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口数据:生育率低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2022-01-30 09:50   来源: 城市怎么办

01

我国的生育率状况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约1200万,相对于2019年减少了260万;总和生育率为1.3,按照国际常见分类,属于“很低生育率水平”。

02

为何我国的生育率低?

2022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多位专家对我国人口持续下降,给出了分析答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表示,出生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1)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2)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3)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顾虑;(4)新冠肺炎疫情也对部分群众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表示,人口持续下降,还受到育龄妇女总数、育龄妇女内部年龄结构以及生育率多重因素的影响。她介绍,育龄妇女数量取决于以往的出生队列规模,1962-1975年以及1981-1997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均超过2000万人,在死亡水平缓慢变化的条件下,不同规模出生队列人口进入育龄期将影响育龄妇女总数。

南京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许琪通过对1989-2015年CHNS数据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生育对我国男性工资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女性工资的负面影响却并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育对男性的工资溢价效应不断减小,对女性的工资惩罚则以更快的速度加大,男女工资差距不断拉大。1992年深化改革以来市场部门的扩大是导致生育对女性的工资惩罚随时间快速加大的重要原因。

目前城市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城市中的90后00后单身率越来越高,养宠物的越来越多。有研究调查了宠物在当今中国城市未婚女性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该文从跨物种城市理论出发,对从广州收集的访谈数据进行检验,得出三个结论:(1)饲养动物的物质条件越来越重要,宠物已经成为社会阶层的象征,也是逃避工作与生活压力的安全避难所;(2)随着中国职业女性与伴侣动物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她们越来越多的抛弃传统的婚姻和家庭,成为“新兴女性主义”的实例;(3)宠物为主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在线社交场所,成为了社交需要和保护个人隐私之间一种可以接受的安全妥协。这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找男朋友不如养狗”。

03

如何破解生育率低的难题?

近来,20余省份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工作,推出系列鼓励生育措施。不少地区进一步延长生育假,并增设育儿假。生育福利“加码”,很多人为之叫好,但也有女性担心会面临更大的求职压力和失业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王天宇认为,企业如果无法消化生育假增加带来的成本,就可能在招聘环节加重歧视。如何让好政策真正落地,而不是沦为纸面福利?多位专家指出,关键在于平衡各方利益。生育成本不应仅由个体家庭、企业来承担,亟须探索成本多方共担机制,凝聚合力营造生育友好型环境。

《应对低生育率的政策:有效性如何》和《低生育率:决定因素综述》的报告,是联合国人口基金人口与发展工作文件系列的组成部分。两份报告基于全球经验研究,展示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应对低生育率的经验。两份报告显示,在众多面临低生育率的国家,个体没有实现自己理想生育的孩子数量。这表明,他们无法实现自身的生殖权利。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社会、文化和经济等一系列都是低生育率的决定因素。报告显示,单一的政策响应往往并不见效。例如,在一些低生育率国家,通过财政激励生育率的政策往往无法产生持久的高生育率水平。一种可选方式为采取更全面的政策响应,例如,在引入能够确保更高水平性别平等的措施的同时,提供家庭支持和加强可负担得起的育儿体系建设。

但全面配套、多管齐下的生育配套措施是否有效?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女性群体内部也是分层的。有研究表明,相对于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量会下降30%左右。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上大学让女性生育二孩及多孩的概率大幅度下降,而并非不生。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参与率是高等教育影响女性生育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随着育龄女性中高等教育比例的继续提高,未来我国的生育水平可能会遵循西方的现代生育模式继续下降。我国的生育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等都亟须做出适应性的改革。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有助于降低高等教育对生育水平的影响。除了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本人认为我们的时代也在变化,个体主义盛行,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感受,也是低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梁倩.生育率为何连续下降?这场发布会给出答案!经济参考报, 2022-01-20.

[2] 许琪.从父职工资溢价到母职工资惩罚——生育对我国男女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变动趋势研究(1989-2015). 社会学研究, 2021, (5):1-24+226.

[3] 陈曦.延长生育假,会加剧就业歧视吗?工人日报, 2022-01-03.

[4] 《应对低生育率的政策:有效性如何》,中文版:https://china.unfpa.org/zh-Hans/publications/policy-responses-low-fertility-how-effective-are-they

[5] 《低生育率:决定因素综述》,中文版:https://china.unfpa.org/zh-Hans/publications/low-fertility-review-determinants

[6] 朱州,赵国昌.高等教育与中国女性生育数量[J].人口学刊,2022,44(01):16-31.

[7] Tan, C. K., Liu, T., & Gao, X. (2021). Becoming ‘pet slaves’ in urban China: Transspecies urban theory, single professional women and their companion animals.Urban Studie,1-17.

审核:毛燕武

  作者:王辉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