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开放:浙派传统公共园林特色(一)
  发布时间:2022-04-13 10:46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中国传统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基本上不对外开放或仅为少数人所用,甚少与城市的社会公共效益关联,呈现出鲜明的内向性与封闭性特点。公共园林的建设和游览活动,却伴随着古代园林发展始终,是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一抹亮色,体现了古人的文化精神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内涵来看,古代公共园林的涵义与今相较差异不大。广义的公共园林,在现代指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作为自然或人文风景区,供公众游憩、观赏和娱乐用的一个区域。狭义的公共园林,即指包括在城市范围内的公共园林部分。古代公共园林,即指位于城市或城市近郊,由官方或个人修建,为满足城市居民休憩交往和提供公共娱乐、各类集会活动的场所。

公共园林是城市风景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真正具有开放性的园林。大型公共园林显著发挥区域生态效益,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公共游览的功能,如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北京什刹海、济南大明湖等。其中,杭州西湖作为世界闻名的风景湖泊,被誉为“杭州之眉目”,在杭州市生产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受到当地管理者和百姓的重视和爱护。在杭州西湖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劳动人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古今中外大量游人的游赏,推动了西湖的声名远扬。一部西湖的发展变迁历史,就是人类不断的调整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历史,也是一部西湖园林的建设变迁史。因此,本文以杭州西湖园林为例,简要分析浙派公共园林的造园特色。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以下简称“西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城市中心区以西地带,分布范围3323hm2。北宋柳永在《忘海潮》一词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首词写出了西湖美丽的极至,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文化史迹闻名世界,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杰出精神栖居功能的“文化名湖”,也是享誉中外的“人间天堂”。

“西湖景观”肇始于唐宋时期、成型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并传承发展至今。2011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充满“诗情画意”的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中国唯一的提名项目获得大会全票通过,成功登录《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而且在于山,西湖山水呈现出中国山水画的典型审美特性——朦胧、含蓄与诗意,产生了东方生态美学的最经典审美理念“诗情画意”。“西湖景观”承载了历朝历代各阶层人士的各种审美需求;并在中国“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山水美学文化传统背景下,拥有了突出的“精神栖居”功能。

西湖文化景观的组成要素

作为价值独特的文化景观,“西湖景观”具有文化景观的三类特征——“设计的景观”、“有机演进的景观”、“关联性景观”。它的价值载体主要体现在6个不同的方面:秀美的西湖自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及其构成的景观整体格局,历史悠久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最具创造性和典范性的系列题名景观——“西湖十景”,承载了中国儒释道主流文化的各类文化史迹,以及具备历史与文化双重价值的西湖特色植物——“四季花卉”、“桃柳相间”和“龙井茶园”。

这些不同的承载方面共同支撑了“西湖景观”的整体价值,同时也呈现出类型与属性的差异,成为“西湖景观”的6类基本组成要素。

(一)

西湖自然山水

西湖自然山水由西湖的外湖、小南湖、西里湖、岳湖、北里湖五片水域与环抱于湖的北、西、南三面丘陵峰峦组成,既是整个“西湖景观”基本的自然载体,也是景观的组成要素。

西湖的自然山水以“秀美”而著称,湖水与群山紧密相依。旖旎的湖光山色激发了中国古代文人无限的创作灵感,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题材,也是历代诗词文学的描写对象。在近千年的文明与文化发展影响下,西湖山水与堤岛、桥涵、亭台、楼阁等多种人工作品交融渗透,共同构成了西湖景观山水优美、人文荟萃、内涵丰富的显著价值。

1.西湖水域

西湖水域原为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后在长江和钱塘江挟带的大量泥沙冲淤下,逐渐变为泻湖。大约在2600年前,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堵塞了湖与海的通道,又使其演变成淡水湖泊。经历代人工疏浚治理,演变至今。

西湖湖体轮廓近似椭圆形,南北长3.3km,东西宽2.8km,湖岸周长15km,水面面积6.5km2。湖底较平坦,水深平均2.5m左右,最深处2.8m左右。

全湖被孤山以及人工建造的白堤、苏堤划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小南湖五个水面,各湖水体通过桥洞相互沟通,形成“湖中有湖”的格局,增强了水体景观的层次感和含蓄性。

西湖水域位于杭州城西,在城市水源补给、生态调节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人们历代在此栖息生活的保障。

2.西湖群山

西湖群山由西向东逶迤蜿蜒,呈马蹄形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层峦叠嶂,海拔高度从50m至400m逐渐增高,构成“山外有山”的优美轮廓线。整体山景舒展而蜿蜒,连绵而起伏,层次分明,与水面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展开的美丽长卷。

西湖周围群山自湖岸由近到远逐渐升高,可分为三个层次。西湖的山体呈现出小体量、多层次、低视角,天际线柔和委婉的特点,从而形成典雅、秀丽、舒展、清丽的空间格调。在湖中看山景,视觉观看仰角在10°以内,比例尺度恰到好处,使人很容易融入山水之中。

3.西湖自然生态

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亚热带北缘,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kcal/cm2之间,日照时数1700~1800小时,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6.5℃,年均无霜期245天。常年四季分明,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1450mm。

西湖的气候条件增添了西湖山水的动态美,渲染了清秀、柔美、和谐的气氛,并使西湖生态景观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西湖周边古树名木众多,且多与宗教寺院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灵隐、天竺、吴山以及孤山一带。共有300年以上古树名木126株,其中包括香樟87株、枫香27株、苦槠21株、银杏14株,其他如楸、珊瑚朴、龙柏、槐、沙朴、蜡梅、花楸、黄连木等20个树种。其中,树龄最长的银杏达1400多年。这些古树名木共同见证了西湖周边在历史时期植被茂盛、物种丰富的良好自然生态。

(二)

城湖空间特征

西湖具有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的景观空间特征。

群山以湖面为中心,层叠连绵地在北、西、南三面环绕着西湖,状如马蹄;湖东则为平坦的土地,座落着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杭州城,呈现出湖裹山中,山屏湖外,城湖相依的特征,且历经千余年而不变。

西湖山与水的空间尺度给人以舒适、亲切的感受,既宜于游览,又便于观赏,具有天生自然的精致和细腻;同时,依傍于湖山之侧的城市,与湖山形成了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西湖的湖、山、城整体的景观空间特征,呈现出人与自然独特的整体感和亲和感。西湖的山水空间所表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征,高度契合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山水模式,而被历代推崇为反映中国山水美学思想的典型景观和山水人居的典范。

(三)

西湖景观格局

西湖景观格局,又称“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它由5个文物古迹“白堤”、“苏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及它们所构成的西湖水域的观赏和交通格局共同组成。其中,“两堤三岛”是历史上多次西湖疏浚工程不断增添营造而成的人工产物。

湖中苏、白两条纵横长堤与天然岛屿孤山将湖面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多个区域,三岛点缀其中,宛若瑶池仙境,象征了中国秦汉以降的“一池三山”神话仙境形象。这种以堤岛分隔和组织空间的方式,融合了中国江南特有的湖堤景观风貌,是人类利用古泻湖创造优雅环境的杰出范例。它也是中国自然山水式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法,既具有大尺度的审美观赏功能,又丰富了景观层次,突出体现了东方生态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求同的理念。堤、岛格局成为西湖景观在中国和东亚影响和流传最为广泛的造园要素。

(四)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是创始于南宋,并持续演变至今的10个以诗意命名的系列景观单元: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它们以世代传衍的特定观赏场所和视域范围,或依托于文物古迹、或借助于自然风光,呈现出系列型的观赏主题和情感关联,分布于西湖水域及其周边地带,属于中国原创的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手法——“题名景观”留存至今的时代最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文化意境最深厚、保存最集中、最完整,影响也十分广泛的杰出代表作,构成了西湖文化景观重要的景观审美要素和文化内涵。

“西湖十景”系列题名景观涉及了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雾风雪、花鸟虫鱼等关于季节、时段、气象、动植物的景观特色,以及堤、岛、桥、园林、宅院、佛寺、水上园林、佛塔、亭、台、楼、阁等极为丰富的景观元素,并各有侧重地表现出生动、静谧、隐逸、闲在、冷寂、禅境、或仙境等审美主题。它不仅是东方景观设计审美特征“诗情画意”的代表性作品,还伴随着文化交流广泛传播到东亚各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方景观设计经典作品。

(五)

西湖文化史迹

在千余年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演变过程中,西湖景观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留下了与中国传统的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直接相关,或见证了重要历史事件的一系列文物古迹。西湖由此成为一个湖山胜景与丰富文化遗迹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为世界风景湖泊所罕见。这些类型多样的文化古迹是西湖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例证,反映了不同文化元素对西湖文化景观形成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力地证明了西湖文化景观文化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还充分展示了西湖文化景观内涵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在现存上百处文化史迹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4处: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宫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它们分布于湖畔与群山中,承载了特别深厚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与传统,成为西湖景观作为“文化名湖”的重要支撑。

(六)

西湖特色植物

西湖周边温润的气候为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在千余年持续不断的西湖景观设计营造过程中,设计者们针对景观的审美特色、文化寓意和精神追求而在各景点特别配置了独特的植物品种,这些特色植物与自然山水、人工景物一起,构成了西湖景观的代表性特征。

西湖周边的特色植物景观,包括宋代以降并传衍至今的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四季花卉”观赏主题,沿西湖堤、岸桃柳相间的特色景观,以及分布于湖西群山中的传统龙井茶园景观。

作者: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系、浙江省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心主任 陈波博士

  作者:陈波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