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岁末有大寒
  发布时间:2022-01-20 10:41   来源:城市怎么办

年至岁尾,大寒将至。大寒,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为 300°;公历 1月 20—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在“四九”的时候最冷,因此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

01

【古籍中的大寒】

古人认为,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东汉郑玄注《易纬稽览图》称:"冬至之后三十日,极寒。"清鄂尔泰《授时通考·天时》“十二月”条引《三礼仪宗》称:"十二月小寒为节者,亦形于大寒,故谓之小,言时寒气犹未是极也;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阳交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古人找出了大寒时节动物反应和自然变化的典型特征,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即“大寒三候”。《逸周书·时训解》称:“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就是说将大寒分为三候,到了大寒节气,歇冬的母鸡就开始产蛋,可以孵小鸡了;再过5天,鹰隼凌空盘旋捕食更猛烈;又过5天,连河塘中央都会结起坚硬的冰层。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也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古代“恤人”最常见的做法是"大寒送温暖”,如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腊月初四正好是大寒节气,宋太宗赵光义便做了件载入史册的“赐高年帛”。《宋史·太守本纪二》记载:"召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遗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在雨雪纷飞的大寒节气“送温暖”,宋太宗的举动感动了京城孤老穷人,成语“雪中送炭"就是从这个大寒典故中来的。

02

【大寒迎年】

大寒一到年味渐浓。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着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从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食糯”,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纵饮”,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东汉蔡邕《独断》记载道:“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做牙,也叫“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除尘”就是大扫除,民谚道“家家刷墙,扫除不祥"“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日进行。“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蒸供”,就是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称。“赶婚”,传说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赶集”,即传统的赶年集,购买腊祭用品,置办年货。“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参考文献:

[1]大寒[J].走向世界,2021(04):7.

[2]今日大寒 这些习俗你知道多少  .新蓝网[引用日期2019-08-15]

[3]古时“大寒”冷还是“小寒”冷  .正北方网.[引用日期2021-05-12]

[4]大寒:严寒松柏劲,琼雪腊梅芳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9-08-15]

注:以上内容转载自相关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审核:施剑

  作者:陈正怡然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