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动车所上盖开发物业一旦解决与区域周边的功能缝合问题,就能跨越邻避效应,成为城市片区综合开发的重要引擎。
1. 动车运用所
动车运用所(简称:动车所)是动车检修、维护中心,是服务于铁路及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配套工程,建成后能够有效增加其所在城市铁路场站的行车列数,有力提升场站整体的始发终到功能。根据2016年原国家铁路局发布的《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动车段(所、场)规划建设应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布局在客流密度较高、有大量始发终到列车开行需求的客运站附近。因此,动车所的规划建设要遵循上述原则和要求,就必须着眼于城市总体规划和铁路线网、枢纽的优化布局,重点谋划提升始发终到功能。
2.动车运用所上盖物业开发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铁路规划建设的指导文件,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37 号),《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8〕514 号)等,为地方推进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规划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动车所上盖物业开发工程要充分利用“铁路建设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盘活存量铁路用地与综合开发新老站场用地相结合,给予既有铁路站场综合开发用地政策支持、合理确定高铁车站选址和规模、鼓励提高铁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政策优势,真正做到优地优用。
3.动车运用所上盖物业开发的必要性
动车所上盖是铁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实现铁路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的重要载体。动车所上盖规划建设先行先试,可以为有效推动土地复合利用树立标杆,进而也可以为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基础设施精品力作树立标杆。
围绕动车所上盖开发可以形成城市组团(综合开发片区)。该组团(片区)往往可以有效推动相关高铁新城的进一步“扩能”,为高铁新城大TOD综合开发提供更丰富的建设用地资源。
动车所实施上盖物业开发,还可以有效降低动车所的噪音污染、光污染、视觉污染及对周边其他项目落地的影响,进而可以大大消除邻避效应和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确保动车所所在组团(片区)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案例1:
杭州艮山门动车运用所上盖空间开发
艮山门动车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和拱墅区文晖单元,作为全国第一个高铁上盖型物业项目,对于全国高铁城区建设具有标杆意义。总用地面积约1379亩,盖板区域面积约929亩,盖板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
案例2:
杭州西动车运用所上盖空间开发
杭州西动车所项目位于杭州西站西北方向约4公里处,它不仅是目前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动车所,也是“轨道上的长三角”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西动车所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472亩,盖板区域约1111亩,总投资约74亿元,杭州西动车所紧邻机场快线苕溪站、地铁仓前车辆段。地铁仓前车辆段做上盖物业(780亩),与杭州西动车所上盖物业做联动开发,合计约1900亩。
4.动车运用所上盖物业开发启示
目前,高铁动车所上盖物业开发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即使世界范围内,也缺少可借鉴的成熟的开发经验。因涉及电压等级高等技术难题,动车所难度与地铁上盖不是一个量级,不能将地铁上盖物业简单地移植、照搬到动车所上盖。
高铁动车所一定意义是属于邻避设施,其上盖开发重点要解决与区域周边的功能缝合。特别是要坚持立体开发、功能融合,处理好盖上盖下交通衔接,构建好便捷的区域公共交通网络。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探索轨道交通上盖物业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动车所上盖开发要坚持 TOD 模式,参考地铁车辆段上盖的经验,将“地铁 + 物业”的“做地、做房、做房东”模式嫁接到铁路上,进行高强度开发,破解建设成本高等难题。要把握好“做地、做房、做房东”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力求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实现物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