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日,看看古人如何过?
  发布时间:2022-02-04 17:35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有“开始”之意, “立春”也就是春天开始的意思。《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尚书大传》曰:“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之所出。”古籍《群芳谱》中写道:“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之后天气逐渐回暖,万物开始复苏。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记载:“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是月也,以立春。”总结出了立春时节东风吹拂,寒冰解冻,大雁北飞,冬眠的虫类开始苏醒的物候特征。

立春作二十四节气之首,不仅是标志着春季开始的时间节点。而且是人们祭祀神灵、祈祷国泰民安的节日。关于立春祈福的文献资料,可从历代正史志书、杂记小说、诗词歌赋中探寻一二。

古人对立春极为重视,自汉朝起,古人就有举行系列仪式、活动庆祝立春的传统,如迎春、报春、送春、鞭春牛、咬春、尝春以及戴春鸡、贴春牛图、庆贺宴饮等。

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的迎春礼是在东汉举行的。《后汉书》卷二《明帝纪》:“是岁,始迎气于五郊。” 东汉迎春礼俗分为东郊迎春和立土牛、耕人两部分,迎春仪式庄重严肃,《后汉书·志第四·礼仪上》记载:“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志第八·祭祀中》:“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旗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汉代迎春仪式,上至天子、下至百姓“车旗服饰”都要是青色的,并且用最高规格的祭祀舞蹈来祭春神。

魏晋时期,在沿袭了汉代的立春祭祀礼俗的基础上,增加了娱乐色彩。除了官方礼俗,还增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这些民间活动中以春幡、春燕、彩花为代表的剪彩活动,以贴宜春字、进春书为主的祈愿活动。春幡,本是汉代迎春仪式中的青色迎春旗帜,又称为青幡。南朝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带之,贴宜春二字”。百姓依照青幡的样式,用金银缯絹等布料裁剪出小春幡,立春日男女老少簪于发上或挂在树间,用以迎接春天的到来。春燕和彩花也是与之相似的节日装饰。进春书是北朝时的立春习俗。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提到北朝妇女习俗时说:“立春进春书,以青缯为织,刻成龙象衔之,或为蛤蟆。”春书最早为图案样式,青缯是指青色的丝织品,龙和蛤蟆都是古代认为可以辟邪之物,立春日将春书悬挂于门廊之上,有驱邪祈福的作用。

宋代时期,立春更为热闹。不仅有“大内出春盘并酒,以赐近臣”,民间百姓也有各色的庆祝活动。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的诗句,便生动地记述了宋代鞭春牛活动。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古人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纸做个假牛,用柳条鞭打。《东京梦华录》:“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武林旧事》:“立春前一日,临安府造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及驾临幸,内官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分送殿阁”。在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春牛之风日益活跃,由宫廷、官署而遍及乡里,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立春重要活动之一。

鞭春牛“牛”的制作有着严格的形状、尺寸,土牛的每一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土牛身高四尺,象征四时;身长八尺,象征八节;尾长一尺二寸,象征十二月。头的颜色与这一年干支中的干相配,身的颜色与这一年干支中的支相配,肚子颜色与这一年的纳音相配,土牛的角、耳朵和尾巴颜色与立春这一天干支中的干相配,腿颜色与立春这一天干支中的支相配,蹄子颜色与立春这一天的纳音相配。土牛的嘴是张开还是闭合,尾巴是朝左还是朝右取决于这一年的阴阳。如果这一年是阳,那么口要张开,尾巴朝左;如果是阴,那么口要闭合,尾巴朝右。芒神同样具有时间上的象征意义。芒神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三百六十五天;鞭长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节气。

鞭牛仪式上,就连鞭牛者站立的方位也是有讲究的:立春在春节前就站在春牛前,立春在春节后则站在春牛后。鞭打时口中念念有词: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鞭打春牛完毕后,人们还要进行象征性的耕地,表示新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

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记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燕京岁时记》亦有:“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时至今日,鞭春牛、挂春幡、吃春卷春盘、咬春等立春传统习俗也有传承。今日立春,唯愿“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参考文献:

[1]王加华.立春的区域分布、当下现状与功能意义[J].节日研究,2021(02):3-24.

[2]马惠玲,«从立春到撒豆节看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传承与变异»,«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年第2期.«汇编􀅰中南卷»,第453页.

[3]朱莎莎. 宋代立春诗研究[D].湘潭大学,2018.

审核:施剑

注:以上内容转载自相关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作者:陈正怡然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