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这个有着50多年农民画史、以画闻名的村庄,曾经收获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首批十大农民画画乡、浙江省美丽乡村美育村等等荣誉。
2020年以来,随着全省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余东村依托绘画的资源禀赋,打造了全省首个以农民画为特色旅居型未来乡村,2019年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800万元,2020年达到15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万余元。2021年,余东村农民画及相关文创产业产值达30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5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长至约34000元——为全省打造未来乡村贡献了有益的探索。
1
厚积绘画,画出未来产业
特色化产业是是未来乡村建设的基础。余东村以一幅画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走出了以农民画为主导的文旅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共富道路。
余东农民画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郑根良、余统德等几位爱好画画的村民在文化馆老师毛翔先、刘津朱的指导下,走上了农民画创作之路,这些画家们“白天扛锄头,晚上提笔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形成了当地独特的绘画文化积淀。
通过持续不断的“种文化”,并通过农民画协会、画家工坊、创作培训班的传承与发展机制,余东农民画家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全村村民800人中参与农民绘画的有326人,其中骨干成员48位,中国美协会员1位,并有6位农民画家入选“浙江省民间优秀艺术人才”。余东村农民画家们曾走进文旅部恭王府博物馆办画展,还应邀参加第十届阿曼马斯卡特文化艺术节。
依托独特的绘画底蕴,余东村探索了以文兴产、文旅融合的致富路线。一是开拓文创市场,深挖农民画内涵,与万事利集团、中国美院、华为合作,开发出一系列农民画工艺品、纺织品、文创衍生品80余种,包含茶具、手账、围巾、背包、手机配件,将劳动密集型转化为创意驱动型产业。二是发展乡村文旅,建设了中国乡村美术馆、农耕文化园、青年旅社、艺术地球村等一批文旅目的地,并广泛承办各类艺术绘画展览,村民们也纷纷开起了小吃店、面条馆、民宿、农家乐、农业采摘等配套业态,形成产业联盟式抱团发展,实现农户“在家烧好菜就能增收致富”。余东村已成为城镇居民休闲游憩的向往地、艺术爱好者研学地和网红打卡目的地。
2
数智赋能,构筑乡村大脑
数字是未来乡村建设的引擎。余东用数字点亮乡村,与新华三集团合作建设了一体化智能化大数据平台——“乡村大脑”,赋能未来乡村的产业、教育、邻里、健康、治理等场景。
在产业方面,余东村十分注重数字技术和平台对文旅、文创产业的提质增效。在全省的乡村振兴实践中,走文创+文旅路线的相似案例较多,而余东村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对于“画”的赋能,有效提升了全村艺术氛围和品质的营建。全村利用全息影像、AR、VR等数字技术手段,打造墙体投影、光影长廊、数字连环画艺术体验馆等数字化艺术空间,真正让农民画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激发游客体验感和消费欲。同时余东村建立“农民画全网数据库”,对驻村画家的数量、风格、年产量精准标识,打造“年年有鱼APP”,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画家、渠道、供应链全终端定制化模式,并提托网络平台和电商直播拓展文化、文创产品渠道,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由“卖画”向“卖文创、卖版权、卖风景、卖旅游”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在生活方面,余东村一是打造智慧学校,通过常态开展OTO“互联网+教育”,举办常态化的线下周末公益课堂,有效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学生及家长反响强烈。
二是搭建智慧养老,在原老年食堂基础上接入“老来伴”智慧养老应用,加入“云点餐”“云服务”两大类功能,为村里老人足不出户预约餐饮和服务或子女代为预约,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是构建智慧医疗,成功创建省卫健委第一批四星级智慧化村卫生室,提供24小时自助诊疗服务和慢病患者处方自助续方,与上级医院实时联通,在全省率先实现非处方药的自助购药医保个账支付,实现了医保结算由“医院药店”到“百姓身边”的突破性改变;对部分行动不便的重点人群,通过免费投放5G电子血压计,家庭医生可远程监测居民血压动态,实现对高危患者的实时医疗干预和监控。
四是深化智慧治理,依托村庄各个点位布设的各类感知设备,实现村情通APP、浙里办、乡镇“四个平台”的信息联网化,原本需要到县乡两级办理的社保信息查询、工商执照申请等业务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村里的各个景点都设置了二维码,游客和村民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把需求上传到乡村大脑,网格员看到后会马上跟进落实。
3
文化引领,带动共同富裕
余东村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村村联动、共同富裕,构建起了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主体,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的全域发展新局面。
一是建立全村共富机制。每年村集体收益的20%用于公益,20%用于村民分红,60%用于继续投资,形成村集体和村民双赢增收的局面。
二是建立资源整合联盟。通过产业联盟、商户联盟、就业联盟三大联盟建设,形成要求村民全参与、资源全整合、品质全流程、管理一体化的共富综合体。据介绍,如余东村先后成立了农民画发展有限公司、余东研学旅游公司、民宿联盟、水果专业合作社、“一米菜园”等8家产业联盟,帮助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共同参与未来乡村建设。仅“一米菜园”产业联盟,就加盟农户112户,整合形成种植土地32亩,与衢州市东方商厦进行农商对接,在超市设立专柜,年销售额达120余万元,户均增收万余元。
三是建立村与村的共富联盟。余东村画出了区域文化联动,形成串点成线的文化振兴带。依托碗窑陶瓷文化、后坞书法文化、沟溪儒家文化等为代表的优质文化因子与农民画的联动,开创出画瓷、画艺、书画等文化品牌,碗窑村发展瓷画,余西村发展诗画,后坞村发展书画,形成文化产业带,通过跨村联动实现共富抱团发展。
审核:蔡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