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浙派传统寺观园林特色(一)
  发布时间:2022-01-17 09:35   来源:城市怎么办

以下文章来源于浙江省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心 ,作者陈波博士

寺观园林是中国三大传统园林之一,是古代的宗教场所和公共游憩场所,也是现在的旅游胜地。寺观园林类型丰富多样,布局灵活。在构景和空间处理、开发和利用自然风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等方面,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有很大的区别。浙江,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丰富,宗教气氛浓厚。随着历史的发展,浙派寺观园林成为浙派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为浙江增添了靓丽的风采。一般而言,寺观园林主要包括佛寺园林、道观园林和祠庙园林3类,本文以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浙派佛寺园林为例进行介绍。

一、佛寺园林的分类

按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构景特征,我们可以把佛寺园林归为城市型、山林型和综合型三种类型。城市型一般位于城市和近郊,寺外无园林环境,常为独立的寺园,园内以人工造景为主,其风格和构景特征与私家园林差异不大。山林型一般位于自然风景优美的村野山林,寺外具有自然山林环境,以自然景观为主,辅以人工造景。综合型一般位于风景条件较好,具有便利交通条件的近郊或者市镇,兼有前两者的特点,既有自然景观为主的构景,也有人工景观为主的构景,两种构景方式综合并用。

浙派传统佛寺园林也可分为上述三种类型。浙江地区城市型佛寺园林如杭州香积寺;浙江地区山林型佛寺园林有杭州的灵隐寺、韬光寺、永福寺、宁波天童寺等;浙江地区综合型佛寺园林如杭州净慈寺等。山林型和综合型佛寺园林是佛寺园林类型的主流,因此,是本文重点介绍的对象。

二、佛寺园林的造园特点

(一)相地与选址

“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都有佛教寺庙,如峨眉山报国寺、普陀山法雨寺、五台山显通寺、九华山甘露寺等。“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我国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其名著《园冶》中对选址重要性的精辟论述。“相地”对佛寺园林的开发和对佛寺的经营,同样十分重要。

城市型佛寺园林地处交通便利、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或近郊,一方面是便于僧众传授教义,另一方面也便于香客朝拜往返。而佛寺选择建于名山,则由于其地理位优越、风水好,能够吸引游人,游人越多香火也就越旺。而且,山川风景秀丽环境静谧,最适宜僧侣参禅修行。僧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云游天下,一方面布教,另一方面则是选择吉祥之宝地建寺占山。浙江地区山川秀丽、山清水秀,自然山水地貌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佛寺园林的选址提供了理想的基址。

山林型与综合型佛寺园林处于自然山水中,能够突破模仿自然的山水园的格局,而着力于寺院内外天然景观的开发,通过少量景观建筑、宗教景物的穿插、点缀和游览路线的剪辑、连接,构成环绕寺院周围、贯连寺院内外的风景园式格局。由于寺庙多位于山林,山林型与综合型佛寺园林是浙派佛寺园林的主流,它们在选址上不避高、远、深、险、幽、僻,但多在山水佳胜之处,加上寺庙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植物生态的巧妙配合,形成了灵活多姿、空明秀丽而又自然朴实的佛寺风景。

城市型佛寺的选址

城市型佛寺四周是城市空间,因其所处环境的束缚往往以人工山池为景观结构主体,绿化以人工栽培为主,天然景观为辅。城市型佛寺园林通常选址于城市交通便利之处,浙派佛寺在选址时除考虑陆地交通便利外,常常选址于近河道位置。其一,浙江地区河道纵横,近于河道能带来便利的水上交通,便于香客朝拜往返;其二是便于就近水源取水与方便生活供应;其三,尽管佛教与水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佛理与水性依稀仿佛,佛家以克动入静的方式修习佛法,与水静则清的原理也大为相似,加之佛理禅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深邃,致使佛家常常用水的形象与变化阐释佛理、描述禅思,因此,佛与水就结下了文化互释的渊源。近于水系设佛寺,水系为佛寺增添玄妙深邃的意境。比如杭州香积寺紧临京杭运河,并专设有进香码头(图1、图2)。

山林型与综合型佛寺的选址

(1)注重对自然水景的利用

自然风景中,“山以水为脉,水以山为面”、“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山灵水秀,山水相依,才能营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浙江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有江、河、湖、海、溪、泉等众多的水体类型,可以说浙派佛寺园林的选址中能找到利用以上各类水体的例子,并能结合环境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水态营造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有名的如钱塘江边的六和寺(图3)、西湖南面的净慈寺(图4)、四面环海的法雨禅寺(图5)、杭州九溪十八涧的理安寺、灵隐寺“冷泉”、被称为“天下第三泉”的虎跑寺“虎跑泉”(图6)等等。

对自然水景的选择和利用是浙派佛寺园林在选址方面一个十分成功和重要的特征。对浙江充裕水景资源的利用,造就了浙派佛寺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水给浙派佛寺园林增添了曲折幽深、空明秀丽的氛围。通常浙派佛寺园林对水景的利用有借水体来构景和以水体为主题构景两种方式。借自然水景构景的举例如下:借江景的如杭州六和寺;借湖景的如杭州净慈寺;借海景的如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借溪景的如杭州九溪十八涧景区的理安寺。

(2)对山体地形的利用

浙江除了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拥有丰富的水系外,也有秀丽的丘陵山地,为佛寺的选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处山巅的佛寺,其地域特色是高山竣岭,地势险要。佛寺建筑在山峰上以建筑组群轮廓线强调山势,居高临下,自然景观与佛寺景观浑然一体,呈现出浓厚的宗教气氛。取势剪影,重视天际线的造型,是取得较好的峰峦景观效果的有效手法。

地处山坳山麓的佛寺,其地域特色是山深林静。浙江多水,更是山水兼备,环境幽邃,佛寺环境取宁静清雅之利,层叠曲折之巧,如杭州灵隐寺、虎跑寺、宁波天童寺。

(二)建筑布局

宗教建筑为体现神权的至高无上,为营造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佛寺建筑布局基本采用中轴对称方式。建筑群体布局园林化,是佛寺园林化的重要措施,当完全规整布局受到地形限制时,浙派佛寺在建筑群体布局上能因地制宜、随形就势,成功地协调建筑和自然环境、宗教功能和游览功能的关系,营造了灵活自由、丰富多姿的佛寺园林景观。

首先是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确保宗教建筑的基本布局和相对的独立。在受地形限制不能保证其独立完整的中轴对称布局时,灵活分隔空间,用相对独立的空间单元来适应地形,保持局部的中轴对称布局。当难以维持一条平直的轴线时,以转折的轴线来保持宗教建筑的基本序列。在地形变化很大的地方,勇于突破常规,放弃轴线和宗教建筑的程式化序列,以散点的布局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这体现了浙派佛寺园林布局上不拘泥成规、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特点。

杭州虎跑寺的布局,是与自然水系结合布局的佳例。组群里轴线几乎垂直的定慧寺和虎跑寺两组建筑群,巧妙地以三个水系,大小十多个泉池,被建筑围合成相对独立、情趣不同、景色各异的天井水院,风景十分素雅清新(图7)。

杭州韬光寺建筑空间受地形局限,不能维持一条平直的中轴线,采用随地形转折轴线来保持宗教建筑的基本序列,其建筑空间呈曲尺式展开,在转折点以新异的景观吸引和诱导,层层递进,引向群体空间的高潮,使其在曲折幽深中,产生空间的节奏感(图8)。

(三)植物景观

佛寺与植物的特殊关系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寺庙与植物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佛寺建筑与中国古代的建筑一样以木结构为主,受历史的风雨剥蚀,或人为的破坏,或不断经历修葺、重建,因而很少有古意。而名木古树不仅高耸巨大,具有强力的形体美,而且记录着佛寺发展的历史,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无论是入世的儒家孔庙,还是出世的禅宗、道教寺宇,无不珍护名木古树。树木虽寿长千年,但由于人类的活动亦是屡遭破坏,《园冶》“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指出了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由于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使得寺庙周围的树木神化而免遭破坏,历代相传,蔚为壮观,能保存至今的名木古树多与寺庙有关。浙江禅林梵刹中多有千年古树名木,松柏茸翠,峥嵘簇立,婆娑盘虬(图9)。如宁波天童寺天王殿后的“唐柏”,距今约1250年,树枝虬劲苍老,沧桑而神秘,静静地守护着寺庙,见证着佛寺兴衰起伏的历史岁月(图10)。

浙派佛寺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1)植物品种选择的特点

园林植物造景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佛寺园林寓宗教与游乐于一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园林植物应能表达佛教教义的内涵,营造佛寺园林的宗教意境,又要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适于游人休憩游赏。为烘托宗教气氛,浙派佛寺园林在植物品种选择上有如下特点:

其一,浙派佛寺常用姿态优美、树龄较长的乡土树种,以示佛教香火不断,源远流长。这类植物主要有松柏、香樟、银杏、柳杉、无患子等。松柏类植物既渲染了佛寺庄严肃穆的气氛,又因其傲然的节操成为佛寺园林代表树种,常于山林成海涛之势或于山门宅旁作迎客之姿。银杏因其树姿雄伟、树龄长,被称为活化石,尤其是金秋黄叶能给佛寺增添强烈的宗教气氛,历来为佛教界所重视。许多寺院将银杏树植于殿堂前后以示威严。

其二,浙派佛寺常选用与禅宗文化相关的植物品种,这些植物在人文寓意层面与佛教禅宗文化相联系,能体现宗教内涵,营造宗教意境。这类植物有七叶树、竹、银杏、无患子、罗汉松、荷花、睡莲等,这些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思想。七叶树夏初开直立密集型白花,极像一串串玉质小佛塔,因此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成为寺庙的一种象征。如杭州灵隐寺内多栽植七叶树。在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修重半度影,清馨几僧邻”,禅诗里,竹与禅高度融合。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有“竹林精舍”,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紫竹林”,竹的文化,与中国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莲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等等。故而,荷花、睡莲等在佛寺能表达佛国净土之意境。

(2)浙派佛寺园林植物配置的常用手法

浙派佛寺园林为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表现不同的意境,常用群植、丛植、对植和孤植等手法来组织植物,以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

①群植

由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左右的乔、灌木成群配植时称为群植,这个群体称为树群。树群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亦可由数个树种组成,其中松、竹应用较多。如宁波天童寺,不仅寺建山中,被绿海吞淹,而且寺前有二十里引导松林,寺之气势范围随丛林植物而延伸扩大。杭州灵隐寺的“九里云松”也是松树群植的例子。杭州云栖寺的“云栖竹径”、杭州韬光寺前的紫竹林、莫干山石颐寺的“遍地修篁”等则是竹子群植的例子。普陀山的植被非常丰富,岛上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也混杂着北方暖温带的落叶阔叶林,法雨寺周围的香樟、枫香、栓皮栎、马尾松等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使寺庙藏隐于自然之中。普陀山在幽洞奇岩,海景变幻之外增加一道树木葱郁的风景,为海天佛国增色添彩。此外,天台山国清寺的朴树林,宁波天童寺的“东谷秋红”枫香林,以及杭州灵隐寺的香椿林都是有名的佛寺风景林。

②丛植

由两三株至十几株乔灌木较紧密地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整体外轮廓线的称为丛植。丛植的目的主要是发挥集体的作用,它对环境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艺术上强调整体美。不同树种的相间杂植可以产生形态、季相等等变化对比和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

③对植

在构图轴线两侧所栽植的、互相呼应的园林植物,称之为对植。对植可以是2株树、3株树,或2个树丛、树群。对植在园林艺术构图中只作配景,动势向轴线集中。对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称栽植,即树种相同、大小相近的乔灌木配置于中轴线两侧,如寺庙建筑大门两侧,与大门中轴线等距栽植两株大小相同的植物;二是非对称栽植,即树种相同,大小、姿态、数量稍有差异,距轴线距离大者近些、小者远些的栽植方式。非对称栽植常用于寺庙园林的自然式植物配置。

④孤植

孤植树又称为独赏树、标本树、赏形树或独植树。主要表现树木的形体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适宜作独赏树的树种,一般需树木高大雄伟,树形优美,且寿命较长,或具有美丽的花、果、树皮或叶色的种类。孤植的树木不是因姿态、花色和香气等出众,就是因久远高古而弥足珍贵,孤植名木使之更为突出醒目。寺庙与植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建筑与植物的衬托、对比,而是生命与神灵的融合、升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作者: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系、浙江省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心主任 陈波博士

  作者:陈波  编辑:陈俊男