讨两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受制度性因素、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的影响,在劳动供给行为方面出现的不同,及其和迁移流动行为、身份定位行为交互影响进而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测量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数理模型和指标体系,测量和比较两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以此提出促进其市民化进程的政策框架、制度安排和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5)2016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代表性作品简介

《城市自由落户的地方公共财政压力》(张力、吴开亚,2016)在诠释市民待遇含义的基础上,根据本地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在享受市民待遇上的差别及公共财政需要负担的市民待遇,量化出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45个城市自由落户的财政成本。提出自由落户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成本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外来人口的结构而非外来人口的规模,只简单考虑外来人口总量、忽视外来人口结构的影响会低估自由落户的资金缺口。受地区间公共资源丰度差异大、人口流动极化倾向明显、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尚未形成、市民待遇可携带性差的现实制约,自由落户所需的稳定的地方财政保障是城市自身无法有效破解的难题。城市自由落户的实施亟待建立由顶层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基本公共服务成本分摊机制。

(6)2017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代表性作品简介

《中国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研究》(彭希哲、赵德,2017)首先从人口管理的基本内涵、特征及目标出发,对我国户籍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对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客观评价;其次系统分析社会转型期户籍管理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开展以户籍为载体的福利状况调查和户籍改革相关人群综合调查,并对由城乡福利差异、人口流迁等所引发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展开讨论,分析现阶段户籍改革呈现的特点和改革趋向;最后就人口流迁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人口容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与户籍改革相联系的重要论题进行研究,分析人口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对户籍管理相关制度安排产生的影响,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在人口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户籍改革的政策理念和理论框架,进行多方案、大数据量的政策模拟,从而论证转型期我国户籍改革与模式创新的政策选择,在此基础上形成可供操作的政策方案。

(7)2018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代表性作品简介

《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蔡昉,2018)对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是一个具有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二元结构的思维定式提出异议,认为在长期经历二元经济发展之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开始出现重要转折。按照发展规律,一旦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消失,就意味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对于处在二元结构和经济体制双重转换中的中国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这个转折的成功意味着一个崭新发展时期的到来,另一方面,这个转折期间充满了严峻的挑战。著作从经济增长、人口转变、劳动力转移、市场发育、宏观经济周期、参与经济全球化、制度建设等角度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并论证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正在中国逐渐消失,开创性地把发展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相结合,揭示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及其挑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8)2019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代表性作品简介

《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与迁移劳动力回流》(石智雷,2019)利用1998年和2005年武汉市城市外来人口调查数据,2007年、2009年和2010年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的影响,通过统计描述和计量分析对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障碍以及回流动机进行深入剖析,探讨迁移劳动力和回流劳动力的能力建设问题。著作通过对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障碍以及回流动机的研究得出能力的贫困是当代中国迁移劳动力市民化的根本障碍,外出务工和回流都是农村劳动力的理性选择,家庭禀赋是影响劳动力回流的重要因素等结论,对于破解中国的“半城市化”难题,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9)2020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代表性作品简介

《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我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研究》(李枭,2020)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视角出发,探讨政府、居民自治组织、志愿性组织、私人部门和城市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如何协同合作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机制。著作认为通过重新平衡“国家—社会—市场”间的城市社区治理关系,倡导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共同挖掘社会潜力、激发居民动力、形成社区活力,能够有效地在整合和利用社区资源基础上提高政府进行城市社区管理决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增强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和社区认同感,提升社区的治理绩效,从而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重构与政府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转型的实现。

(10)2021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代表性作品简介

《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项飙,2021)采用“年谱”式的写法,以民族志的方式勾勒出了浙江村的生活、商业图景,对于“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浙江村人”作为“外来人口”在北京的生活、生产经营、乡情民愿、与流入地及户籍所在地管理部门的互动等加以极近距离的分析记录。著作认为“浙江村”自我抱团的平铺式发展模式,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基层自我发展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拥有丰富内涵的自我运作体系。它不仅为基层人群提供了发展机会,同时也给这一群体提供了相当夯实的韧性,即可以通过积累基本生活资源,在面对经济震荡时不会引发社会危机。因而实际上是给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地基。著作还对浙江村内的“关系”、“关系丛”进行了观察和解读,提出之所以称“浙江村”为“跨域边界”的社区,主要由于“浙江村”与外部经济体系联结,积极改变外部经济社会格局,形成覆盖全国乃至国际的“流动经营网络”,从原有高度统一的社会中分离出来,既超越了地理上的边界,也超越了组织体系、行政体系和身份体系等一系列更隐蔽也更深刻的社会边界。著作认为自下而上的社会变化是可能的,由此形成的社会自主性是应该被允许甚至得到鼓励的。

三、城市人口平台征集令发布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下大气力来应对。为研究探讨构建适应新时代的老龄化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厚植“老有所养”的治理基石,2022年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城市人口平台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启动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活动,围绕“构建新型老龄社会服务体系”主题,面向国内外征集城市人口方面的优秀成果,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同时围绕“数字化赋能与普惠型养老服务”主题广泛征集养老互利、人居环境、政务服务、基础设施等相关的应用场景、产品服务、实践案例与对策建议。

同时,城市人口平台拟从“小人口”转向“大人口”,按照打造OTO“政产学研资用”平台型智库的目标要求,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待遇”与共同富裕、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都市圈人口流动和人才集聚等开展研究,积极打造城市学智库的基本单元。

供稿:张菲 ,审核:接栋正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