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先行
  发布时间:2022-02-10 09:41   来源:城市怎么办

《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引领,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主攻方向,着力在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乡村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浙江要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乡村共同富裕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需加快形成乡村共同富裕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01 

构建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标准尚不明确。根据《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按照“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进展、15年基本建成”的安排,各项工作相关数据量、数据指标繁杂,却尚未发布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判断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乡村整体发展状况,难以衡量政策效果,难以发挥数据参考价值。

农业农村推动共同富裕的成效需要借助指标体系定期督查。通过监测指标变化,评估县(市、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工作进展,快速定位问题,解释变动原因,在追踪过程找到改进切入点,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乡村振兴示范省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浙江率先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基本图景,以先行探索为全国共同富裕探路。科学的指标体系能补充现成经验缺乏的不足,提供多维度视角,分类建设场景的关键元素,梳理多项指标组合映射的任务逻辑关系,滤出推进中显现的重要性指标,通过对比时间、指标、比率的数据变化督查问题反馈整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而打造浙江标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普遍性经验。

02 

构建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原则性

依据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内涵、示范区建设导向、乡村振兴示范省创建目标,指标体系应坚持以制度性、先行性、相对性、针对性为根本,兼顾导向性、技术性、精确性、可比性原则。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浙江先行建设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就必须彻底消除由于制度不完善而造成的不公平,强化发展和保障的制度性基石。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需要承认富裕程度的相对性。持续缩小三大差距要求显著扩大乡村中等收入群体,针对性的反映数量及生活品质水平。关注农民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精确性描绘数字社会共建共享图景。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应突出培育未来乡村、创建美丽乡村等实践新载体导向性。加快弥合乡村数字鸿沟,统筹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和共同富裕,不仅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和数智模式,还应采用技术性手段标准化管理指标数据,推动关键指标的数据共享。共同富裕还要求可比性,要在与国际上类似浙江省特点的国家或地区、与国内省份、与省内各市县、与自身不同历史年份的比较中,体现指引和评价作用。

03 

科学设立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指标体系

全面反映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根据以上思路,从发展、分配、保障三个维度,选取89个指标,其中,86项客观性指标,3项主观性指标,构建浙江省农业农村共同富裕实现程度的评价体系(参见附件)。该指标体系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测量共同富裕水平,集中评价一个地区共同富裕程度。

1.发展维度。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是共同富裕的基础,直接决定着共同富裕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发展的均衡程度,是测量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指标。共设置4个二级指标:产业发展、生活发展、区域均衡发展、文明发展。

首先,产业发展共包括20个三级测量指标,具体为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占乡村人才比重(测量高质量人才集聚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量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农业机械化率(测量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测量农业发展总体效率)、农业亩均产值(测量农业发展总体水平)、高标准农田占比(测量永久基本农田状况)、省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测量农业企业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重(测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水平)、土地规模化经营占总土地比重(测量农业规模经营水平)、粮经综合比(测量农业“两区”建设水平)、区域公共品牌与地理标志产品数量(测量农业品牌培育水平)、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测量农业品牌培育水平)、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测量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测量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水平)、乡村产业新增投资额(测量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状况)、省级休闲乡村数量(测量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水平)、数字化基础设施占三农服务比重(测量乡村数字化水平)、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总额比重(测量乡村产业数字化)、数字农业工厂数量(测量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保险深度(反映农业农村投资状况)。

其次,生活发展共包括3个三级测量指标,具体为低收入农户占比(测量低收入农户群体状况)、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测量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实物商品网上消费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测量网上购买实物商品便利度)

再次,区域均衡发展共包括4个三级测量指标,具体为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测量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发展程度)、城乡收入倍差(测量城乡之间分配均衡水平)、城市化率(测量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水平)、城乡客运班车一体化覆盖率(测量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

最后,文明发展共包括4个三级测量指标,具体为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测量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农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测量体育公共服务覆盖水平)、社会道德环境和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测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人均月流量消费(测量数字化生活整体水平)。

2.分配维度。不同地区、群体、城乡以及资本、政府与劳动者之间的分配直接影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和居民对共同富裕的感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调节手段,因此是测量共同富裕的关键指标。共设置3个二级指标:群体分配均衡、地区分配均衡、再分配均衡。

首先,群体分配均衡共包括8个三级指标,具体为人均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测量集体经济收入总体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测量农村分配总体均衡水平)、低收入农户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测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测量要素间分配均衡水平)、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率(测量群体间共同富裕水平)、基尼系数(测量收入均等程度指标)、公共就业服务满意度(测量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占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例(测量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其次,地区分配均衡共包括3个三级指标,具体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测量城乡之间分配均衡水平)、地区间收入差距比(测量地区间收入均衡水平)、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系数(测量基本公共卫生保障水平)

最后,再分配均衡共包括11个三级指标,具体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测量地区社保资金供给量)、农村人均社会保险福利额(测量居民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测量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测量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水平)、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测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学前3年到高中段 15年教育普及率(测量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程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测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中高职在校生数(测量职业教育水平)、城乡养老金发放水平(测量城乡劳动者退休后生活保障水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水平(测量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普及率(测量农村教育扶贫水平)。

3.保障维度。基本社会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是测量共同富裕的兜底性指标,也是体现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的基本指标。兜底性指标具有否决性,只要这些指标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共同富裕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设置3个二级指标:基本生存保障、生存质量保障、权益质量保障。

首先,基本生存保障共包括8个三级指标,具体为乡镇/街道老年学堂覆盖率(测量老年教育资源丰富度)、农村老年群体人均社保支出(测量老年群体社保均衡度)、农村居民五项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测量基本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农村居民失业保险支出水平(测量失业保险力度)、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测量共同富裕不同阶段的不同消费结构)、农村居民绝对贫困发生率(测量弱势群体基本生存保障水平)、农村民生性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之比(测量民生投入保障水平)、农村居民居住集中度(测量农村居民居住集聚水平)。

其次,生存质量保障共包括12个三级指标,具体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测量回收利用效率)、村庄绿化覆盖率(测量生态环境质量)、省级星级公厕占农村卫生厕所比率(测量乡村风貌改造提升水平)、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安全排查整治率(测量农村居民住房安全保障水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测量生态环境质量)、化肥农药减量度(测量土壤治理状况)、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测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交通通达率(测量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测量地表水环境质量)、长期照护服务覆盖率(测量医疗服务设施保障水平)、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测量发展质量)、村级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医生数量(测量医疗服务设施保障水平)。

最后,权益质量保障共包括16个三级指标,具体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测量基层党建水平)、省级示范村覆盖率(测量政治权力发展水平)、村民对善治满意率(测量政治权力发展水平)、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合格率(测量民生和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占比(测量农民职业能力水平)、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测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测量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市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测量乡村文明建设水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测量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测量农村生活水平)、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测量村庄管理水平)、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测量乡村服务水平)、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测量乡风建设水平)、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测量未来乡村建设水平)、示范性乡村新社区建成率(测量未来乡村建设水平)、美丽乡村达标创建率(测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04 

应用指标体系助推

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建设

建立专班化工作机制,

整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根据《实施方案》,发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协调小组作用,负责对全省乡村振兴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整体推进。建立专班化工作机制,突破共同富裕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省专家智库资源,推动行动方案落实。

全面细化“三维一体”指标评价体系,

以更高标准打造省域范例

结合“八八战略”实施综合评估,坚持定量与定性、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共同富裕实现度测度标准和方法。

1.实现基础性指标(产业发展、生活发展、区域均衡发展、文明发展),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拓宽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有效路径,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动落实率先基本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努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省域范例;人文之美更加彰显,努力成为精神普遍富足的省域范例的发展目标。

2.突破关键性指标(群体分配均衡、地区分配均衡、再分配均衡),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推动落实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努力成为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省域范例的发展目标。

3.保障兜底性指标(基本生存保障、生存质量保障、权益质量保障),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落实率先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努力成为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省域范例;生态之美更加彰显,努力成为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的省域范例;和谐之美更加彰显,努力成为社会和睦团结向上的省域范例的发展目标。

4.完善实践性指标,对标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性抓手清单、重大改革清单、最佳实践清单“四张清单”,对应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囊括各领域各方面重点任务举措,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任务,聚焦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文化、生态等重点领域,体现重大改革事项、好经验好做法,不断细化指标体系,保障年度动态管理、闭环管理,推动每一项任务落地见效。

用好指标体系,

助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构建

基于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评价体系,科学设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指标体系。建立关键指标牵引落实工作机制:一是开展目标量化。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缩小三大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和睦等主要指标,以关键指标牵引工作创新落实。二是紧扣重大突破。对标先进的目标导向,重点在打造科技创新、数字变革引擎,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好城乡一体化改革组合拳,低收入群体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彰显文化力量,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等8个方面上,测度示范区建设工作成效。

借助指标体系工具,建立评估、考核、督查闭环式工作链条。建立年度工作推进会机制,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不定期召开现场会,总结工作、交流情况,明确目标任务和突破路径,切实解决重点难点关键点问题。

创新指标体系数字化管理模式,

提高领导干部考核工作质量

建立综合评价和专题诊断机制。一是开展综合评价。掌握全省各地共同富裕总体水平和区域差异,以各个地区评价基年的指标值为基数值开展发展评价,监测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生活品质的年度变动情况。二是开展专题诊断。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诊断,注重反映地方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全省及市县共同富裕综合评价报告。

建立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年度评价报告发布机制。要把综合评价、专题诊断结果作为完善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作为评价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发挥以评促建作用,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对于存在困难的,要给予帮助和扶持;对于存在违规行为且在规定时间内不落实整改要求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各类评优奖励资格、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要逐步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建立年度共同富裕评价报告发布机制,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民情通达和指标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和对象,及时建立统计数据、部门数据、专项调查数据和大数据等分类支撑的数据采集调查支撑体系。建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评价指数及反馈机制,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示范区建设好不好的重要标准,以群众评价、群众监督促进工作创新和落实,动态更新调整相关指标。

做好点线面结合,及时向全国复制推广

以点带面,推进指标体系效果整体提升。重视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示范区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熟一批、推广一批。设立激励共同富裕改革创新的奖项,旗帜鲜明地鼓励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向好的学、朝高的攀,争当实干家、领跑者、贡献者,将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和普遍性经验纳入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将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从政策文件、典型案例转化为定性、定量、可操作性的工作实践,形成浙江标准,为全国提供系统性、科学性、技术性指导。以数智模式讲好浙江故事,丰富共同富裕多主体、立体式的宣传体系,引导全社会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实现形式、本质要求、实现途径,凝聚起推动共同富裕的广泛共识。

供稿:沈费伟(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戴辰

审核:毛燕武

  作者:沈费伟 戴辰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