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弄堂里的年味
  发布时间:2022-02-02 18:00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一个城市最真实的样子,

就藏在那些小小的弄堂里。

老杭州人有句俗话,叫作:“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这望江门,就在大马弄一带。

“大马弄”之名,袭自明清;与它垂直的那条“察院前巷”,则是元代杭州的见证;隔壁,是南宋太庙所在;太庙之侧,是一口民国时期补葺的紫阳井……

南起察院前巷,北抵城隍牌楼巷,南宋、元、明、清、民国,悠悠五代,都集中在这条长230米、宽5米左右的小弄堂内,这里仿佛是杭州天生的“菜担儿”,浓缩了一座城市的烟火。

从一只酱鸭开始的年味

老话说:“杭州人的年味,是从一只酱鸭开始的。”杭州酱鸭是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地方名菜。几百年来,杭州及附近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酱鸭当年货的习俗。杭州酱鸭是经杭州百姓代代相传,深深烙印在百姓心中的年味。

上城区的老城南是酱鸭爱好者的必去之地。察院前巷和大马弄,除了街巷天井晾晒的琳琅满目的酱鸭,短短两百米就有至少十家酱鸭店。

酱鸭是杭州年味的象征,满城的酱香是过年的信号。在过去,谁家晒的酱鸭越多,就代表谁家的年越好过。如今,杭州人在制作酱鸭时,仍然传承着老底子的味道。酱货下饭,是杭州人冬天简单却最具幸福感的食事。嚼着酱鸭,聊着家常,这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团聚。

展现人间烟火

巷头牌楼上的“大马弄”三个字据说是从毛主席的笔墨中拓下来的,分列两侧的对联“北驾南舣迎天下客 山珍海味上舌尖来”,寥寥十八字写出了这条小巷的灵魂。

老奶奶杭菜、蒋师傅酥鱼、张师傅羊肉、阿甘黑鱼片,福建笋干、仓前羊肉、诸暨年糕、龙游发糕、义乌冻米糖、临安山核桃……年末的大马弄就是正儿八经的年货一条街。时鲜蔬菜,南北干货,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有人说,杭州老底子的烟火气藏在坊、巷、里、弄的有机组合里。“民以食为天”,与美食相遇,与烟火相存,食人间烟火,悟人生百味。

留住城市记忆

“河边寻烟柳,小巷访画桥”。弄堂小巷是杭州的根,也是杭州的魂。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过程中,不起眼的弄堂小巷默默承担着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的使命,并为少小离家的游子留住了珍贵的乡愁。

一座城市的人文和情怀,都藏在城市一条条的小街小巷里。如何让城市的“里子”精致起来,让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小街小巷“活”起来,成为当前城市管理的必答题。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年味更浓厚。

案例 

背街小巷改善的杭州手法

构建“生活品质之城”,从建设“畅通街巷、人文街巷、清洁街巷、品质街巷”起步。2004年,杭州启动了深入到城市肌理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平整、积水治理、截污纳管、立面整治、园林绿化、景观照明、城市家具、公厕改造、违建拆除、缓解交通“两难”、架空线“上改下”、平改坡、危房修缮、标志标牌多杆合一等14个方面。至2012年,累计改善背街小巷3053条,总长度近800公里,受益群众313.5万人,受益单位近2万家,市民满意度达到98.3%,被老百姓誉为“家门口的民心工程”,被当时建设部专家誉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杭州模式”。具体做法:

建立市、区、街、社“四级”联动机制

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和“统一领导、以块为主、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原则,制定出台了《区级背街小巷改善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责》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四级组织机构。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资金配套形式,由市、区、街道三级分担工程资金,市里采取“以奖代拨”形式解决50%的资金。

建立部门单位协同共建机制

市直部门积极参与背街小巷改善各个过程。建立结对机制,各部门在计划审批、资金配套、征询意见、设计会审、绩效督察等方面主动介入、出谋划策、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合力推进。

建立工作绩效考评机制

制订杭州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工作程序,从计划立项、设计、工程实施、验收考核、资金拨付五个方面对工作程序作了统一规定;出台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技术标准,参考国家有关城市市政管线、道路、绿化、亮灯等规范和标准,针对改善工程中涉及到的无障碍设施、人行道、沿街立面、户外广告、亮灯工程、城市家具等各项具体内容制定详细的工程标准;实行项目业主制度、工程招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审计跟踪制、廉洁责任制等工程制度。

建立专家咨询论证机制

为确保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总体实施效果和改善工程质量,杭州特意邀请了人文历史、城建规划、立面景观、园林绿化、市政工程、灯光照明、道路交通、建筑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专家,参与工程的前期论证、设计会审、实施过程的检查指导工作,参与对改善工程效果有影响的关键节点、难点问题的专项论证及改善工程效果考核评价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疑答惑。

建立项目公开公示机制

出台《关于市民全过程参与背街小巷改善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市民参与的内容,市民有权全过程知情、参与、监督背街小巷改善工作,参与各城区、街道、相关单位的计划立项、设计调查、设计方案会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安排、监理方案编制、工程考核验收评比等,使市民参与机制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建立社会各界参与机制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杭州各级人大、政协、妇联、广播电视台等社会各界及媒体积极参与进来。不仅从人员、经费、施工组织等多方面为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沿线单位、居民的信息沟通,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与和谐的社会氛围。

建立机关干部挂职推进机制

每年选派一大批中青年机关干部深入到工程第一线挂职锻炼,并且成立了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挂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立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制定《关于背街小巷改善后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按照专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确定长效管理的责任主体。改善后的各类地下管线、路灯、多杆合一、交通标志等专业性强的配套设施按专业管理的原则分别由城建、电力、电信、交警等相关专业单位负责长效管理。专业管理以外的则按照属地管理、“谁管理、谁收费、谁负责”的原则由各区确定长效管理责任主体。同时,通过强化停车收费管理,经费缺口以奖代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养护保洁单位等手段,落实长效管理的各项保障措施。

建立新闻舆论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让市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支持、参与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省属、市属媒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形式对背街小巷改善工程进行多视角、深层次的专题报道、追踪报道、重点报道以及现场报道。

参考文献:

[1]离年味最近的弄堂,杭州日报,2022-01-27

[2]杭州人的年味,从一只酱鸭开始,每日商报,2021-12-01

[3]《城市决策论》,王国平,杭州出版社,2019

审核:接栋正

  作者: 崔琳琳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