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平应邀为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2022年党外中青年代表人士培训班”“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研讨班”作题为《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与未来社区规划建设》专题讲座,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慧虹主持,浙江省党外中青年代表、统战部门领导干部70余人听取报告。
当前,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城市基础设施是共同富裕的“先行官”,未来社区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与未来社区规划建设,将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城市”中发挥重要而独特作用。
王国平指出,广义的城市基础设施由城市经济类基础设施、社会类基础设施、生态类基础设施三部分构成。作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系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一般具有公益性、生产性、垄断性、系统性、超前性、长期性等六大特征。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就是在传统城市社区范畴的基础上增加“未来社区”“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新空间、新载体、新功能的基本单元,引导“政府”“居民”“物业公司/运营公司”等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施、管理、经营、更新全过程,以全生命周期的资金平衡测算为评价指标,打造“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通勤圈·就业圈·消费圈·社交圈·教育圈·医疗圈·运动圈·休闲圈·生态圈”的新型社区共同体。
杭州上城始版桥未来社区
王国平强调,当前,几乎所有中国城市政府都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二是政府负债过高的问题。政府负债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类、社会类、生态类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巨额债务。城市三大类基础设施应该是也必须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应该也必须具备土地的溢出效应,即地租和级差地租的特性。在不增加政府负债的前提下,通过“级差地租”理论,既有可能彻底解决政府投资强度不足的问题,又有可能彻底解决城市三大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商业模式不足的问题,进而实现项目资金平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换言之,要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溢出效应最大化,进而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少负债、甚至不负债的不二法门,必然是、也只能是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一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社区化,将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理念与范畴落到“社区”这一基本单元。二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的方式,切实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条件。三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社区化,探索在现有政治经济条件下,制定相关行业的发展方针、政策、规划、规章、强制性产品标准、服务标准、规范等,并监督其有效实施。四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社区化,把土地、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作为经营社区的载体,把理念、规划、设计、环境、活动、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作为经营社区的根本,以经营无形资产带动经营有形资产,进而推动社区及整座城市的增值。
王国平指出,将未来社区打造成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关键是要创新未来社区的投融资模式与建设运营模式,系统性地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四大难题。用足用好未来社区相关支持政策,特别是要坚持“一调两宽两严”原则。加快打造“政产学研资用”六位一体新型合作平台,重点破解未来社区领域信息不对称与商业模式不充分的问题。
互动问答环节,王国平就杭州城市空间格局演变、杭州出海通道建设等问题作详细解答。
关于杭州城市空间格局演变问题,王国平认为,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坚持“保老城、建新城”理念,大力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构建“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空间形态,实现了城市格局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向“一江春水穿城过”的历史性跨越。重点是遵循“城市合理规模”发展规律,强化TOD发展模式,落实“两疏散、三集中”方针,有效预防与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关于杭州出海通道建设问题,王国平认为,杭绍甬要通力合作、整体谋划,立足宁波至杭州湾新区引水工程,充分运用好浙东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抢抓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探索千吨级出海航道最优方案,打造“黄金水道”,助推“通江达海”。
供稿:戴 辰
审核:毛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