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城市形象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发布时间:2022-03-22 11:57   来源:城市怎么办

随着网络传播与城市信息之间越来越密切的互动与交融,人们逐渐习惯从网络传播中获取城市信息,并以此作为评价城市的依据。因此,网络影响力、网络舆论、网络服务、网络政务等越来越多与网络相关的元素纳入城市形象评价体系,使城市形象评价呈现出更多维的视角、更多元的标准、更丰富的细节。

一、城市形象的代表符号更加多元

一方面,日常化、生活化的元素不断填充城市形象的内里,使城市的细节在网络中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新的城市符号在不断地发掘与提炼中。

《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指出,在抖音上成功进行形象建设与传播的城市,其符号载体可以总结为BEST,即BGM-城市音乐、Eating-本地饮食、Scenery-景观景色、Technology-科技感的设施,诸多符号的渲染与叠加使城市形象饱满而立体,如“重庆、西安、成都、南宁和正定,正因在视频中植入了多个能够展示城市形象的BEST符号载体,成功实现了城市形象的初始化或优化,借移动端短视频的形式与渠道优势,一跃成为新晋‘网红城市’”。

二、城市形象的审美标准更加多元

网络传播的普及,使“不同阶层、地域、职业、年龄的个体因为技术所赋予的可能条件,参与到当下中国文化的生产之中,差异化的社会主体的文化表达欲望获得空前的释放。”差异化的审美群体产生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日常生活的、亲民友好的、时尚潮流的、怀旧复古的等多种类型的城市审美,都能在在网络传播中取得部分网民的关注与肯定。

譬如当下伴随互联网文化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群体,其成长的“这个历史阶段恰恰是各种电子传播媒介全面碾压纸质媒介的转折期,他们对于电视、电脑、互联网、手机运用的影像符号远为熟悉”;与之相应,在城市传播中利用网络动漫、网络短视频等表现潮流、时尚、二次元、酷炫等风格的城市元素流行甚广,越来越多运营者开始注重利用动漫艺术提升城市形象。

三、城市形象的评价体系更加多元

各种各样新元素、新符号、新细节在网络传播中重新定义着城市形象的新面貌,网络中的经济形象、政务形象、文化形象、生活形象、建筑形象等,以不同的指标体系或权重比例纳入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中。

如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和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共同发布《2011-2012年城市网络形象研究报告》,通过评估与分析网友对城市的评价,按照“城市网络形象总分=城市网络形象基础数据+城市语言网络形象+城市生活网络形象+城市政务网络形象+城市舆情网络形象”标准,对城市的网络形象进行排名,深圳、济南等18个城市分获“2011-2012年度中国网络形象十佳城市”、“城市政务微博平台建设示范奖”、“城市节庆传播奖”、“城市网络舆情应对奖”、“城市形象网络推广贡献奖” ,成为我国首份有关重要城市网络形象的报告。

【参考文献】

[1] 抖音.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EB/OL].2018年9月11日发布,https://www.sohu.com/a/253293179_817743

[2] 郑焕钊.从媒介融合到文化融合:网络文艺的发展路径[J].中国文艺评论,2020(04):82~91.

审核:李燕

  作者:王江红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