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创业新天堂,杭州的目标、位次和构想
  发布时间:2022-03-21 09:34   来源: 城市怎么办

十九大提出,我国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创新在经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提出预期性目标: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并明确了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力度、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等措施,体现了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的导向。

2022年3月8日,科学技术部公布2021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2017年至2022年,杭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3.1%提升到3.6%。目标到2035年,杭州数字化改革全面突破,跻身全球创新型城市前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发展策源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努力建成创新创业的新天堂。

1

什么是“研发投入强度”?

理论和实践已充分证明,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表现和生产力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而研发经费支出由于具备可度量、精确化,且可以从财务角度进行拆分和复合等优点,成为衡量研发投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一个相对值指标,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国家经济规模的影响,且其数值变化难以被直接操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1)。

研发投入强度对区域创新能力有较大影响,但是高投入与高水平的创新产出、经济产出非线性正相关(周密等,2018)。研发投入强度并非多多益善,强度突破2%之后会进入到缓慢增长阶段,且唯有基本实现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研发投入才能真正用于技术探索和科技创新,因此相对不发达的省区短期内大幅提高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不科学的(陈凯华等,2022)。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创新体系的建立,它强调的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要素整合、多机制联动的系统概念,不仅包括创新投入,还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体制机制的有机配合和统一,片面追求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容易陷入“为投入而投入”的陷阱(韩凤芹,2021)。

2

杭州研发投入强度的位次

根据全国各省市完整公布的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前20强中,杭州经费投入578.8亿元,位列第六;研发强度为3.59%,也位列第六,前五名分别为北京6.44%,深圳5.46%,西安5.05%,上海4.17%,苏州3.78%。无论从规模还是强度上,杭州都处于与第二梯队头部,与第一梯队差距明显,且在第二梯队内优势不明显,有被赶超风险。

在国际层面,由于研发经费统计口径不同,一般采用综合性指标框架来评估城市的创新能力。如2021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根据制度、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与技术产出和、创意产出,组成全球创新指数(GII),对世界132个主要经济体的创新指数排名和具体创新表现进行了解读。

2021年,中国GII排名第12位,较去年上涨了2位,是中等收入国家群体中唯一一个排名进入全球前30的国家。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前100排名中中国内地上榜19席,包括深圳—香港—广州(2)、北京(3)、上海(8)、南京(18)、杭州(21)、武汉(25)、西安(33)、成都(39)、天津(52)、青岛(53)、长沙(59)、苏州(63)等等。杭州位居第21位,比2020年提升4位,创历史最好排名。

杭州市研发经费总投入的具体构成未公布信息。但根据2021年9月发布的《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参照全国情况,研发经费的投入口径,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所占比重分别为77.9%、14.2%和7.9%;研发经费的支出口径上,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占比重分别为76.6%、14.0%和7.7%——企业是研发经费投入和执行的最大部门。

对全球企业研发投入的评估上一般参考欧盟委员会已连续16年发布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根据2021年12月发布的最新版本,记分牌中全球前10的中国企业仅华为一家,全球前100还有为阿里巴巴(17)、腾讯(33)、中国建筑(46)、中铁(59)、中国电信(63)、百度(64)、中铁建(66)、中石油(80)、中国电建(82)、上汽集团(83)、中兴通讯(84)、中国中车(100)。

杭州本地的企业也活跃在全球企业研发投入TOP2500的榜单上,如阿里巴巴(17)、蚂蚁金服(119)、吉利汽车(266)、海康威视(218)、网易(118)、浙江大华(403)、荣盛石化(646)、华东医药(1202)、浙江巨化(1958)、聚光科技(1877)、士兰微电子(2061)、传化智联(2354)、恒逸石化(2206)等。

3

建设双创新天堂的构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杭州的创新动能也存在较多薄弱环节。科技“硬核”支撑不够有力,仍是制约杭州建设“硅谷天堂”的突出短板。例如科技创新基础“先天不足”,一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实验体系建设等关键指标比较落后;创新主体缺乏竞争力,位于产业链顶端、大而强、有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头部企业不够多,建成高能级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比较少,服务效能不够高;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量不足,获得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企业不多等等。

为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杭州市的党代会报告和“十四五”各类规划始终贯彻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从经费、人才、产业链、激励机制、管理体制做了系统性的部署。而除了常规手段,社会各界也对政府如何激发科技创新提出一些大胆的构想。

例如翟东升曾提出:关于政府如何提供科学,我有一个大胆的建议:中国要有气量,由国家财政出资养一批远离市场、专门从事纯科学研究的学者。国家一定要让他们足够富足而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而没有房贷的压力。看似这些高智商的年轻人整天闲来无事,实际上正因为他们没有生存的压力与挣钱的动力,反而可以完全出于好奇心去琢磨有趣的事情,探究世界的真相。具体来说,不要养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可以在雄安开发一片没有房地产市场、没有发文章压力的学术乐土,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科学研究氛围,因为只有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的科学探索精神才会得到最充分的释放。

上海市已对这种设想的落地开展了初步探索。2021年10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特别提出将设立“基础研究特区”,赋予“特区”充分科研自主权,支持机构自由选题、自行组织、自主使用经费。据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胡金波介绍,“基础研究特区”重点在于保证科研人员及团队获得相对充足的探索和研究时间,计划强调长期稳定的实施周期,以五年为一个资助周期,为科学家勇闯“无人区”提供广阔的平台——专家学者的构想和领先城市的探索,都可为杭州打造“创新创业的新天堂”提供思路借鉴。

审核:蔡峻

  作者: 邱浩钧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