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把握政策机遇创新产业发展——以大数据产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09 10:06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3年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财经类图书《大数据时代》一时走俏,不到两年时间,发行量突破80多万册,堪比此前出版的财经类热销书《大败局》。

2014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主题演讲中发表了一个新观点——“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DT,是数据处理技术(Data Technology)的英文缩写。与此同时,《参考消息》《人民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等全国有影响力的媒体纷纷发表关于“大数据”的讨论,高呼“大数据时代来了”。

一时间,不把ABC——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这样的词汇挂在嘴边,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尽管大数据杀熟这样的弊端引来不少诟病和对数据技术滥用的警惕,但每天离不开手机的生活让个体分明感受到数据已然沁入生产生活的每一道缝隙,对于个人如此,那么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又如何呢?

从宏观政策找寻发展机遇

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要建设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率、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和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汇聚平台。

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单列一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出: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第六次提到“大数据”,并且有多项任务与大数据密切相关。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称为五种要素,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5月18日,在《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2020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指出:对于需后台加工存储、对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支持向能源丰富、气候适宜地区的数据中心集群调度。

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中指出:对于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的节点,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需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支持开展“东数西算”示范工程,深化东西部算力协同。

从“数据”到“算力”的内在肌理

为什么大数据重要?一方面,有价值的数据资源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催生和推动众多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数据区别于以往生产要素的突出特点是对其他要素资源的乘数作用,可以放大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在社会各行业价值链流转中产生的价值。善用数据生产要素,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算力?201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illiam D. Nordhaus 在《计算过程》一文中提出:“算力是设备根据内部状态的改变,每秒可处理的信息数据量”。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生产力,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资源是数据、算力和算法,其中数据是新生产资料,算力是新生产力,算法是新生产关系,构成数字经济时代最基本的生产基石。工业时代,电力是评估GDP增长量的重要指标。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ICT产业发展关键要素,对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新的核心指标。

什么是“东数西算”?所谓“东数西算”指通过构建类似于“西气东输”的“信息通道”,把东部的数据“输送”到西部进行存储和计算,在西部建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改善数字基础设施不平衡的布局,发挥数据资本化的最优价值。

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但算力基础设施资源紧张,中西部地区能源和算力资源丰富,但产业过于低端化。通过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形成数据自由流通、按需配置、有效共享的全国性要素市场,有助于在中西部地区打造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极,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东数西算”的本质,是通过全国一盘棋的布局和协调统一,最终实现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数据要素的跨区域流通与共享。“东数西算”战略实际上提供给西部地区一个发挥比较优势的机会,使其寻找到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差异化竞争点,充分发挥当地资源、气候等优势,在完成算力供应的同时提升当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专业人才入驻。

发现来自市场的发展动力

数据中心是个“比特”企业,又是个“瓦特”企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优等生”,又是能耗领域的“差等生”。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耗电量近亿千瓦时,在东部一线城市由于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度和局限性大。数据中心都是不折不扣的“耗能大户”,需要设置大量的服务器和路由器。为了冷却这些产生热量的设备,还需要配备空调、风扇等散热设备。这都需要消耗庞大的电力,使得电力成本成为数据中心的主要成本。

目前,各国都在寻求应对数据中心巨大能耗的方法,从全球范围看,大型数据中心向自然条件优越区域集约化布局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的大型数据中心考虑到成本因素,开始向自然条件优越的“偏远地区”迁移。

谷歌公司在比利时Saint-Ghislain建设利用运河水进行自然冷却的数据中心,此地平均每年只有7天气温不符合免费冷却系统要求,全年平均PUE指(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与IT设备能耗的比值,基准是2,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可达到1.11。

Facebook把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个数据中心,建到了瑞典吕勒奥镇边沿的森林中,往北100公里就已进入北极圈。这里气候寒冷,冬天平均气温差零下20℃,相当于一个天然大型空调房。在被过滤器和雾化器处理后,从外界进来的冷空气会像水一样“冲洗”服务器。

微软在苏格兰奥克尼岛的海岸附近安装水下数据中心,深度为35.6米,固定在海底的压载三角基座上。数据中心与潜艇类似,长约12米,里面架设了12个机架,864台服务器,包括所有必要的冷却设施。

阿里巴巴在千岛湖建立了数据中心,利用湖水自然冷却来给服务器降温。该数据中心90%的时间无需借助湖水之外的制冷能源,比传统的空调制冷方式要节约能耗超过八成,比普通数据中心全年节电数千万度,其年平均PUE低于1.3,最低的时候可以达到1.17。2016年,阿里巴巴又在张北县启用新数据中心,此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属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全年平均气温只有2.3℃,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高达346天,数据中心可以采用更节能的新风自然冷散热方案,全年大约只有15天的时间需要开启传统压缩机空调,仅制冷能耗就可以降低59%。另外,张北县境内有大量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设施,可以为数据中心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能源。

实践探索之宁夏中卫

“天上不见鸟、风吹石头跑”曾是宁夏中卫的真实写照。在以往的认知中,我国西部地区似乎只能被动等待东部地区的污染和高耗能产业的梯度转移,走以前发达地区的老路。中卫也曾出现产业选择的迷茫,原来接收的基本上都是高耗能、甚至有污染的企业,工业领域钢铁、冶金、电解铝等重工业占比高达80%以上,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变化,这些产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而环保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底线。自2013年起,中卫市便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确立为“一号工程”。

1.找准比较优势。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中卫地处中国陆地几何中心,到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均在2000公里以内,是光纤网络覆盖全国最优路径选择点。二是稳定的地质结构。中卫地质构造稳定,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几乎为零,是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特别是灾备中心的理想区域。三是低廉的成本优势。中卫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并网装机容量607万千瓦;水和天然气价格相对低廉,又是宁夏确定的未利用地试验区,土地资源丰富。四是凉爽舒适的气候。年平均气温8.8℃,全年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280天以上,适宜发展全自然风冷的新型数据中心。五是叠加的政策优势。国家发改委产业目录明确指出,宁夏是最适合发展“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类产业的省区之一,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电子信息产业确定为9个特色产业之一,并支持建设西部云基地(宁夏)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

2.编制发展规划。宁夏编制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宁夏)建设方案》,提出了打造“一集群三基地一数谷”的总体定位,即“全国一流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国家“东数西算”示范基地、网络安全暨信息技术创新开发基地、国家级数据供应链培育基地、西部数谷。中卫市提出了“大云西移”发展路径,旨在为贫困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卫方案”,提出“点沙成金”方案,通过着力打造“沙—硅—电—云—金”核心产业链,意在形成新“五谷丰登”产业发展格局,从以沙产业为起点,到引进单晶硅项目,建造光伏发电产业园,打造最优云平台,最终实现龙头企业向云计算领域转型升级。同时,通过“沙漠+”差异化发展云计算和军民融合产业,努力实现西部欠发达地区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带动整个中卫经济转型发展。

3.打造“前店后厂”模式。所谓“前店后厂”,是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中卫)发展云计算产业的一种创新模式。“前店”——即国内外云计算在北京中关村设立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示范中心,作为西部云基地的管理中心、服务大厅与窗口;“后厂”——即在宁夏(中卫)西部云基地,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提供海量存储和巨型运算能力,与北京的前端客户需求实现高速无缝对接。2013年12月,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厂商——美国亚马逊旗下云计算公司AWS(Amazon Web Services),北京市政府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同宣布了合作谅解备忘录。2017年12月,亚马逊AWS宣布,与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宁夏西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展开战略技术合作, 由西云数据运营的AWS中国(宁夏)区域正式开放。至此,亚马逊AWS落地中国所采用的“前店后厂”的模式也终于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4.举办“云天大会”。2019年以来,中卫市人民政府与人民网每年联合举办“云天大会”,“云天中卫”品牌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2021年10月18日,中卫市举办了以“绿色发展 数据共享”为主题的2021云天大会,数十位两院院士共探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大会设立一个主论坛和11个平行论坛,内容涵盖双碳、双控、网络安全、商业航天等众多领域,在通过大家的博学新知、专业眼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共同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同时还举行了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宁夏中卫)节点、西部全信创生态联合培训基地、“中卫云”等揭牌活动。

通过一系列努力,2018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大会上,宁夏中卫被评为“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和地区”。2020年12 月,中卫获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与杭州、深圳、上海同为互联网直辖市。2021年5月,中卫数据中心产业集群获批成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八大枢纽节点之一,成为全国唯一“双中心”城市。

由此可见,把握政策机遇,察觉市场动向,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发展优势,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中国改革报》:“东数西算” 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科技日报》:“东数西算”,乘云而上!宁夏中卫打造沙漠之外另一吸睛点

《人民邮电》:“东数西算”工程推进构建新型算力网络格局

《人民邮电》: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乡金融报》:“东数西算”构建新型算力网络格局

中国信通院:《大数据白皮书》《算力白皮书》《云计算白皮书》

  作者:蔡峻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